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1006945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语文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 文 试 题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60分)一、(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舷窗() 囿于成见() 屏气凝神()B.揶揄() 靡靡之音() 叱咤风云()C.谵语()日臻完善() 奴颜婢膝()D.翘首()花团锦簇() 命途多舛()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迭宕 绵里藏针 告竣 察言观色B.秘诀 盘根错结 洽谈 工于心计C.踊跃 未雨绸缪 蹊跷 得垄望蜀D.收讫 东施效颦 录像 筚路蓝缕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曹老师看到同学们听得那么有趣,便没顾得超过时间_讲下去了

2、。去年1月下旬,广东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行使法律规定的神圣职权,就四会市在北江边建电镀城事件向省环保局提出_,在全国引起轰动。这个工厂优化分配_,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A.径直 质询 机制 B.径直 咨询 体制C.径自 咨询 机制 D.径自 质询 体制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仅仅靠一双脚板,一块块地搜集,很难包揽天下的奇石,为了充实自己的“奇石王国”,他常常慷慨解囊,上门求购别人珍藏的奇石。B.古代男女不平等,女子不能上学堂读书,聪明的祝英台异想天开,女扮男装混进了学堂。C.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迁到新

3、的家园。D.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不能人浮于事,高高在上。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交响乐团奏出了圆满的休止符时,全场观众起立,掌声雷动。B.清晨,公园里到处是早锻炼的人们,有打太极拳的,有做健美操的,十分热闹。八点钟过后,公园里才比较安静下来。C.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D.人人都要为“希望工程”贡献自己的爱心和义务,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排忧解难。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恰当的一组是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必须大力加强信息技术教育。_,_,_。因此,应该加大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力度,以

4、适应加强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有利于提高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和交换的效益和水平中文信息处理是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先决条件A B. C. D.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戏剧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称为“戏曲”,主要包括南戏、杂剧、传奇以及各种地方戏。B.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和丧钟为谁而鸣,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表现了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对法西斯主义的主题。C.明代小说中称为“四大奇书”的是四部著名的长篇小说: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吴承恩的西游记和署名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D.闻一多

5、最早提倡新诗格律化,主张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这一主张得到了徐志摩等人的应和,迅速形成了继自由诗后的格律诗派,死水再别康桥就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北陂杏花 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点出北陂杏花不同于他处杏花的环境特点,“春水绕”三字是全诗的关键,后边的诗句便全从这三字来生出。B.第二句描绘临水杏花的姿态:花傍水生,朵朵妖娆;影投水面,摇曳多姿。岸上花,水中影,相互映衬,都占有明媚的春光,美艳动人。C.第三句中的“雪”字,形象精妙,不仅写出杏花的颜色,而且给人以明亮、高洁的感受。

6、杏花志洁行芳,品格不俗,花格就是诗人的人格。在这里,情与物化,花我为一。D.第四句“碾成尘”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了诗人宁愿被“碾成尘”,也要保持高尚节操的品德。9.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表现了北陂杏花的品格。下列诗句的写法和所咏花的品格与此相似的一句是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C.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D.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10.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笑 朱大柟赤霞纱里跳着一炷笑,轻盈的,是红烛的火苗,有的笑,温慰你暗淡的长宵。翠羽湖里摇着一朵笑,清癯的,是白莲的新苞,

7、有的笑,清醒你昏沉的初晓。青铜鞘里跃着一柄笑,霍霍的,是雪亮的宝刀,有的笑,割绝你灵府的逍遥。A.这首诗写笑,不是描绘其外在形态,而是表现主观上对不同笑的印象和感受,并借以揭示诗人对人生世态的深刻体察。B.诗中写了三种笑,第一种是温暖的,第二种是清丽的,第三种是警觉的。全诗启示人们: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笑。C.诗人用三个比喻意象(“红烛的火苗”“白莲的新苞”“雪亮的宝刀”)来描绘笑,生动,新鲜,独创,显示了丰富的想象力。D.全诗三节,每节三行,各节在音节、行式、句式上完全一样,句句押韵,一韵到底,显示了诗歌的建筑美和音乐美。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题。(18分,每小题3分)

8、褚玠,字温理,河南阳翟人也。九岁而孤,为叔父骠骑从事中郎随所养。早有令誉,先达多以才器许之。及长,美风仪,善占对,博学能属文,词义典实,不好艳靡。起家王府法曹,历转外兵记室。天嘉中,兼通直散骑常侍,聘齐,还为桂阳王友。迁太子庶子、中书侍郎。太建中,山阴县多豪猾,前后令皆以赃污免。高宗患之,谓中书舍人蔡景历曰:“稽阴大邑,久无良宰,卿文士内,试思其人。”景历进曰:“褚玠廉俭有干用,未审堪其选不?”高宗曰:“甚善,卿言与朕意同。”乃除戎昭将军、山阴令。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与诸猾吏贿赂通奸,全丁大户,类多隐没。玠乃锁次的等,具状启台。高宗手敕慰劳,并遣使助搜括,所出军民八百余户。时舍人曹义达为高宗所

9、宠,县民陈信家富于财,谄事义达,信父显文恃势横暴。玠乃遣使执显文,鞭之一百,于是吏民股栗,莫敢犯者。信后因义达谮,竟坐免官。玠在任岁余,守禄俸而已,去官之日,不堪自致,因留县境,种蔬菜以自给。或嗤玠以非百里之才,玠答曰:“吾委输课最,不后列城,除残去暴,奸吏局蹐。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以为不达从政,吾未服也。”时人以为信然。皇太子知玠久无还装,手书赐粟米二百斛,于是还都。太子爱玠文辞,令入直殿省。十年,除电威将军、仁威淮南王长史。顷之,以本官掌东宫管记。十二年,迁御史中丞,卒于官,时年五十二。玠刚毅有胆决,兼善骑射。尝从司空侯安都于徐州出猎,遇有猛兽,引弓射之,再发皆中口入腹,俄而兽毙

10、。及为御史中丞,甚有直绳之称。自梁末丧乱,朝章废驰,司宪因循,守而勿革。方欲改张,大为条例,纲维略举,而编次未讫,故不列于后焉。及卒,太子亲制志铭,以表惟旧。至德二年,追赠秘书临。所制章奏杂文二百余篇,皆切事理,由是见重于时。陈书褚玠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聘文 聘:出使B.早有令誉 令:美好C.以为不达从政 达:显达D.以表惟旧 惟:思念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词义典实 B.并遣使助搜括C.高宗手敕慰劳 D.所出军民八百余户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甚善,卿言与朕意同 B. 信后因义达谮备他盗

11、出入与非常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 种蔬菜以自给 D. 由是见重于时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不能容于远近1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达多以才器许之有德行学问而显达的先辈大都因为他的才能器重而赞许他B.全丁大户,类多隐没丁口多的大户,大多隐瞒赋税不缴纳C.去官之日,不堪自致被免职后,不能使自己返回京都D.甚有直绳之称很有正直俭约的称誉1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褚玠廉洁节俭的一组是不好艳靡 若谓其不能自润脂膏,则如来命 所出军民八百余户 守禄俸而已皇太子知无还装 甚有直绳之称A. B. D.1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山阴县前后几任县令都因贪

12、赃罪被罢官后,高宗颇为忧虑,向蔡景历问“良宰”,蔡景历推荐褚玠,正合高宗心意。这表明褚玠的廉俭干用早就闻名朝廷。B.陈显文恃势横暴,褚玠不顾他是巴结皇帝宠臣的陈信的父亲,将他打了一百鞭。这表明褚执法严明,刚毅有胆识。C.有人讥笑褚玠没有担任县令的才干,褚玠不服,认为自己收缴的赋税不在各县之后,除残去暴,使奸吏畏缩不安。当时的人认为褚玠的确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D.褚玠在朝廷典章制度废弛、执法官因循守旧的情况下,大胆改革,大量制定新的条例,初步建全了法制。因此,死后太子为他“亲制志铭”。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12分,每小题3分)现在的人喜欢讲中心,不大讲边。其实边上大有文章可作,没有边,何

13、来中心?中心是从边上量出来的。有空间的边,例如边疆。这些地方是中外文化接触的前哨,也是出现并传播新文化的枢纽,有特殊气息。从这一角度着眼的作品并不多,猎奇、叫苦、挑战还不足以说明矛盾冲突。有时间的边。那是新旧交替的边缘。个人和群体都有,抓得住这一点的好作品不多,平面铺叙,直线抒说,定点抒发,还不够。写下多少万字好比写论文堆积资料,怎么那么费劲呢?画龙而忘点睛不行,花多少笔墨只描一只眼也不行。写少要不能多,写多要不能少。总之,“时变”的边上锋芒写得不够,所以缺警策之笔,少活蹦乱跳之人。不仅文学,电视电影中也是影子太多,好像一张张剪纸。要抓住边,特点往往是在边上显出来的。范进中举而疯,这就是边。个人的小边之外还有时代的大边。就创作说,怎么抓中心?抓边。中心是由边上显出来的。怎么抓边?抓全面、整体。搜集资料,“体验”生活,选择主题,布置情节,安排人物,琢磨词句等不过是颜料和画布,还不是画。中国画讲究线条,那就是边。以上的话只说了边的一半,是老生常谈。另一半也许更重要,也更难讲。那是现象和意义之间的边,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边,演员和观众之间的边。看起来这是评论者的事,实际也是创作者的事。创作时离不开自己的评论。要删,要改,要重写,就是自己当读者、评论者。评论也是创作,也许是更高一层的创作。作品是对时代、地域、人物、事件的评论。评论是经历这些评论以后的再创作。署名“巴人”的阿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