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1006940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创新大一轮鲁教讲义:第十二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30讲 Word含答案.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0讲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以文字材料、区域图、统计图等呈现信息,考查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考查形式多样,频率较高1.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位置及范围(2)水土流失的危害【深度思考】“哗啦啦的黄河水,日夜向东流。黄土地的儿女,跟着那太阳走,一道道岭,一条条沟”西部放歌(1)“一道道岭,一条条沟”显示了黄土高原什么样的地貌特点?提示河谷发育、地表破碎(千沟万壑、支离破碎)。(2)这种地貌的形成与黄河有什么关系?提示黄河及其支流等地表径流的侵蚀、搬运作用而成。2.水土

2、流失的成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3.水土流失的治理原则(1)林草、工程与耕作措施相结合(2)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相结合(3)治理与开发相结合4.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保_塬护_坡固_沟工程措施(见效快)平整土地(修建基本农田)修筑梯田(拦蓄坡面径流)打坝建库(贮水拦沙)生物措施(治根本)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技术措施(是关键)采用喷灌、滴灌技术,选育良种,轮作套种,深耕改土等考点一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

3、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2)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2018银川一模)我国红壤区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现有耕地约占

4、全国耕地面积的1/4,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下图示意坡度与土壤冲刷量的关系。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2)说出坡度范围内土地合理利用方式并简述原因。解析第(1)题,红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水土流失严重。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坡度范围单位时间土壤冲刷量大,若利用不合理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因此应作为林牧业用地。答案(1)水土流失。原因: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2)作为林

5、牧业用地;区域坡度比较陡开垦为耕地容易带来水土流失问题。1.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地区水土流失多分布在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区。2.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地形崎岖的山地、丘陵区;夏季多暴雨;植被稀少;土质疏松人为原因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工程建设和开矿3.治理措施(1)工程措施:护坡工程等。(2)生物措施:植树种草等。(3)农业技术措施:改变农业种植模式等。考法一水土流失的调查分析1.(2013重庆文综,1011)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据此完成(1)(2)题。(1)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

6、得流域年产沙量的方法,可行的是()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处设置收集池,年终称取泥沙总量(2)下图是几位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A. B. C. D.解析第(1)题,流域产沙量是流域内所有降水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并非仅是暴雨造成的土壤流失量的累加,更不是每次暴雨土壤流失量的平均值。因此选项A、B所述方式是不可行的。收集泥沙的收集池应该设置在流域出口处,而不应该设置在流域源头,因此选项D正确。第(2)题,根据长期试验观测,

7、坡度25以上开垦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25以上应严格禁止开垦坡地,1525为保护性开垦。图中曲线在1525范围内,单位面积产沙量随着坡度增加而迅速增加,25以上为禁止开垦地,水土流失较重,增幅较小。答案(1)D(2)A考法二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措施2.(2013江苏地理,1112)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图1图2(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 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 D.反坡梯田(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 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

8、化耕作 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第(1)题,由图2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比图1中梯田类型可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第(2)题,黄土高原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土,反坡梯田的优点就是保水保土效果好。答案(1)C(2)A考法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防治3.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完成(1)(3)题。(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改变地貌类型影响降水量破坏自然植被松动地表土体A. B. C. D.(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地形坡度大植被稀

9、疏降水量大全年风大土质疏松冻融作用强A. B. C. D.(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陡坡开垦,坡地地形不会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少植被保护,地表土体松动。和正确,选择D项。第(2)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该地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主要自然原因。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第(3)题,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列举即可,主要有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等。答案(1)D(

10、2)A(3)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考点二荒漠化一、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西北地区是全球相同纬度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严重的地带。干旱是本区域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下图所示:(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4)其他重要条件气候异常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和荒漠化进程,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11、。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一方面来自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具体如下表所示:因素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草场,易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增加收入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经济利益,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加速了草场退化和沙化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从事农业(种植业)生产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中上游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下游水源短缺,生态恶化次生盐渍

12、化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温馨提示荒漠是一种现象和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荒漠化的成因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易错易混沙漠化与荒漠化的区别荒漠化有多种类型和形成途径,而土地沙漠化只是荒漠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次生盐渍化也是荒漠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是由于干旱地区灌溉不当造成的,石质荒漠化也是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二、荒漠化的防治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

13、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特别提醒宁夏沙坡头的草方格沙障的生态作用能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2016海南地理,1618)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1)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 B. C. 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量较少A. B. C. 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

14、南缘适合()A.植树 B.种草 C.栽灌木 D.自然演化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深度越深,土壤含水量越高,故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图中显示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2)题,该沙丘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冬季风力大,夏季风力小,但夏季气温高,蒸发蒸腾量大,导致表层水分被蒸发,故68月土壤含水量低。第(3)题,材料显示沙丘所在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故为维护生态安全,应该保持自然演化的过程,减少人为扰动。答案(1)C(2)B(3)D1.判断一个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为荒漠化的方法一看位置,经纬度位置在四个沙漠带中。二看年降水量,年降水小于400 mm的地区易发生荒漠化。三看土地覆被和利用类型,土地覆被类型以沙地为主的地区,土地利用中草地减少,耕地增多等可引起荒漠化。四看地形,地形崎岖,若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形成“石漠化”。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自然原因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