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71套).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1006929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71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71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71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71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71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71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 第171套).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平江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时量: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冰屑(xi) 煽动(shn) 忸怩(ni) 揩油(ki)B、翌年(y) 怯懦(ru) 创伤(chung)粳米(jng)C、鲰生(zu) 忤视(w) 弄堂(lng) 婆娑(su)D、攒射(cun)皮辊(kn) 杯杓(sho) 横亘(g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偏安一隅 姹紫嫣红 知人论事 博闻强记B、直截了当 巧舌如簧 切齿拊心 桀骜不驯C、诲莫如深 秋毫无犯 妄自菲薄 偏袒扼腕D、殒

2、身不恤 步履稳健 阴谋鬼计 箕踞以骂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老校长在校会上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请大家一定要把握住机会,努力进取,千万不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啊!”B、评论一篇作品总是着眼于思想性、社会效果、情节结构等方面,本来无可厚非,但好像其中的语言运用全然无足轻重,这就不对了。C、新产品的试验已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希望大家尽心尽力做好准备,因为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D、登上黄山光明顶,你会看到: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并消失在迷茫的天际。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这座铜像,

3、是由巴金等著名作家倡议,国内外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30万元铸成的。B、去年以来,由于日方在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钓鱼岛的问题上接连采取错误的举措,使中日关系正常发展受到严重干扰。C、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茅草房子,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乡音,那胶东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5、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是寡人之过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邻之厚,君之薄也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A、 B、C、 D、6、下列句中加粗

4、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行李之往来B为之奈何 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而伤长者之意7、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失其所与,不知 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8、对下列句中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大王来何操 何厌之有 A、相同,不同 B、相同,相同C、不同,相同 D、不同,不同 10、诗文默写 (每空1分,共6分) (1)恰同学少

5、年, ;书生意气, 。 (2)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 。(戴望舒雨巷) (3)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4)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5)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3 题。(共16分,选择题6分,翻译题10分)齐桓公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

6、谷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诚愚矣!夫何为而与之?”桓公遂归。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之过也。使尧在上,咎繇为理(治),安有取人之驹者乎?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如果有人遇见了像这位老人所遭遇的这样的凶暴),又必不与也。公知狱讼之不正,故与之耳。请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记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贤佐也,犹有以智为愚者也,况不及桓公、管仲者也。”西汉刘向书苑第二十卷注释 牸牛:母牛。 夷吾:即管仲。 咎繇:人名,法官。11下列加粗词在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臣名之( 命名 ) B、公诚愚矣( 诚恳) C、臣故畜牸牛( 养 ) D、管仲正衿再拜曰( 使正,或:整理好)四

7、、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题(共17分)母亲 (莫言) 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液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中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

8、,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我们家正是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时,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

9、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她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尽管母亲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着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在那些饥饿的岁月里,我看到了许多因为饥饿而丧失了人格尊严的情景,譬如为了得到一块豆饼,一群孩子围着村里的粮食保管员学狗叫。保管员说,谁学得最像,豆饼就赏赐给谁。我也是那些学狗叫的孩子中的一个。大家都学得很像。保管员便把那块豆饼远远地掷了出去,孩子们蜂拥而

10、上抢夺那块豆饼。这情景被我父亲看到眼里。回家后,父亲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也严厉地批评了我。爷爷对我说:嘴巴就是一个过道,无论是山珍海味,还是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都是一样的,何必为了一块豆饼而学狗叫呢?人应该有骨气!他们的话,当时并不能说服我,因为我知道山珍海味和草根树皮吃到肚子里并不一样!但我也感到了他们的话里有一种尊严,这是人的尊严,也是人的风度。人,不能像狗一样活着。 饥饿的岁月使我体验和洞察了人性的复杂和单纯,使我认识到了人性的最低标准,使我看透了人的本质的某些方面。我的父母、祖父母和许多像他们一样的人,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这些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是一个民族能够在苦难中不堕落的根本保

11、障,也正是文学的灵魂。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4、文章第段母亲捶打野菜情景的描写很有特点,试作赏析。(4分) 15、理解文中两处划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1)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 (2)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 16、第段中,画曲线句子“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自杀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4分) 17、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中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原因。 (5分) 五、阅读下列文字,根据要求作文。(50分)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是美国人的“感恩节”,人们在这一天感谢神的恩典,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一则广为发送的手机短信说:“所谓幸福,就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欧阳菲菲有一首歌名叫感恩的心,歌中唱道:“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生活中,值得感恩的事随处可见,生活中也总有些让人从心底里感恩的人。请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0、(1)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2)冷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