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含解析.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1006875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人教必修2练习:第二章 章末综合检测卷(二) Word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综合检测卷(二)(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是指城市某功能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与该区人口日流动量的比值。读世界某城市地域功能区地租指数与布局方位雷达图,完成12题。1该城市商业区地租指数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中心环境质量较差B城市中心金融机构较多C城市中心流动人口较多D城市中心商品流通量较大2若图中有高级住宅区分布,则它最可能分布在该城市的()A西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 D东南方向解析:第1题,商业区是城市中单位面积地租最高的功能区,而该区域地租指数较低,只能是该区域人口流动量较大的缘故。第2题,住宅区地租指

2、数越高,说明该住宅区单位面积土地租金高或人口流动量较小,则该住宅区为高级住宅区。图中显示该城市西南方向住宅区地租指数较高且范围较大。答案:1.C2.B(2017全国卷)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5题。3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境质量4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 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 D产业园区5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

3、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解析:第3题,地铁是城市主要交通工具,满足着城市人流的出行需求,因此地铁站周边的人流量是决定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高低的主要因素。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第4题,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地铁和城市环线交汇处,站点密集、等级高、客流量大,最有可能是中心商务区。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第5题,根据图片信息可知,该城市的地铁一级站点分布在不同的区域,因而其最有可能围绕多核心向四周扩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答案:3.B4.A5.C新型零售业中,数量最多且分布最普及的是便利商店。便利商店与传统杂货店相同,以供应低单价、高需求频率的日常生活用品为主,但也有一些新特点。读台北火车站附近的便利商店分布

4、(2014年)图,完成68题。6影响便利商店分布密度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价高低 B人口密度C停车条件 D交通通达性7下列关于便利商店经营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店面小B不仅提供商品,还提供一些日常服务C商品种类较少D许多商店24小时全天不休业8下列关于便利商店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A优先考虑道路交叉处B同一品牌不在同一地段密集开店C不在其他品牌附近开店D便利商店选址要与百货商场、大型超市错开解析:第6题,便利商店属于商业网点,主要是为了方便居民,或布局在固定居住人口较多的地方,或流动人口较多的地方,人口密度大,市场条件较好。故选B。第7题,便利店属于城市中等级较低的商业中心,占地面积较小

5、,主要配置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和生活服务业等,比如代缴话费、电费等;根据便利商店的经营特点,将所经营的商品涉及多种消费产品类型,分为食品类、杂货类、便利性商品与文化出版物四大类;为了真正方便居民,许多商店24小时全天不休业。故选C。第8题,由图中可以看出便利商店多在道路交叉处,该处交通便利,客流量大,市场条件较好。故选A。答案:6.B7.C8.A2012年夏季北京市连续遭受几次严重的城市内涝影响。读下表,完成910题。位置降水量/ mm径流总量/ mm地表径流/ mm地下径流/ mm蒸发量/ mm城市中心区675.040533768270郊外平原区644.5267961713779.城市建设导致

6、了()A市区蒸发量减少 B郊区径流总量减少C市区地下径流增加 D郊区降水量减少10要减轻内涝对北京市中心区的影响,下列措施合理的是()A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B提倡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C扩大城市的规模D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解析:第9题,由表格中的数据资料可以看出,市区和郊区相比较,降水量大,径流总量大,地表径流量大,地下径流量小,蒸发量小,由此可以确定由于城市建设导致蒸发量减少。故A项正确。第10题,根据题意要减少市区的内涝,当雨季出现时将市中心的地表水调往郊区是无法实施的,故A项错。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可以改变城郊热力环流,但无法改变地表径流,故B项错。扩

7、大城市规模一定会加剧内涝,故C项错。城市建设中保护天然池塘、河道、植被可以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故D项正确。答案:9.A10.D下面图1为“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变化图”,图2为劳动力在各行业中的百分比图。读图,完成1112题。11在图1中,字母EF反映的是()A城镇化进程进入加速阶段B城镇化进程进入衰退阶段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城乡差距扩大12图2中,a、b表示不同城市化阶段的就业比重状况,其中b最可能处在图甲中的()AC时段 BB时段CE时段 DF时段解析:第11题,由图1可知,EF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下降,即逆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是乡村基础设施完善,城乡差距缩小,是社会经济发展的

8、结果,是城市化进一步发展的体现。第12题,图2中b阶段农业就业比重高达58%左右,而农村人口也有在工业、服务业中就业的劳动力。故该阶段城市人口比重应低于40%,最有可能处在图甲中的B时段。答案:11.C12.B北京市计划打开5条宽度500米以上的一级通风廊道,并形成10多条宽度80米以上的二级通风廊道,进而形成一套完整的通风廊道网络系统。据此并结合北京市风向玫瑰图,完成1314题。13北京市建设通风廊道的主要目的是()A根治北京市的雾霾 B缓解城区热岛效应C增加城区降水量 D增加城区生物数量14北京市一级通风廊道应为()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C东北西南走向 D西北东南走向解析:第13题,通风廊

9、道系统构建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的风热环境,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在污染物排放量不减、气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单靠通风廊道不能根治雾霾问题;通风廊道建设对降水量和生物数量的影响均不大。第14题,根据风向玫瑰图,北京市的主体风向冬季为北风,夏季为南风,所以一级通风廊道为南北走向时与主体风向一致,有利于通风。答案:13.B14.A15北京和深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对比比较明显的两个城市,下表是有关两城市城市化的统计数据(城市化率等于暂住人口和户籍非农人口之和与总人口的比值)。材料所示时段,北京和深圳城市化主要表现有()项目1980年1986年1992年1999年人口/万北京904.31 032.41 124

10、.81 250深圳33.2993.56260.9405.13户籍非农人口/万北京510.4586.8656.3747.2深圳6.7626.4557.3995.05暂住人口/万北京18.661.279.9150.2深圳1.242.11180.68285.28A.城市人口增长都以户籍人口为主B城市化水平都是快速持续增长C深圳城市化速度远快于北京D深圳城市人口超过北京解析:材料所示时段,北京城市人口中以户籍人口为主;北京的城市化水平增长可分为两个阶段:19801986年代表的20世纪80年代城市化水平基本维持原状,19921999年代表的20世纪90年代城市化速度有所上升。深圳城市暂住人口增长极快;

11、城市化水平快速增长。答案:C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16读某城市建成区用地面积变化图(图1)与该市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20分)(1)说出该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说明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趋势。(2)说出该市的A、B、C三大城市功能区类型,指出形成这种功能分区的最主要因素。(3)分析高新技术企业布局在该市中心城区外围的原因。解析:第(1)题,仔细读图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受地租的影响,自市中心到外围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第(3)题,城市郊区在地价、交通、环境等方面都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答案:(1)该市土地利用的主要方式有住宅用

12、地、工业用地、公用设施、交通用地和道路广场用地。总体上,各种土地利用面积呈上升趋势,21世纪以来工业用地减少,住宅用地面积迅速增加。(2)A商业区,B住宅区,C工业区。经济因素。(3)郊区地价低,交通便捷,环境质量好,有利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17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下表为某年我国部分区域资料。地区人均GDP/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省外迁入人口占比/%辽宁11 01750.2139.010.19京津冀10 08746.9642.310.35山东940749.6935.460.10沪苏14 41350.2541.270.46浙江12 9

13、0652.7436.260.60福建11 29343.6240.010.40广东11 18050.3939.261.32材料二下表示意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与城市人口比重。项目中国印度巴西美国法国日本人口/亿12.9510.411.742.880.621.27城市人口比重/%37.727.981.777.475.578.9材料三2005年部分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均国民收入统计图。(1)根据材料一判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A京津冀 B沪苏 C浙江 D广东(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评价巴西的城市化特点及其所产生的问题。(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印度城市化水平的特点及原因。解析:第(

14、1)题,城市化水平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沪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第二、三产业比重大,城市化水平高。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巴西城市化水平较高,但人均国民收入较低,两者发展不同步,这样容易导致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第(3)题,由材料二可知,印度的人口总数多,城市化水平只有27.9%,由材料三可知,印度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均国民收入低,经济发展慢,制约了城市化发展。答案:(1)B(2)城市化水平高,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问题:由于城市化水平超越了经济发展水平,容易出现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3)城市化水平低,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经济发展慢,制约了城市化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