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第三单元 15 马钧传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20984760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第三单元 15 马钧传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第三单元 15 马钧传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第三单元 15 马钧传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第三单元 15 马钧传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第三单元 15 马钧传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第三单元 15 马钧传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提升案:第三单元 15 马钧传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累与运用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先生患其丧功费日患:厌恶又焉可以言校也 校:检验B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 更:又、再其巧可益否 益:改进C巧则巧矣,未尽善也 善:完善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 要:要求D德行颜渊之伦是也 伦:辈、类而轻以言抑人异能 抑:压制解析:选D。A项,“患”的意思是“担忧”;B项,“更”的意思是“轮番”;C项,“要”的意思是“要害”。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君子不以人害人乃皆易以十二蹑B不自知其为巧也都城内有地可以为园C能设而不能动也不言而世人知其巧矣D天下之名巧也不如试之易效也解析:选C。A项,“以”,连词,因为;介词,用。

2、B项,“为”,动词,是;动词,变成。C项,“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D项,“之”,助词,的;代词,它。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动否?”对曰:“可动。”动:使动用法,两个“动”都译为“使动”B使首尾电至电:名词作状语,像闪电一样C天下之名巧也巧: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技术高超的人D以子所长,击彼所短长、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擅长的、欠缺的解析:选D。D项,“长、短”,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擅长、欠缺。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与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争论于朝B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C更入更出,其功百倍于常D巧无益于世解析:选B。B项,判断句,其他三句

3、是介词结构后置句。二、阅读与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有裴子者,上国之士也,精通见理,闻而哂之。乃难先生,先生口屈不能对,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言之不已。傅子谓裴子曰:“子所长者言也,所短者巧也。马氏所长者巧也,所短者言也。以子所长,击彼所短,则不得不屈;以子所短,难彼所长,则必有所不解者矣。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傅子见安乡侯,言及裴子之论,安乡侯又与裴子同。傅子曰:“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有以神取之者,有以言取之者,有以事取之者。有以神取之者,不言而诚心先达,德行颜渊之伦是也。以言取之者,以

4、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以事取之者,若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然则试冉、季以政,试游、夏以学矣。游、夏犹然,况自此而降者乎?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今若马氏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此犹以己智任天下之事,不易其道以御难尽之物,此所以多废也。马氏所作,因变而得,是则初所言者不皆是矣。其不皆是,因不用之,是不世之巧无由出也。夫同情者相妒,同事者相害,中人所不能免也。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

5、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又马氏巧名已定,此既易试之事,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平子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省中,俱不典工官,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裴子者,裴秀。安乡侯者,曹羲也。武乡侯者,曹爽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裴子自以为难得其要要:要害B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 微:小事C以变辩是非,言语宰我、子贡是也 是:就是这样D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 果:果然解析:选B。B项

6、,微,精微。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虽圣人之明尽物B而试之易知也C难试易验之事 D马先生之巧解析:选B。A、C、D三项都是助词“的”;B项,是代词“它”。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圣人具体备物B故君子不以人害人,必以考试为衡石C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D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解析:选C。A项,“具体”,古义:在一身之内,今义:与“抽象”相对。B项,“考试”,古义:考察试验,今义:通过书面或口头提问等方式,考查知识或技能。D项,“可恨”,古义:可惜,今义:令人痛恨。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这就是马氏做得不正确的地方

7、。B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圣人在一身之内,样样都齐备,取用人才不局限于一点。C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去(责难)那种很容易考验出结果的事情,随便用言语压抑别人出众的才能。D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实行起来的时候,说不清楚的地方,却容易用实践来证明。解析:选A。A项,错误,“对”是“回答”的意思,“所以”表示“的原因 ”。根据文段概括众人对马钧发明创造的不同态度。裴先生:安乡侯:武安侯:傅玄:答案:(裴先生:)以表面看人,不重实践检验,空谈理论。(安乡侯:)虚心接受意见。(武安侯:)不重视,也不去考察检验制作情况。(傅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认为执政者不应随意听信人言,应给

8、人才以实践展示的机会。(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高智耀,字显达,世仕夏国。曾祖逸,夏大都督府尹,祖良惠,右丞相。智耀登进士第,夏亡,隐贺兰山。太宗访求河西故家子孙之贤者,众以智耀对,召见将用之,遽辞归。皇子阔端镇西凉,儒者皆隶役,智耀谒藩邸,言儒者给复已久,一旦与厮养同役,非便,请除之。皇子从其言,欲奏官之,不就。宪宗即位,智耀入见,言:“儒者所学尧、舜、禹、汤、文、武之道,自古有国家者,用之则治,不用则否,养成其材,将以资其用也。宜蠲免徭役以教育之。”帝问:“儒家何如巫医?”对曰:“儒以纲常治天下,岂方技所得比。”帝曰:“善。前此未有以是告朕者。”诏复海内儒士徭役,无有所与。世

9、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帝异其言,铸印授之,命凡免役儒户,皆从之给公文为左验。时淮、蜀士遭俘虏者,皆没为奴,智耀奏言:“以儒为驱,古无有也。陛下方以古道为治,宜除之,以风厉天下。”帝然之,即拜翰林学士,命循行郡县区别之,得数千人。贵臣或言其诡滥,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帝悦,更宠赉之。智耀又言:“国初庶政草创,纲纪未张,宜仿前代,置御史台以纠肃官常。”至元五年立御史台,用其议也。擢西夏中兴等路提刑按察使。会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谓:“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

10、如?”帝求报聘之使以析其问,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至上京,病卒,帝为之震悼。后赠崇文赞治功臣、金紫光禄大夫、司徒、柱国,追封宁国公,谥文忠。(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十二,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B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C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D世祖在/潜邸已闻其贤/及即位/召见又力言/儒术有补治道/反覆辩论/辞累千百解析:选C。“召见又力言”混淆了“召见”和

11、“力言”是两个不同的对象,分别是世祖和高智耀;“潜邸已闻其贤”是误把“潜邸”当成人名,不合上下文的语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纲常,即“三纲五常”的简称。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B徭役,指古代统治者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包括力役和兵役两部分,礼记中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C御史台是监察机构,设立于汉朝,掌监察之事,与尚书台、谒者台并称三台,历代沿袭,并有宪台、兰台、乌台的别称。D谥号是人死之后,后人给予评价的文字。庙号是皇帝于祖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汉武帝是庙号而非谥号。解析:选D。武是谥号,

12、汉武帝庙号是汉世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智耀家族世代为西夏服务,为西夏望族,本人也考中了西夏的进士。西夏灭亡后,他隐居于贺兰山。后来,元太宗召见了他,并对他很赏识,打算任用他,他却很干脆地拒绝了。B皇子阔端非常赏识高智耀,想要上奏朝廷给予官职,高智耀却拒绝了。等到阔端登上皇位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理解并重视儒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宽待儒生,免除了儒生的徭役。C元世祖很早就了解高智耀的才华,即位后召见了他,专门铸了一枚印让其有权力来免除儒生徭役;后来高智耀被任命为翰林学士,到各个郡县去巡视,最终使得好几千名儒生脱离了奴仆的身份。D西北其他的藩王对元世祖采纳汉法的

13、做法存在疑惑,世祖就让高智耀出使西北来解答他们的疑问,不想高智耀行至上京时竟然病逝了。世祖非常伤心,对他追赠官职和封号,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解析:选B。“登上皇位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理解并重视儒生对于国家的重要性”是元宪宗,不是皇子阔端。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诘之,对曰:“士,譬则金也,金色有浅深,谓之非金不可,才艺有浅深,谓之非士亦不可。”译文:(2)智耀入见,请行,帝问所答,画一敷对,称旨,即日遣就道。译文:答案:(1)皇帝责问他,他回答说:“儒士就像金子,金子的成色有深浅,(因为成色浅)就说它不是金子,(这)是不对的;人的才艺有深浅,(因为才艺浅)就说他们不是儒士,

14、(这)也是不对的。”(2)高智耀拜见,请求出使,皇帝问他所要回答的内容,他一一奏对,皇帝很满意,当天就派遣他出发。参考译文:高智耀,字显达,世代在西夏为官。曾祖高逸为大都督府尹,祖父高良惠为右丞相。高智耀考中西夏进士,西夏亡后,隐居在贺兰山中。太宗寻找河西世家大族中有贤才的子孙,众人推荐了高智耀,太宗召见并要任用他,智耀赶紧推辞回家了。皇子阔端镇守西凉时,命儒生服徭役,高智耀到王府拜见皇子说,免除儒生的赋税徭役已经很久了,现在忽然把他们视作厮役,不妥当,请收回成命。皇子听取了他的意见,并打算上奏朝廷赐予他官职,他没有答应。宪宗即位后,高智耀入朝拜见皇帝,说:“儒生所学的是尧、舜、禹、汤、文、武治国之道,自古为君王的,用儒生国家就强盛,不用国家就衰败。今天应注意培养人才,以备将来任用。应免除儒生徭役并培养教育他们。”皇帝问:“儒家和巫医相比怎么样?”高智耀回答:“儒者用纲常治理天下,哪里是这些巫医所能比的。”皇帝说:“好。你说的这些以前没有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