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缺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982284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缺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缺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缺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缺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缺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缺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咸阳百灵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缺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咸阳百灵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2. 答题前,务必将答题卡上密封线内的各项目填写清楚;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 “儒”本来是亡国遗民宗教,所以富有亡国遗民柔顺以取容的人生观,所以“儒”的古义为柔懦。到了孔子,他对自己有绝大信心,对他领导的文化教育运动也有绝大信心,他又认清了那六百年殷周民族同化的历史实在是东部古文化同化了西周新民族的历史一西周民族的新建设也都建立在“周因于殷礼”的基础之上所以他自己没有那种亡

2、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这个新运动的新精神,这不再是那个“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柔道所能包涵的了。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_我颇疑心孔子受了那几百年来封建社会中的武士风气的影响,所以他把柔顺的儒和杀身成仁的武士合并在一块,造成了一种新的“儒行”。孔子曾说:“刚毅木讷,近仁。”可见,孔子提倡的儒道是刚毅勇敢,担负得起天下重任的人格。这是一个新的理想境界,绝不是那治丧相礼以为衣食之端的柔懦的儒的境界了。 论语记载了一次对话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论语又记着一条有趣的故事

3、“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这便是当时人们对于孔子的观察。“知其不可而为之”,是孔子的新精神,是古来柔道的儒所不曾梦见的新境界。 但柔道的人生观,在孔门也不是完全没有地位的。那种谦卑的态度,虚心的气象,柔逊的处世方法,是几百年来的儒者遗风,孔子从来不曾抹煞这一套,他只是不承认这一套是最后的境界,也不觉得这是唯一的境界罢了。 中庸中有子路问“强”一节,这里说的话,无论是不是孔子的话,至少可以表示孔门学者认清了当时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又可以表示他们并不菲薄那“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柔道,他们看准了这种柔道也正是一种“强”道。一个人自信甚强,自然可以不计

4、较外来的侮辱;或者他有很强的宗教信心,深信“鬼神害盈而福谦”,他也可以不计较偶然的横暴。“谦卑柔逊之中含有一种坚忍的信心,所以可说是一种君子之强。但柔道也有流弊,过度的柔逊恭顺,就成了懦弱者的百依百顺,没有独立的是非好恶之心了。这种人就成了孔子最痛恨的“乡原”:只能柔而不能刚;只能“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阉然媚于世”,而不能有踽踽凉凉的特立独行。 孔子从柔道的儒风里出来,要人“柔而能刚”,“恭而有礼”,要“君子和而不同”,也就是中庸说的“君子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这才是孔子要提倡的那种弘毅的新儒行。 (选自胡适说儒,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周灭殷之

5、后,殷儒就成了亡国遗民,他们柔顺是为了取容于新的朝代。 B殷儒在周的主要职责是“治丧相礼”,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一讨生活。 C孔子没有亡国遗民的柔逊取容的心理,这是因为他洞察了历史的规律。 D西周民族的新建设是在东部殷商文化特别是“殷礼”的基础上进行的。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刚毅的人格是担当重任、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高境界的重要条件。 B孔子长期深受武士风气的影响,这使他的新儒主张也具有了武士的色彩。 C孔子说自己没有做到君子“三道”,而子贡却认为这些品质正是老师的写照。 D无论是门徒还是时人,孔子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刚毅勇敢。3根据原文内容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的自信可能也影响了孔门学者的思想:一个人自信心强,遇事往往能刚毅坚忍。 B老子有“柔弱胜刚强”的思想,这与孔门“柔道是一种强道”的看法有一致性。 C孔子具有变革精神,他“振衰起儒”,使柔顺取容的殷儒发展成为弘毅进取的新儒。 D孔子提倡的新儒人格的内涵,既包括柔懦、谦卑、虚心,也包括刚毅、勇敢、进取。(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12分)成道于贵州的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年),名守仁,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遗憾的是,当今人们只知王阳明生于浙江,却没有充分重视他“成道于贵州”的经历。

7、其实,阳明心学的起点是“龙场悟道”,它奠定了王学的基石,并构建起“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基本理论框架。 明朝正德三年(1508年),兵部主事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触怒了明朝皇帝,被廷杖四十大板之后发落到龙场,一住便是三个年头。王阳明惨遭此祸,自是孤独、寂寞、苦闷、悲戚。他由聚落千万家的京城,陡然降落到偏僻、荒凉的龙场,举目无亲,表食无着,不由得产生一种巨大的失落感,仿佛由天堂坠入地狱。他自知无处伸冤,万念俱灰,惟有生死一念未曾了却,于是对石墩自誓:“吾惟俟命而已!”他心乱如麻,恍恍惚惚,悲愤忧思无法排解,常常终夜不能入眠,起而仰天长啸,悲歌以抒情怀。诗不能解闷,复调越曲,曲不能解闷,

8、乃杂以诙笑。 在此绝望之中,是淳朴善良的龙场人民给予他无私的援助,使他看见了希望的曙光,有了生活的勇气,重新站立起来,与命运抗争。他用生命的体验来面对人生,面对残酷的现实,走上一条艰苦、独特的道路。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也是他学术思想的新开端。 龙场在万山之中,“书卷不可捣”,于是王阳明默记五经要旨,但凭自己的理解去领悟孔孟之道,省度程朱理学。这一改变,使王阳明摆脱了世间凡俗,跳出了“以经解经”“为经作注”的窠臼,独立思考,寻求人性解放。他在龙场附近的一个小山洞里“玩易”,在沉思中“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心境由烦躁转为安然,由悲哀转为喜悦,一种生机勃勃的情绪油然而生。 谪居龙场三年,使他

9、最受感动的就是那些朴实无华的“夷民”,他们与王阳明无亲无故,却能拔刀相助,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渡过了难关。这与京城中“各抢地势,勾心斗角”的情况相比,有如天渊之别。他体味到人间“真情”,深感“良知”的可贵,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和灵感。 “千古龙冈漫有名”,这是王阳明谪贬龙场期间所写的诗句,用以怀念和赞颂三国时的诸葛亮。如今,这一诗句却成了后人对他的赞誉与缅怀。这龙冈,因王阳明而名扬四海:这龙冈,被人们誉为“王学圣地”。天下的王学,无论是浙中、江右、泰州、南中、楚中、北方、粤闽诸学派,抑或是日本的阳明学、朝鲜的实学以及东南亚、欧美的王学,寻根溯源,都以贵州为渊薮,以龙冈为始发地。王阳明一生中办过三个

10、书院,最早的便是龙冈书院,在这里传习了第一批王学弟子,在他的镇远旅邸书札中提到陈宗鲁、汤伯元等16人。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实际上也是在龙冈形成的,开山之作就是龙场生问答与教条示龙场谱生。王阳明思想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书院。贵州的龙冈书院、江西的濂溪书院和浙江的稽山书院,构成了王学传播的主要路线。 王阳明的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作范文的有三篇,其中有两篇是在贵州所作。篇是千古不磨的瘗旅文,激情所致,一气呵成,抒发忧郁愤懑之情怀,如哭如诉,句句是泪,字字是血,读后莫不黯然垂泪。另一篇是象祠记,阐述了“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哲理,萌发出“致良知”的思想。 相关链接: 王阳明11岁时就立下圣人之志,先泛滥于辞章

11、,继出入于释教道教,再遍读朱熹之书,经过26年的艰难探索,终无所得。直到37岁时在龙场的绝境中,王阳明放下得失荣辱,向死而生,终悟圣人之道。王阳明年谱:“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子事物者误也。” 朱熹认为;格物”就是向外物求天理,即通过一物一物去格,得知万事万物之理,最后豁然贯通,成为圣人。而王阳明认为,天理不在外物,而在人心:“格物”即正心,“致知”是良知。王阳明从此与程朱分道扬镳,初步建立起阳明心学的思想体系。传习录记载了王阳明对龙场悟道的体会:“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乃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12、(4分) A对于立德、立功、立言的王阳明,当今人们对他的了解并不充分,尤其是忽略了他“成道于贵州”的人生经历和思想经历。 B流放到环境恶劣的龙场之初,举目无亲,衣食无着,艰难困苦超乎寻常,王阳明产生了种种消极情绪,对人生非常绝望。 C贵州龙场偏僻闭塞,贬官流放的王阳明躲在龙场附近一个安静的小山洞里沉思、品玩 易经,心情好转,生命又恢复了生机。 D与王阳明无亲无故的“夷民”为他修房建屋,帮助他渡过难关,这些底层人民以“真情”让王阳明感知到了“良知”的可贵。 E“千古龙冈漫有名”,王阳明以诗明志,把自己比作隐居卧龙岗的诸葛亮,表达了渴望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和追求。5王阳明在龙场悟出的“道”包含了哪些

13、内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6王阳明成道于贵州的人生经历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14分) 善 心 安石榴 小区院里有几只流浪猫。到底几只是不确定的。因为,五分钟之前,在草坪里见到一只灰黑相间的狸猫,五分钟之后,在楼头便利店的外置货架上又看到一模一样的一只蜷在那儿假寐,你不知道是刚才的那只漂移过来了,还是它的同胞兄弟。这都是可能的。但是,涛子一家三口搬走之后,邻居们很快就搞清楚了,一共五只。尽管它们的关系有点暧昧,也挺复杂,院里人现在也没有真正看透,不过,数量是明晰的。 涛子一家搬走时正值初冬,不会是他第三次中风的半残人,估计是他老

14、婆或者儿子,把一扇窗户打开,在纱窗上剪出一个小方口方口的最上一边没有剪,就像一个小方门帘。五只流浪猫竟然明白那是专门给它们预留的绿色通道,当天就迁进新居了。 猫们进进出出。有时候,只有一个小脸儿躲在纱窗后面,端庄威仪,就是一只小脸老虎嘛!有时候,“呼咙呼咙”从窗台上滚下来两只,打得难解难分。另外一只猫蹲坐在窗下自行车旁淡然地看了一眼身边激战正酣的一对儿,又冷静地转移了视线。屋里毫不相干的那只却突然冲了出来,直接坠到窗下加入了战斗。而窗对面墙根儿一辆落着积雪的电动三轮车下面,一只猫爬了出来,拖着长尾巴慢腾腾横过便道,一副吃饱喝足的慵懒样子,却瞬间起动,一溜烟儿完成跑、跳、抓爬、钻的动作,回屋里去了。邻居就是通过这样的观察,知道这是个五口之家的。 涛子一家三口撤走之后已经一年多了吧,无论大雪咆天,还是春雨绵绵,这个房子的主人一直都是五只猫。一涛子被送走之后再没回来过,老婆儿子也不见了踪影。这五只猫,从外观上能看出它们一两处绝然不同的地方,和少许显性的因果关系。其中三只大猫,一只纯白色,至少给它洗个热水澡之后一定是只雪白的美猫。一只灰黑均匀相间的大狸猫。一只大块黄白色杂糅的。两只半大猫。看起来身长和三只大猫没有差别,但显然没有三只大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