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0977581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断句》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言文断句》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言文断句》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言文断句》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言文断句》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断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断句》(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丰富的资源 最快的更新 优质的服务 诚信的运作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文言文断句断句步骤: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 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例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光 以 书 映 光 而 读 之。【答案】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凿壁偷光)译文: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规律一:找名词(或代

2、词),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2、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译文:雕刻的技巧往往是,鼻子不如刻得大一点,眼睛不如刻的小一点。鼻子刻大了,可以

3、削小;雕小了,就无法加大了。眼睛刻小了,可以修大;刻大了,就无法改小。 办任何事情都是这样,要想到如果做不好,还可以弥补,这样做事就很少有失败的了。例3、夫 五 人 之 死 去 今 之 墓 而 葬 焉 其 为 时 止 十 有 一 月 耳 夫 十 有 一 月 之 中 凡 富 贵 之 子 慷 慨 得 志 之 徒 其 疾 病 而 死 死 而 湮 没 不 足 道 者 亦 已 众 矣 况 草 野 之 无 闻 者 欤 独 五 人 之 皦 皦 何 也【答案】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 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

4、五人之皦皦/何也?译文:五人的牺牲,距离现在修墓安葬在这里,时间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十一个月当中,那些富贵的人,官运亨通的人,他们患病而死,死了而埋没不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在)乡间的没有声名的人呢?唯独(这)五(个)人光明显耀,什么缘故呢?规律二: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句末语气词:“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句中连词: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

5、中。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断句口诀:“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间,“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例4: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答案】天下事

6、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例5:项 王 至 阴 陵 迷 失 道 问 一 田 父 田 父 绐 曰 左 左 乃 陷 大 泽 中。【答案】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规律三: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例6、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7、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答案】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译文: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

8、,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断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例如: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例7: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译文: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能通达事理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即使我死

9、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例8、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 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答案】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过失/未足以亡/积恶多

10、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未足以存/人君闻此/可以悚惧/布衣闻此/可以改容。参考译文:善事如果做得多,偶尔做了一件坏事,也只能算是失误,不足以导致灭亡。而坏事做多了,偶尔做了一件善事,也只能算是不小心做的,不足以求得生存。君主听到这些,就会害怕。百姓听到这些,就会改变脸色。例9、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 子 之 学 也 入 于 耳 藏 于 心 行 之 以 身 君 子 之 治 也 始 于 不 足 见 终 于 不 可 及 也。【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参考译文: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

11、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例10: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 失 其 本 心 【答案】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参考译文: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

12、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规律五: 依总分,定句读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例11: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 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请指出下列句子的固定结构:(题1,答案一

13、一出来)宋何罪之有: “何之有” 如太行王屋何: “如何” 唯余马首是瞻: “唯是” 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非唯抑亦”不亦说乎: “不亦乎” 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何之为” 无乃不可乎: “无乃乎” 可得闻欤: “可得欤” 得无异乎: “得无乎” 小结:文言断句的方法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2.找虚词,定句读。3.对话、引文定句读。 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运用4.据修辞,定句断。5.依总分,定句读。6.借助句子成分及固定结构断句练习:现在,下面的题你能对付吗?1、子 贡 曰 管 仲 非 仁 者 与 桓 公 杀 公 子 纠 不 能 死 又 相之 子 曰 管 仲 相 桓 公 霸 诸侯 一 匡

14、天 下 民 到 今 受其 赐 微 管 仲 吾 其 被 髡 左衽 矣 岂 匹 夫 匹 妇 之 为 谅也 自 经 于 沟 渎 而 莫 之 知 也【答案】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从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 衽(认)。微:没有。谅:遵守信用。渎(独)。 【译文】 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吧?齐桓公杀公子纠时,管仲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称霸诸侯,一匡天下,人民现在还都享受到他的恩惠。没有管仲,连我今天都要因亡国而做胡人

15、打扮了!岂能拘泥于匹夫匹妇的小节小信?自缢于沟渎而不为人知呢。”论语 宪问篇第十四 谅:遵守信用2、然 病 情 万 状 各 有 所 宜 当 攻 不 攻 与 当 补 不 补 厥 弊 惟 均 偏 执 其 法 固 非 竟 斥 其 法 亦 非 也【译文】但病情有千差万别的情况,各自都有适宜的治法。应当使用攻法却不用攻法和应当使用补法却不用补法,二者的弊病完全相同。片面地坚持他的方法固然是错误的,彻底地批驳他的方法也是错误的。 3、有 妇 人 昼 日 置 二 小 儿 沙 上 而 浣 衣 于 水 者 虎 自 山 上 驰 来 妇 人 仓 皇 沉 水 避 之 二 小 儿 戏 沙 上 自 若 虎 熟 视 之 至 以 首 抵 触 庶 几 其 一 惧 而 儿 痴 竟 不 知 怪 虎 亦 卒 去 意 虎 之 食 人 必 先 被 之 以 威 而 不 惧 之 人 威 亦 无 所 施 欤【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