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仿野生无污染栽培新技术

上传人:极*** 文档编号:120976 上传时间:2016-11-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仿野生无污染栽培新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食用菌仿野生无污染栽培新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食用菌仿野生无污染栽培新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仿野生无污染栽培新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秸等大量农作物秸秆而设计的。经多年栽培试验,彻底解决了野外利用秸秆大田种植食用菌保湿遮阴难、杂菌污染率高、费工费时等诸多弊端和难题,不需任何专用设备,不用切断粉碎,不添加任何辅料,只需将秸秆定量浸水,即可在室外仿野生周年大面积栽培平菇、凤尾菇、榆黄菇等食用菌,使人工种植的产品具有野生菇的色泽和风味。采用该技术每亩可利用秸秆 4000千克克,而成本仅 1000 元左右。种菇畦还可适当套种玉米、向日葵、瓜、豆等作物,效益可观,增产潜力较大。1原料处理(浸料)用于种菇的稻草或麦秸必须彻底晒干,收获不久的秸秆细胞还有生命力,菌丝很难分解其纤维素和木质素。将稻草扎紧,每捆 7 千克左右。把适量生石灰放入

2、池内,加水至池子容量的 45,每 100 千克水放生石灰04 千克 千克。将稻草捆沿着池边纵向放入,可放 2 层,上压石块,使稻草全部浸没在石灰水里 13 分钟钟,然后把浸泡的稻草捆取出,沥水20 分钟,堆成大堆。麦秸的预湿方法和稻草的预湿方法一样,但浸泡的时间必须长于 25 分钟。第 1 池料取完后,再按比例补加生石灰和水,继续浸料,如此重复,每天可浸栽培料 1000 千克以上。把浸水后的稻草捆堆放在一起,盖膜并沥水 1 天,再进行发酵处理。先在场地上用砖石铺 20 厘米高的平台,再在平台上面铺木条,宽度 1 米左右,长度视原料的多少而定,料堆应上下大小一致,建成四方体的原料堆,最后覆盖薄膜

3、和保温物。一般发酵 5 天,透过薄膜发现秸秆上长满雪花状物质时即可利用栽培。2菌种选择应选高产、抗逆、广温型菌株。3建畦种菇场地要选在距水源较近,周围无畜圈的地方,无水的稻田、果园的空地等均可用来栽培食用菌。春夏季节栽培畦宽度不得超过 60 厘米,晚秋和冬季栽培畦宽度以 90 厘米米为宜,长度可根据场地自定。栽培畦与栽培畦之间要留出 30 厘米米的走道(雨季可作排水沟)。建畦时,将畦里泥土挖在两边,使之成为畦埂,一般畦埂高度为 20 厘米。畦建好后,须用 5的辛硫磷加 02的高锰酸钾混合液进行喷雾处理。将发酵好的稻草或麦秸抖散,顺着畦铺料。每层厚约 6 厘米左右,铺完后撒上一层蚕豆般大小的栽培

4、种,然后再撒第 2 层料和撒播第 2 层菌种。铺料时尽量将料抖松,使撒播的菌种落入草缝中。春季至早秋栽培,宜 3 层料 3 层菌种;晚秋及冬季栽培,宜 4 层料 4层菌种。菌种总用量为栽培料干重的 20左右,播种时要掌握最上层用种量比下层和中间层用种量略多,四周用种量比中部用种量略多的原则。播种完一畦,即盖上一层薄膜,并在薄膜上撒些泥土,然后用竹筷在上面每隔 10 厘米刺一透气孔,再覆土 10 厘米。4出菇管理畦面温度高于 26时,应及时浇水降温。头潮菇的管理:当菌丝吃透料层,秸秆由黄色变为黄白色或白色时,就快出菇了。揭开薄膜,在料面上盖湿润土 3 厘米,覆土上面再盖以刺孔薄膜。总之,要将畦面

5、温度控制在22,以利于子实体形成。畦面的覆土不能干燥,当覆土捏不成团时,应浇以小水。现蕾后,将料面刺孔薄膜去掉,畦面仍用原有薄膜盖好,但薄膜的四边不能接触畦埂,应留有较大的缝隙用来通风。低温期出菇后,畦面上只盖草帘,让阳光散射,以提高畦面温度。温度较高时,用草帘盖严畦面,严防太阳紫外线杀伤菇体细胞。当菇盖直径长至 2 厘米米时,可喷施 3增强菇盖的韧性和提高产量。头潮菇采收后的管理:头潮菇采收后,清除畦面的杂物和死菇,向畦面喷一次营养液(营养液的配方为:白糖 1 千克,复合肥 2 千克,味精适量,水 100 千克)。如此管理,前 3 潮菇的产量相差不大,且大小整齐,可收菇 5 潮以上,总生物学效率达 120专利查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