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柯》导学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0974659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丹柯》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丹柯》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丹柯》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丹柯》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丹柯》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丹柯》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丹柯》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丹柯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彭发根 审核人:王主任 时间:2014-08-12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认识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体会文中蕴涵的悲壮情感。 2学习课文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和浪漫主义手法来实现主题的方法。 3学习主人公勇于担当,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感悟这种精神的时代意义。重点难点1认识丹柯这一人物形象,探究小说的主题。2运用不同艺术手法表现主题的途径。 学习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高尔基(18681936),是俄国著名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代表作有母亲,1901年创作了著名的散文诗海燕,受到列宁的热

2、情称赞。,父亲是木匠。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2. 明确本单元话题内容 小说的灵魂是主题。主题即作品的主要的思想(主题思想),亦叫中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小说主题的形成依赖于两种方式,即以思想为目的的小说和以故事为目的的小说。应该说所有小说都有主题,但有的是以故事为目的的,像现在

3、许多流行小说、网络小说就属于这一类,它的主题故事中不自觉地表现出来的,这一类小说多适于娱乐;相比较而言,以表现思想为目的的小说更值得我们关注,它们让你边娱乐边思考,丰富和充实了我们的思想,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升华了我们的人生境界。丹柯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 二、自主学习1.积累字词泥沼( ) 泥淖( ) 黏泥( ) 星宿( )铜臭( ) 宿愿( ) 夙愿( ) 着魔( )倾轧( ) 颤抖( ) 寒颤( ) 颤栗( ) 怜mn( )枝y( ) 宽sh( ) 胆qi( )wchu( )( ) gu( )火 qi( )曲2. 用自己的话概括丹柯的事迹一群号称快乐、强壮、勇敢的人被外族赶到阴森恐怖的

4、林子深处。外敌的强大, 自然环境的艰险让他们进退两难。当他们准备献出自由投降时,美少年丹柯挺身而出,带领大家在森林里艰难而勇敢的寻找出路 ,当人们对出路产生疑虑,开始抱怨责备丹柯,并要弄死丹柯时,丹柯抓开自己的胸膛,高擎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大家前进的路 ,丹柯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丹柯的心被胆小的族人踏碎。三、 合作探究1. 小说中对丹柯这位人物的称呼有哪些?最重要的是哪一个? )明确:年轻的美男子、骄傲的勇士(最重要) (齐读此段) 2讨论:为什么要称他为骄傲的勇士? 明确:a出色完成了使命,把族人带出了黑暗的森林,为他们找到了自由; b完成使命的过程中,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3. 从众

5、人和丹柯两个角度入手,用一个词语概括各情节,如开篇写众人的“厄运”。众人: 厄运 希望 怨怒 追随 遗忘丹柯: 挺身而出奋勇向前以德报怨 舍身为公化为星火4.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可以说没有困境就没有英雄,英雄丹柯遭遇了哪几个方面的困难? 明确:在丹柯面前有两重困难,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为因素。(前面是阴森恐怖、看不到光明的森林,后面是强大的敌人。前面是一条自由之路,但是却令人畏惧,后面是一条坦途,但等待他们的是奴隶的命运。他们已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丹柯不但有与族人一样的困境,更有族人们忘恩负义的指责和死的威胁。)5丹柯带领族人走出密林奔向草原的过程,既遭受恶劣自然环境的威胁,更遭遇了族人的

6、巨大的阻力。丹柯想带领族人走出密林,但族人对待丹柯的态度是怎样的,前后有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体现族人态度变化的词语,并思考丹柯有怎样的态度举止?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怎样的个性特征?明确:情节提示: 族人 信任、推举抱怨、怨恨审问、生气咒骂、包围弄死跟着冲 践踏丹心(和谐相信)丹柯 领导快乐安详申辩、质问怒火怜悯苦恼掏心明志倒下死了一是当族人们在森林阴森恐惧的压迫下,开始犹豫、退缩甚至想回去当奴隶的时候,丹柯站出来启发他们,呼吁“林子是有尽头的”,并勇敢地挺身而出。族人相信了他,他成了全族的领路人。二是在遇到密林时,却开始抱怨他年轻而没有经验,“可是他还在他们的前面走着,他“快乐而安详”。在

7、族人们怯懦的对比下,更表现了丹柯的自信、坚毅。三是大雷雨来临时,族人们疲乏透顶、勇气全失,迁怒于丹柯,怨恨、审问。他为自己申辩,并指出他们的不是。四是族人要咒骂弄死他的时候,丹柯却还是心怀怜悯,“愿意搭救他们”,并“抓开了自己的胸膛,从那儿拿出他自己的心来,把它高高地举在头上”。最后,树林分开了,广大的草原出现在族人的面前,而英雄丹柯的心却遭到了族人的践踏。以此表现了他无私博大的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丹柯是以德报怨,族人是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族人自私自利、胆小怕事、毫无责任感可言、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丹柯乐观勇敢、勇于实践、永不言败、无私奉献。在这里高尔基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在一波三折的情节发

8、展中,人物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他们的性格特征得到了鲜明的呈现。6如何看待丹柯把心掏出来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这一情节?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明确:作者通过想象与虚构,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丹柯这个勇士用自己的心照亮了人们前进的道路,把人们带出了危险,从中读者可以体味到只要有伟大的心灵就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小结:作为逃难的一员,丹柯有着与族人一样的困境,作为逃难的领导者,更有族人们忘恩负义的指责和死亡的威胁。可是在困难面前,丹柯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更加坚定勇敢,甚至不惜用生命换取别人的自由,他无愧于骄傲勇士的称号。 7.探究主题的多元解读作品主题是由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 读者的

9、人生体验、阅读视角丰富与补充了小说的主题。从个性化、多元的角度来解读小说主题。 明确:有人说,丹柯在处理自己和族人的关系上也有问题,你同意这一看法吗?他没有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和光明,从而理解自己,齐心协力走出森林。从中我们也会发现英雄自身的不足与遗憾,应深入地对族人开展启蒙运动,唤醒他们,以求得他们的支持。领导者对群众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 对英雄应当理解、尊重、感恩、爱护。 无论境遇怎样恶劣,都要保持人的尊严,不能甘当奴隶。 批判了革命以前长期处于黑暗中人们的麻木无情归纳总结 高尔基借丹柯的形象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英雄形象显示主题)本篇小说的主题如何展现?明确:歌颂

10、了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品格、永不言败,自信勇敢,敢于牺牲的精神;表达了俄国人民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理想,批判了一般民众对英雄的不理解,不尊重,不爱护。表现主题的方法:(1)抑彼扬此,对比映衬(2)一波三折的情节结构。(3)浪漫主义手法,(强烈的美丑对比;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一部好的小说给予我们的往往不仅仅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有的甚至能让我们受益终身。难怪有人会这样说:“读伟大作家的伟大的小说,捧起前与放下后你已判若两人!” 让我们用一首诗来表达对勇士的崇高敬意 ,齐读诗歌 。我是一个骄傲的勇士 曾经的家园变成了谁的属地?那巨人似的大树哼着愤怒的歌子, 血腥的残忍卷裹着森林,阴郁的歌声又在响起。 我是一个骄傲的勇士,血液沸腾而成英雄。 让我那高擎着的燃烧的心,指引你们前进! 不要害怕,让我离去,保全你的躯体。 抬起你们的脚,别再迟疑, 让思想化为行动,把恐惧凝成力量, 自由广阔的草原就在前方。 那高擎着的燃烧的心,是至高无上的荣誉!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