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蒹葭》表格式教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0967646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蒹葭》表格式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2.《蒹葭》表格式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2.《蒹葭》表格式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蒹葭》表格式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蒹葭》表格式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威第十四中学 “参与式”课堂教学设计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学期总第 课时 修改时间: 年 月 日学 科语 文授 课 时 间设计者授 课 班 级教授者课 题蒹葭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新授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情感目标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教学重点1创造性地运用朗读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教学难点1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

2、叠句的表达方式。2品析语言,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教学方法诵读法、质疑法、讨论法、练习法、合作探究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导入全诗鉴赏一、导入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这里的“诗”就是诗经。古人认为经过诗经的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诗经中的蒹葭,去了解古人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欣赏歌曲在水一方。2、 诗经知识知多少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诗歌,共305篇,因此又被称为“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写作上多采用赋、比、兴的手法。 赋

3、:即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三、诗之初见1、解题:蒹葭,全名为诗经秦风蒹葭。“秦”即古秦国,秦风即秦地的民歌。“蒹葭”指的是芦苇。(图片欣赏)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配乐朗读课文。温馨提示:注意生字音节、朗读节奏,语气及朗读情感。3、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蒹葭(jin ji)溯洄(s hu)晞(x)湄(mi)跻(j) 坻(ch) 涘(s) 沚(zh)4、朗读指导。(点名读,全班齐诵读)四、走近诗歌1、小组合作,疏通诗意。2、谈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交流诗经知识欣赏蒹葭图片听文章诵读给本课生字注音小组合作,疏

4、通诗意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调整与思考教学过程设计全诗鉴赏问题探究失望、惆怅、 渺远迷茫、忧郁感伤,怅惘凄凉。3、 诗人为什么迷茫忧郁感伤呢?渴慕倾心于伊人,执著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4、 诗歌中哪一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著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艰险。然而尽管道路曲折艰险,诗人却仍然“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为了伊人,上下求索追寻,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表

5、达伊人在望,然而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忧郁苦闷情怀。5、 思考:诗中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写景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A、所写景物:“蒹葭苍苍”、 “萋萋”、“采采” “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B、写景作用: 描写凄凉景色,渲染凄清气氛,烘托忧伤之情。5、写法探究重章叠句、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托物起兴。五、拓展延伸“所 谓 伊 人 ”指的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吗?是否有更深一层的含义?一种目标, 一种尽善尽美的象征,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六、巩固练习1.诗经是我国第部 _ ,共 _篇,又被称为_ 。 2. 诗经是我国古代 _ 的源头。 3. “诗经六义”指的是_。 4. 本诗在结构上具有 _ 的特点。5. 本诗点名季节的诗句是_。 6. 本诗表现男子对所爱之人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句子是_。 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写法探究学生展开想像联想抽一小组,开火车完成作 业1、背诵诗歌蒹葭。2、用自己的语言改写蒹葭。板书设计蒹 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