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论文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0967617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典舞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典舞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典舞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典舞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古典舞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典舞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典舞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典舞论文: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 一、概念阐述 1.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是基于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通过专业人员的调整、提炼、创新,并且结合长时间的舞蹈实践的经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典舞主要是借鉴了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戏曲,并且加入了武术、蕾等原形的成分,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中国古典舞凝聚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它既非古代舞蹈,又非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且最终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科,并且逐渐走向成熟,而“身韵”可以说是这一学科建。在舞蹈本体观、舞蹈方法论方面成熟的标志。 2.身韵 所谓“身韵”顾名思义,“身”即身法,指中国

2、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 身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在形体动作上要求以神似为主。主张将身法与韵律结合与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目的是突破戏曲舞蹈的“做、打”等程式化动作模式,形成古典舞自己独有的特点。二是展现出神形兼备的审美特点。身韵主要以“拧、倾、圆、曲”动作突出人体的曲线美,以及表演者的气质美,还要求表演者的动作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这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统一的特点。 二、“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成为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法。而其中的“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发展至

3、今的精髓所在。“身韵”的创立对中国古典舞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首先,“身韵”的出现,解决了风格化舞蹈与功能性训练的矛盾,改变了在戏曲与芭蕾之间进退维谷的局面。其次,“身韵”的创立,解决了课堂与舞台相分离的矛盾。“身韵”是“身法”和“韵律”的总称,其“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而“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一个是外部技法,一般在课堂教学;一个是内涵神采,一般是在舞台上实践。两者通过“身韵”,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最后,“身韵”的创立,使得中国古典舞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表现风格一个成熟的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

4、神”、“劲”、“律”的高度融合,也就是说具备了中国古典舞的重要表现手段“身韵”。“身韵”表现风格之一“形”,体现在直观的动态、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和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路线掌握。“形”首先体现了“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其次表现为“平圆、立圆、8字圆”的三圆运动,尤其体现在“提、沉、冲、靠、含、仰、移”的动律上;最后,“形”还体现着“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的变化。“身韵”表现风格之二“神”,“神”即钱宝森先生所说“形三、劲六、意八、无形者十”。在他看来,舞蹈动作中,“形”只占三分,“劲”占六分,“心意”(即“神”)却占八分。由此可见,“神”是多么重要。

5、“神”也就是由舞者内心世界所表现出的神态,表现为“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心、意、气”,正是“神韵”的具体化。“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身韵”表现风格之三“劲”,指赋予外部动作以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劲”运用得当,那么,“线中的点”(即“动中之静”)或“点中之线”(即“静中之动”),才能够得以表现,体现为快慢有制、有阴阳顿挫、轻重缓和。“身韵”表现风格之四“律”,包含动作中自身的律动和依循的规律。“律”又可以分为“正律”和“反律”,“正律”主要体现为“顺”,让人有一种“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反律”主要体现为“不规则顺”,让人有一种“奇峰叠起、出其不意”的感觉。从人体的运动整体分析出“形、神、劲、律”各自的特点,然后又产生并达到“形、神、劲、律”的统一,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出发点和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