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2096600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 如图1的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青铜朝代D.铁器时代2. 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 ) 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3. 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史实推论A公元前138年,张

2、骞出使西域西汉与匈奴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B丝绸之路通达欧洲丝绸之路因为只运输丝织品而得名C西域葡萄、石榴等物产传入内地西域物产的引进是丝绸之路开通的最大成果D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标志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A.AB.BC.CD.D4. 如果把“大运河的开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遣唐使和鉴真东渡”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内容的主题是( ) A.国家的产生和统一B.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5. 如图列举的历史现象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6. 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

3、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明太祖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控制军队B.强化皇权C.钳制思想D.改革科举7. 中国历史十五讲指出: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由此可见,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闭关锁国B.休养生息C.轻徭薄赋D.重文轻武8. 观察表格,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货物旧税率(%)新税率(%)棉花24.195.56棉纱13.385.56斜纹布14.925.56A.通商口岸的开放B.小农经济的破产C.纺织工业的发展D.协定关税的影响9. 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

4、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A.舰船数量的劣势B.洋务运动的贡献C.甲午战败的原因D.维新变法的成效10. 林伯渠说:“对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段话旨在强调( ) A.辛亥革命意义重大B.广大民众尚未觉悟C.革命时机不够成熟D.革命缺乏社会基础11. 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并迅速流行。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 A.列强掀起瓜分狂潮B.东北沦陷局部抗战C

5、.全国性的抗战爆发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2. 1937年2月,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确定了停止内战,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直接促成这一政策调整的事件是( ) A.红军长征胜利会师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台儿庄战役的胜利D.国民政府西迁重庆13. 他提出“中国须兴实业,其责任须士大夫先之。”人们称赞他“创办了大生,把大生留给了社会。”这个人是( ) A.张謇B.张之洞C.詹天佑D.李鸿章14. 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说:“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从此站起来”是指中国实现了( ) A.全境解放B.社会主

6、义C.国家富强D.民族独立15. 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6. 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承认( ) A.朝鲜停战协定B.中日邦交正常化C.“一个中国”的原则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7. 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

7、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 ) A.土地所有权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革C.乡镇企业的出现D.农民积极性提高18. 有学者在描述中世纪时说:“城市兴起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在欧洲历史上写了平民的传记,一个新社会集团出现了。”这个“新社会集团”指的是( ) A.农民阶级B.封建贵族阶层C.市民阶层D.工业无产阶级19. 15世纪后期,西欧形成了一股贵金属热。一位西班牙殖民者说:“我们西班牙人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这一“心病”直接推动了西欧( ) A.新航路的开辟B.文艺复兴的兴起C.工业革命的爆发

8、D.科学革命的开展20. 拿破仑对俄国的入侵曾让俄国诗人普希金非常憎恨;拿破仑去世后,普希金却将他视为对抗专制的救世主。普希金态度的转变,是因为他认识到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 A.稳定了法国政局B.在客观上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C.促进了商业发展D.扩大了法国疆域21. 18011831年,英国的伯明翰、曼彻斯特、格拉斯哥等城市的人口增加了两倍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A.手工工场的普及B.人们向往城市的生活C.汽车等交通工具的便捷D.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22. 依据图中的信息判断,该地图的标题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欧洲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欧洲C.苏联解体后的欧洲D.欧盟成员国

9、分布图23. 颁布于17世纪晚期,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以法律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的文献是( ) 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拿破仑法典24.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活动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许诺,要用计划经济的方法克服经济危机。材料中的“计划经济的方法”是指( ) A.优先发展农业生产B.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C.充分利用市场调节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25.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美国17家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上市公司,几乎都来自生物制药、计算机软件、芯片制造等行业。促成这些企业高回报率的关键因素是( ) A.廉价劳动力B.技术共享C.能源

10、开发D.科技创新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题13分,27题12分,共25分)26. 19世纪末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第一次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二如表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年份外交大事1917年中国对德宣战,为收回利权积极争取参与和会1918年为能参与和会争取主动,中国倾向联美制日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中国收回利权的要求遭拒绝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材

11、料三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材料四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初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加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什么反响? (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

12、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27. 回看历史,昭示未来。历史最终证明,冷战没有真正的赢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二战中,美苏两国结成了反法西斯同盟,两国战时关系的主流是友好合作(但)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使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国际环境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对抗,导致冷战的出现“杜鲁门主义”演说是冷战的宣言,紧接着美国政府又提出马歇尔计划。摘编自张小明冷战及其遗产材料二如表 北约和华约建立组织成立时间性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49年为遏制苏联,由美国策划成立的军事政治集团

13、华沙条约组织1955年由苏联控制,与北约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材料三 核武器有巨大的杀伤力,成为美苏军备竞赛中的重中之重到70年代初,美苏战略核力量大体形成均势、竞赛的结果,使得双方都拥有多次毁灭对方的能力美苏尽管争夺激烈,但竭力避免直接碰撞,两国之间并没有发生战争。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四冷战结束后,美国政府多次公开提及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设想,并认为“维护美国的领导地位”是“建立新秩序”的“首要原则”,西欧和日本都有自己的主张,中国要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秩序。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美苏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北约和华约的建立

14、使冷战在欧洲的对抗有了什么新发展?这标志着什么世界格局的形成?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没有发生战争”的原因有哪些?长期的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说明,美国是否达到建立“世界新秩序”的目的?从处理大国之间的关系来说,冷战留下了哪些教训?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2017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1.【答案】B【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解答】生活在距今约六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普遍使用磨制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