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重点 跟着教材学写作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20965238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重点 跟着教材学写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重点 跟着教材学写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重点 跟着教材学写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重点 跟着教材学写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重点 跟着教材学写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跟着教材学写作 翻开这几年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不难看出形式灵活,结构精巧,语言风趣的议论性散文占据了半壁江山,而这种议论性散文如何写呢?我们老师经常四处找材料,结果把我们的课本忘记了,写作课一条线,阅读课一条线。所以,我觉得在教学作文时可以用教材为例进行教学。我觉得现代散文选读第六模块“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就为我们议论性散文文写作提供了很的写作示范。一感悟生活,巧妙引入 写作议论性散文要有一个“凤头”,才能先声夺人,这个头怎么开呢?鲁迅先生的春末闲谈给我们一个很好启示感悟生活,找一个好的“由头”。写作议论性散文要有一个“凤头”,才能先声夺人,这个头怎么开呢?鲁迅先生的春末闲谈给我们一个很好启示

2、感悟生活,找一个好的“由头”。细腰蜂有一种神奇的“毒针”,它只要向小青虫一螫,就可以麻痹小青虫的神经,让小青虫不活不死,直到细腰蜂的子女孵化出来的时候,还和当日一样的新鲜。以此为“由头”引发议论,由此及彼谈到统治者的麻痹术,深刻地揭露了古今中外统治者对劳动人民发精神统治的本质及其必须失败的历史命运。这样从生活中的小事写起,感悟生活,娓娓道来,既形象生动,有饶有趣味。江苏省语文阅卷组组长,南京师范大学何永康教授也多次在高考考前指导中提出“学习一些杂文手法,找一个比较巧妙、醒目的由头,说不定会产生较好的效果。”而且后面还可以用,作为一个例证,还能到最后,前后圆合。2015年6月25日扬子晚报发表的

3、2015年江苏高考“智慧”优秀议论文,多有一个好的“由头”:如第一篇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以“一只晶莹剔透的蝉蜕”为由头,盘活了生命和智慧的“大气度”,相当机智;中国,咱们慢慢来以“中国戏曲中的水词的废而不废”作为由头,引出“中国人的骨子里蕴藏着一种不紧不慢的智慧”;“倔”和“笨”的力量由“大跃进时期,朱东润先生计划三年完成一本书”为由头,引出“真正的智慧,往往始于倔、成于笨”。可以说这些“由头”使文章先声夺人,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社会参与,健康生活,实践创新啊,核心素养。何谓“由头”?还是借用何教授的话,就是由此说开去的一个“引子”,一个“话瓣儿”。好的“由头”,均有益于议论文的生发。就像诗

4、经的诗一样,总是由此物而到他物。鲁迅先生的代表性杂文,基本上都有一个精彩的“由头”,如刚才谈的春末闲谈中的“细腰蜂”; 最艺术的国家中的“男人扮女人”;灯下漫笔中的“纸币风波”。这些都是由头,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好的“由头”呢?因为如今高考作文中的公理、常理、大道理太多了,读来令人疲倦。有个比较漂亮的“由头”,抢先“亮”一“亮”,阅卷人的眼球也会随之“亮”一“亮”,你再说那些公理、常理、大道理,就不会太犯嫌了,况且,一旦有了好“由头”,你以下的行文议论,便容易触类旁通、有所拓展了。那么好的“由头”从何而来呢?第一源于生活,如前面提及的“细腰蜂”和“蝉蜕”,要想捕捉它,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勤于观察,

5、勤于思考,第二,也可以是社会的热点或新闻故事,这就要我们平时关注一些时事名人;第三,还可以一些有内涵的趣闻轶事,那就要我们平时多阅读,勤于积累。二条理分明,论证精简 议论性散文,虽然具有散文的“形散”特点,但说倒底还议论文,虽然它写作不受传统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模式限制,但是思路清晰,条理分明,论证严谨,还是必须具备的。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这一模块,在这个方面也给我们写作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春末闲谈从细腰蜂的毒针谈起,引到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麻痹术,再到当代的愚民统治,再到国外的精神麻痹术,最后写到统治者的麻痹术的必然失败,行文清晰明了,由此及彼,借题发挥;可以预约的雪由菅芒花的可以预

6、约想到人生的不可预约,延伸到人生中变与常,再到我们对待人生中的常与变的态度,一环扣一环,条分缕析;论快乐从什么是快乐写起,说明永远的快乐的不存在,最后揭示快乐是由精神决定,逐层深入,条理分明。这些文章都要启示我们写作议论性散文,要有一个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一个行文思路,这样才能做到行文流畅,一气呵成。2015江苏语文高考评分细则推荐的第二篇满分作文智慧三境由“佛家三境”的由头引出“现在我认为,智慧还能分为三境:山,海,天”,然后用比拟手法具象地演绎三境界的内涵与特征,山,是经验累积,不能变通;海,水无常形,融会贯通;天,笼罩万物,无形无象。结构非常简单,条理也非常清晰,但步步推进

7、,由小智到大智,由否定走向肯定,肯定的是大智慧,一种已到达“道”的大智慧,非常高妙。其实,所谓的作文技巧都在成文之中,教材是例子,高考满分作文更是例子,老师要带着学生去分析,才能学以致用。再如前文所举的中国,咱们慢慢来一文,由中国古代戏曲中的“水词”由头,引出“中国人的骨子里蕴藏着一种不紧不慢的智慧”的观点之后,正面举例阐述“以往的中国人从不缺乏耐心的智慧”;再接着转到反面“为什么当下的人们对于那些细致且耐心的景象视而不见”并举例验证;再接着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急于发展”;最后以“耐心,冷静地对待发展,重拾耐心的智慧”总结,可以说文章一环扣一环,正反对比,现象到本质,行去流水,非常轻巧。这

8、都提示我们写作时必须养成良好习惯,下笔之前,一定要有行文的思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要做到胸有成竹,切不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写成真的“散文”。我们同学写作议论性散文时还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理”不够,“例”来凑,要么拼命举例,要么举例罗里罗嗦,一个事例能写三百字,写得议论文不像议论文,记叙文不记叙文,文体意识很淡。好的议论文应该重在说理,举例只是为了说理服务,这一点上我们还可以向这一模块几篇文章学习。春末闲谈为证明“治人者虽然尽力施行过各种麻痹术,也不能十分奏效,与果蠃并驱争先”的观点,作者举例论证“即以皇帝一伦而言,便难免时常改姓易代,终没有万年有道之长;二十四史而多至二十四,就是可悲的铁证。

9、”这里仅用51个字,就举两个事例,皇帝换代,二十四史变化,行文简洁,论证有力,有力地批击了统治者的麻痹术。要教学会学兴例,一定要简洁,尽可能举排例,论快乐中钱钟书为证明“快乐永远不存在,只有永远痛苦”,举例论证“不讲别的,只要一个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约不来的下午,或者一课沉闷的听讲这许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尝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这里用68个字,用三个事例组成一组排比,简洁有力,让读者形象地感受“永远的痛苦”。可见,举例不在多,而在精,要简洁而有力。这也就要求我们写作议论文时,要养成语言简洁的习惯,学会概括事例,切不可把议论文当成记叙文来写。三书卷气息,语言隽永 议论性散文受阅

10、卷老师的青睐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内容丰富,博采众长,一下就能看出一个学生的阅读量和写作功底。好的议论性散文应该是书卷气息浓郁的,这个模块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钱钟书的论快乐。这位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在文章中充分地向我们展示他的博学和睿智,文章中的对古今中外的典故信手拈来,无一句没有出处,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文章在开头阐释“快乐”时,从法语、中文、德语、西游记、段成式西阳杂俎、戴君孚广异记多个方面加引论;文章论述“快乐是由精神决定时”又引用先知书的所罗门、苏东坡的诗、王丹麓今世说、诺凡利斯的碎金集、罗登巴煦的诗集禁锢的生活、德国诗人白洛柯斯等多引用佐证;除了这些直接的引用,还有很化用,比如“像将离别时的

11、宴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出自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于是,烧了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分别暗指了柳元、颜回、杜甫三位历史人物,这些不无显示着作者的广博知识和浓浓的书卷气息。庄子的智慧一文中,考生通过庄子的“濠梁之辩”、“庄周梦蝶”、“鼓盆而歌”、“曳尾涂中”四个故事演绎了庄子的智慧,很书卷气息。再如大智若愚一篇,为论证分点“入世的智慧”作者举了孔子的例子,并引用“其愚不可及也”、 “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为论证“智慧又是人生”又举王维、张潮的例子,并引用佛家“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12、、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张潮幽梦录中的“人生三境”。这些举例引用都可以看出考生丰富的阅读,丰厚的积累,使阅卷老师在阅卷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书卷气和文化气息。适当引用固然可以让文章丰富,但如果能写一两句含义深刻,隽永深刻的话,或诗一样的“美句”也同样能让文章光彩照人。何教授多次在考前指导中强调,考场作文一定有“亮点”,如果只是一碗清水的话,至少也要在这碗清水中加片茶叶。一两句值得品味的句,一定能给文章增添几缕亮色。“过度地追求智慧反而使我们落入了俗套,本来明亮的眸子被蒙上阴翳,再也看不到存在于生活中的那些闪着智慧之光的点滴小事”(智慧之光)等等,这样的句不仅点

13、明题旨,更是值得含英咀华,让阅读老师不仅看到了考生的文学素养,更看到了学生的思考。四视角独特,思想深刻 引人的开头,丰富的事例,精妙的语言这些都有了,但这样的文章在高考的评卷中还是不能进入一类卷的范畴。这是因为作为议论文还缺少一个最关键的东西中心观点。这个观点的切入角度、新颖度、深刻度、求异度对文章赋分都有很大的影响。在这一方面这个模块也很值得我们借鉴。鲁迅的春末闲谈切入巧妙,立意很深,以细腰蜂释毒为幼虫猎饵的生物竞争现象切入,抨击的中心是反动阶级的治民术, “小题”显示了“大旨”“闲谈”变成了“正说”。林清玄的可以预约的雪由菅芒花的可以预约切入,想到人生的不可预约,再到人生的“常”与“变”。

14、文章如果到此为止就显然缺乏深度,文章巧妙之处在于作者在此基础上阐发对待生命要宽恕,要仁爱,要有美好的心,欣赏的心;这几篇文章无不在启示我们写作时,既要选择好的切入点,又不能停留在表面的议论上,要再向深处想一想,更进一层。就像写“智慧”如果只是按照材料中的“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这三个提示点写下去,思想一定没有深度,而且也很容易“撞车”。 满分作文中国,咱们慢慢来,它以中国古代戏曲切入写了当代中国人失去耐心的智慧,并深一步分析我们应该用耐心,冷静对等发展,重拾耐心的智慧,有讽有颂,针对性强;阅读是掌握写作规律、学习写作方法的有效途径。鲁迅先生也特别提倡这一点。他说:“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所以在学习现代散文选读认识散文的艺术特性,感受美文的艺术魅力,同时如果能够关注它“怎么样”,一定能给我们写作带来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