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课外古诗词二鲁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940034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11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课外古诗词二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课外古诗词二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课外古诗词二鲁教版(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外古诗词二内 容 设 计 区导学设计错题更正区学科语文课题主备人主备日期送灵澈上人1、从题材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本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精美如画,是这首诗的明显特点。请试着分析。约客1、屋外绵绵不绝的雨声、蛙声和屋内断断续续的敲棋声互相应和,映衬着主人 的心情。2、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

2、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3、前两句语言上有何特点?请试着分析论诗问题:诗中的“李杜”具体指“风骚”在诗中的意思是 就诗的主题看,此诗表现了作者主张 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 三、布置作业:1、熟练背诵本课所学五首诗歌。2、默写名句。课型新授课时1教案序号修改日期学 习目 标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其隽永的意蕴。重 点难 点理解诗词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背诵诗歌。对诗中千古名句的理解。内 容 设 计 区导学设计、错题更正区一、检查预习:1、 ,唐代诗人,滁州西涧选自 ,是 诗中的佳作。2、杜甫, 代著名诗人,有 之称。 ,唐玄宗时著名歌手。3、 ,字文房, 代诗人,自称“ ”。

3、4、赵师秀, 诗人,永嘉人,号 ,“ ”之一。5、赵翼,字 ,号 , 初著名史学家,著有 。二、诗歌研读:滁州西涧1、写晴景明丽如画,而以 烘托幽静的意境。2、写雨景用以静衬动手法:暮雨忽来,春潮骤涨,着一“”字,如见汹涌之势,如闻澎湃之声。而野渡无人,孤舟自横,又于动中显 ,喧中见寂。后两句历代传诵。3、言外有意,极耐寻味。如果那只“舟”不在“野渡”而在官津,当“春潮带雨晚来急”之时,万人争渡,岂能“自横”?如果作者春风得意,竞逐繁华,则寂寞“幽草”,又怎能使他偏爱?所以诗人借“滁州西涧”的动静之中,抒发其历经外放、罢任后,闲居时的 心境。江南逢李龟年1、这首诗前二句言过去之 ,为下文作了铺垫;后二句写现在之 ,抒发无穷感慨。2、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 分析“落花时节”的多层含义。学后总结审阅签字上课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