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927095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甘肃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甘肃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甘肃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甘肃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题(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题(含解析)(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汉代初期的行政区划体系如下图所示。汉代的诸侯王国以下是郡县,每个王国领有三四郡、五六郡不等;除了诸侯王之外,汉高祖刘邦又分封萧何、张良等一百多位功臣为列侯,建立侯国,这些侯国的地位与县相当,但直属中央。汉初的地方行政体制A. 否定了秦朝的郡县制B.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 短期内稳定汉朝政局D. 直接导致了七国之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分封刘姓贵族与军功大臣,有利于稳定汉初统治秩序,故C项正确。A项,郡国并行制并未否定郡县制,排除。B项,封国制

2、并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排除。D项,为景帝削藩导致,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根据材料信息进行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本题掌握汉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回答。2.明代监察御使的品级仅为七品、从七品,甚至更低,且选拔极其严格,1439年明政府颁布了名为宪纲条例的专门监察法规。但监察官员不受任何行政管辖只对皇帝个人负责,可单独奏事,上可纠劾阁臣,下可巡察地方,因而其职备受推崇。这反映出当时A. 官僚体制走向成熟B. 内阁地位日渐衰落C. 皇帝权力不断加强D. 政治风气较为清明【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但监察官员不受任何行政管辖只对皇帝个人负责,可

3、单独奏事,上可纠劾阁臣,下可巡察地方,因而其职备受推崇”体现出监察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是明朝皇权强化的表现。故C正确。官僚体制走向成熟时在唐朝,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内阁,排除B。材料不能全面反映明朝的政治风气较为清明,D错误。3.下表可以反映出美国政治生活中的A. 共和主义原则B. 联邦主义原则C. 平等主义原则D. 孤立主义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国会提出赋予妇女投票权的修正案”“该修正案获得了四分之三以上州的支持,最终得以通过”,说明各州服从联邦国会的联邦主义原则,故B正确;共和强调国家元首不是世袭,而是民主选举的,A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反映赋予妇女投票权的修正案得以通过的

4、过程,无法体现平等主义原则,排除C;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D。4.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以贪欲为动机的侵略过程常被历史借助,从而在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的过程。”作者强调的是A. 要正确认识西方侵略动机B. 要客观评价鸦片战争影响C. 要辩证地分析中西方社会差距D. 要理性地看待西方的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而正义的反侵略者则常常同时是落后者客观上多少成为一个进步改造落后

5、的过程”可知陈旭麓资本主义扩张一方面造成落后地区原有的社会结构遭到破坏,另一方面又推动了落后地区的近代化进程,故D项符合题意。A项,材料旨在强调西方侵略的影响而非动机,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未强调中西方社会差距,排除。5.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A. 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B. 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C. 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团结为目标D

6、. 革命党人为维护政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八星”代表汉人居住的18个行省,是因为晚清时期的革命家对革命有“上下两策”,上策是革命政府收复清朝的全部领土;下策是革命政府收复中原十八个汉族人省份的主权,把满蒙疆藏“出卖”给列强,以换取他们对革命的支持。但最后选取了象征“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说明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故D选项正确;武昌起义时期中国还没有恢复国家主权的完整,故A选项说法有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旗帜由“十八星旗”到“五色旗”,体现了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无法体现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

7、求,故B选项错误;材料问的是辛亥革命时期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的问题,“五色旗”体现民族平等、团结,但无法体现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6.从中共中央机关报的公开报道来看,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广泛使用中华民国国旗而很少使用党旗。但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党旗则经常使用于各种节庆活动中。这表明当时中共A. 尚未形成高度一致的革命文化B. 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C. 正在与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D. 政治影响力存在着地区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时期由于国共合作抗日,延安使用的是国民政府的国旗,而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则实行中国共产党的党旗,这里充

8、分体现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性,故B项正确。材料中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一致的革命文化早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已经形成,故A项错误。“党内合作”属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外合作,故C项错误。材料的现象主旨是说明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下的独立性,并不是说明政治影响力存在着地区差异,故D项错误。7.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军队在印缅战场浴血抗日的情景。早在1942年1月2日,蒋介石就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官,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A. 罗斯福时任世

9、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司令B.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C. 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D. 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中国远征军在印缅战场作战的信息,体现出中国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C项正确; A、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史实不能得出B项结论。故选C项。8.马克思、恩格斯作于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系统阐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基本原理。这A. 直接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秘密B. 明确肯定了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作用C. 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重

10、要的影响D. 说明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容纳生产力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看到,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对唯物史观的论述,这对1848年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C项正确;揭露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秘密的是19世纪60年代出版的资本论,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因此A项错误;B项说法和材料无关,排除;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此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尚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因此D项错误。9.国台办曾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中国政府一再申明,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但是,“国际生存空间”的提法,是要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对此,中国政府不能不坚决反对,这

11、体现了在台湾问题上党和政府A. 力求早日实现祖国完全统一B. 尽可能增加交往和取得互信C. 坚持原则和立足发展相结合D. 双方以经济贸易合作为前提【答案】C【解析】【详解】“对于台湾同外国的民间经济文化往来,不持异议”体现了党和国家务实的态度,有利于台湾经济、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坚决反对“国际生存空间”,反对搞“两个国际法人”“平行的国际代表权”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一个中国的坚定立场,所以正确答案是C项。AB两项说法忽略了党和国家对一些问题的斗争立场和不妥协的原则;D项与材料谈到的台湾与外国联系问题无关,不符合题意。10.如图为中国驻法国使馆额收藏品-1964年1月28日的法国世界报,它刊登了中法

12、建交公报。中法建交体现了A. 中国已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B. 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 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D. 两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中国打破长期的外交僵局是二十世纪70年代,A项错误;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B项错误;1964年中法建交于两大阵营对峙时期,但不能体现两大阵营之间展开激烈斗争,C项错误;冷战时期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加紧控制西欧,为对抗美苏,西欧加快了一体化进程。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的联合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新中国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

13、策,故D项正确。11.1975年,中国大陆进出口额达147.5亿美元,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高水平,比1970年的45.86亿美元增长了2.22倍。产生上述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正式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 改善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得到改善,这促进了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中国与外国经济贸易往来,故D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排除A;我国正式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排除B;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改革开放之后提出的,排除C;【点睛

14、】解答本题,学生要能够理解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外国关系改善的主要原因是得益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2.20世纪60年代的不结盟运动发展了万隆精神,团结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1974年,几乎所有的第三世界国家都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述现象A. 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B. 导致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发生质变C. 表明国际上意识形态分歧弱化D. 说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不结盟运动的开展,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出席联大,可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故A选项正确。

15、材料仍处于两极格局时期,发达国家仍然主导国际事务,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并未发生质变,故B选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意识形态分歧的弱化,故C选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选项错误。13.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 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 “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成型B. 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C. 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D. 动荡的国际局面需要建立单极霸权【答案】A【解析】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下掩盖的地区和民族纠纷纷纷出现,不安定的因素在增加;世界正处于多极化的发展之中,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时期,因此“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A正确;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关系不是联盟而是对抗,故B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C错误;单极霸权不利于世界局势的稳定,D错误。14.在福建馆藏的康熙四十三年至乾隆十二年的33件借贷文书中,谷物借贷23件,约占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