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新准则

上传人:fe****16 文档编号:120923338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QC新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QC新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QC新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QC新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QC新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QC新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C新准则(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QC小组活动准则 T CAQ 10201 2016 2 主要内容 问题解决型活动要求 创新型活动要求 1 2 3 引 言 总则 为指导组织员 工遵循科学的活动 程序 运用质量管 理理论和统计方法 有效开展质量管 理小组活动 特制 定本标准 质量管理小组 是各岗位员工自主 参与质量管理 质 量改进和创新的有 效形式 开展质量管理 小组活动是提高员 工素质 激发员工 积极性和创造性 改进质量 降低消 耗 提升组织绩效 的有效途径 QCC 4 引 言 基本原则 1 全员参与 2 持续改进 3 遵循PDCA循环 4 基于客观事实 5 应用统计方法 针对问题 针对需求 全员参与 持续改进 解决问题 满足

2、需求 P D C A 基于客观实际 应用统计方法 成果转化和推广 5 术语和定义 质量管理小组 由生产 服务及管理等 工作岗位的员工自愿结 合 围绕组织的经营战 略 方针目标和现场存 在的问题 以改进质量 降低消耗 改善环境 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 效益为目的 运用质量 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 动的团队 全员 全企业 全过程 科学方法 6 术语和定义 问题解决型课题 现场型 服务型 攻关型 管理型 提高质量 持续改进 降低消耗 7 术语和定义 创新型课题 产品 服务 项目 方法 工艺 技术 新 8 活动程序 问 题 解 决 型 课 题 自定目标课题指令性目标课题 1 选择课题 2 现状调查 3 设定

3、目标 1 选择课题 2 设定目标 3 目标可行性分析 4 原因分析 5 确定主要原因 6 制定对策 7 对策实施 8 效果检查 9 制定巩固措施 10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达到目标 P D C A 四段十步 是 否 9 活动程序 创 新 型 课 题 1 选择课题 2 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 3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4 制定对策 5 对策实施 6 效果检查 7 标准化 8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达到目标 P D C A 是 否 四段八步 10 活动程序 问题解决型课题 选 题 来 源 指 令 性 指 导 性 自 选 性 11 一 问题解决型 1 选题 1 所选课题应与上级方针 目标 指标相 结合

4、或者是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 2 课题名称要简洁明确地直接针对存在的 问题 数 据 说 话 数据说话 12 一 问题解决型 小组选题的要求 小组能力范围内 课题宜小不宜大 课题名称直接 尽可能表达课题的特性值 选题理由明确 简洁 小实活新 对象问题结果 13 要求 简洁 明确 一目了然 直接 针对 所要解决的问题 避免抽象 课题 三要素 对象 问题 特性 结果 对象 如产品 工序 过程 作业名 称 问题 质量 效率 成本 消耗等 结果 提高或降低 增大或缩小 改 善或清除 对象 问题结果 课题三要素 课题三要素 一 问题解决型 14 课题名称 示例 降低循环水消耗 15 课题案例 16 活

5、动课题 17 课题名称 示例一 减少高速路收费停车时间 示例二 提高热交换器试验合格率 示例三 缩短监控系统数据中断时间 课题忌口号式大而空 如 适应市场 增储创收 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课题忌 手段 目的 加强技术管理 降低装置能耗 优化施工配比 确保二灰土再利用质量 改进炉衬结构 降低能源消耗 正确案例 错误案例 18 一 问题解决型 2 现状调查 现状清楚 用数据说话 数 据充分 找到问题或问题中 的症结 症结 19 一 问题解决型 2 现状调查 了解问题的现状和严重程度 小组应调查 1 把握问题现状 找出问题症结 确定症结 确 定改进方向和程度 2 为目标的设定和原因分析提供依据 3

6、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类 分层和整理 4 提供的数据和信息具有客观性 可比性 实效 性和全面性 20 一 问题解决型 三 现状调查步骤 1 从企业的统计报表中进行调查 2 到生产现场进行实地调查 四 应注意的问题 1 用数据说话 1 数据要有客观性 2 数据要有可比性 3 数据的时间要有约束 4 数据收集要全面 数据 说话 现状调查 21 一 问题解决型 22 一 问题解决型 23 一 问题解决型 24 一 问题解决型 25 一 问题解决型 3 设定目标 依据现状调查的结果 针对问题设定目标 要求 目标设定有依据 要量化 可测量 26 一 问题解决型 3 设定目标 设定目标的依据 上级下达的考核指

7、标或要求 顾客需求 行业先进水平 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 针对问题或症结 预计问题的解决的程度 测 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 27 一 问题解决型 3 设定目标 目标设定的要求 目标设定应与小组活动的课题相一致 目标数量不宜多 目标量化 可测量 目标具有挑战性 28 一 问题解决型 3 设定目标 目标可行性分析 指令性目标应在选题后进行 目标可行性分析可 考虑 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小组曾经接近或达到的最好水平 针对问题或症结 预计问题的解决的程度 测 算小组将达到的水平 29 一 问题解决型 原因分析 4 原因分析 1 针对问题或问题症 结分析原因 因果关系明 确 清楚 因果之间逻辑 关系紧密

8、 清晰 2 原因分析透彻 一 直分析到可直接采取对策 的程度 将末端因素对问 题或问题症结的影响程度 作为判定主要原因的依据 30 一 问题解决型 原因分析 4 原因分析 3 从人 机 料 法 环 测等方面考虑 以充分 展示问题的原因 避免遗漏 问题或问题的症结 料机人 法环测 31 一 问题解决型 原因分析 4 原因分析 4 将每一条原因分析到末端 以便直接采取对策 5 正确应用适宜的统计方法 方法名称适用场合原因之间关系展开层次 因果图单一问题原因之间没有交叉影响一般不超过四 层 关联图多因多果 因果之 间互相关联 原因之间有交叉影响没有限制 树图单一问题原因之间没有交叉影响没有限制 32

9、 一 问题解决型 确定要因 5 确定要因 1 主要因素从末端 因素中选取 2 收集所有末端因 素逐一确认 识别并排 除小组能力范围以外的 原因 逐条1 33 一 问题解决型 确定要因 5 确定要因 3 对每个末端因素进 行逐条确认 必要时可制 定要因确认计划 4 应对所有末端因素 逐一确认 将末端因素对 问题或问题症结的影响程 度作为判定主要原因的依 据 5 确认方法 现场实 测实量 检验试验分析要 数据说话 逐条1 34 一 问题解决型 制定对策 6 制定对策 1 针对要因逐条制 定对策措施 2 对策措施需按 5W1H原则制定 逐条 提出不同对策 必要时 进行对策多方案选择 逐条2 35 一

10、 问题解决型 制定对策 6 制定对策 3 对策明确 对策目标量化可测量 措施具体 逐条2 序号主要原因对策 what 目标 why 措施 how 负责人 who 地点 where 完成日期 when 1 2 3 注意 对策 措施不要混淆 36 一 问题解决型 实施 7 对策实施 1 按对策表逐条实施 2 验证对策目标是否实现 当对策未达到对应是 目标时 应修改措施并按新的措施实施 逐条3 3 必要时 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 质量 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37 一 问题解决型 效果检查 8 效果检查 1 检查小组设定的课题目标是否完成 2 与对策实施前的现状对比 判断改善程度 3 必要时 确认小组

11、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效益 注 计算经济效益不能类推 不能夸大 38 一 问题解决型 巩固措施和标准化 9 巩固措施标准化 1 将对策表中通过实施证明有效的措施经主管部 门批准 纳入相关标准 如工艺标准 作业指导书 管理制度等 2 必要时 对巩固措施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跟踪 39 一 问题解决型 总结和下步打算 10 总结和下步打算 一 总结 1 专业技术方面 2 管理技术方面 3 小组成员的综 合素质方面 二 下步打算 本次活动尚未解决 的问题 纳入下次活动 40 创新型 活动程序 创 新 型 课 题 1 选择课题 2 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 3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4 制定对策 5

12、对策实施 6 效果检查 7 标准化 8 总结和下一步打算 达到目标 P D C A 是 否 四段八步 41 二 创新型 选题 1 课题来源 新 产品 技术 工艺 技能 方法 42 二 创新型 选题 2 选题要求 1 针对需求 借鉴查新不同行业类 似专业中的知识 信息 技术 经验 等 研制 发 新的产品 服务 方 法 软件 工具及设备等 新 创 43 二 创新型 选题 1 课题选择 2 课题名称应直接描述研制对象 例 1 手持车用高空检查镜研制 2 3 必要时 论证课题的可行性 44 二 创新型 设定目标 2 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 1 与课题所要达到的目的保持一致 2 将课题目的转化为可测量

13、的课题目标 3 目标设定不宜过多 45 二 创新型 设定目标 2 设定目标及目标可行性分析 1 将借鉴的相关数据与设定的目标值进行对比和分析 2 分析小组拥有的资源 具备的能力与课题的难易程度 3 依据事实和数据 进行定量分析与判断 46 二 创新型 提出方案 3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提出可能达到预定目标的各种方案 并 对所有方案进行整理 方案包括总体方案和分级方案 总体方案应具有创新性和相对独立性 分级方案应具有可比性 以供比较和选择 47 方案分解应逐层展开到可以实施的具体方案 方案评价应用事实和数据对经过整理的方案进行逐一的 分析和论证 方案确定的方式包括现场测量 试验和调查分析 最

14、佳方案要分析透彻 事先评价 科学决策 必要时要 做模拟试验 二 创新型 提出方案 3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48 二 创新型 制定对策 4 制定对策 针对在最佳方案分解中确定的可实施的具体方案逐项制定 对策 按 5W1H 的原则制定对策表 序号 对策中的目标要量化 措施要具体 可实施 49 二 创新型 实施 5 对策实施 1 按对策表逐条实 施 2 验证对策目标是 否实现 活动实施 记 录 3 必要时 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 质量 管理 成本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50 二 创新型 效果检查 6 效果检查 1 检查小组设定的目标 确认课题目标的完成情况 2 必要时 确认小组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1 二 创新型 标准化 7 标准化 1 将有推广价值的创新成果进行标准化 形成相应的技术 标准 图纸 工艺文件 作业指导书或管理制度等 2 对专项或一次性的创新成果 将创新过程相关材料存档 备案 52 二 创新型成果评审 8 总结和下步打算 一 总结 1 专业技术方面 2 管理技术方面 3 小组成员的综合素质方面 二 下步打算 5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