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101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20923323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729.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101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北京市101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101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101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正常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血浆的pH值在7. 357. 45之间B. 垂体分泌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控C. 在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是唯一升高血糖的激素D. 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稳态的实质是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详解】A、正常人血液中pH通常在7.357.45之间,A正确;B、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调

2、控,B错误;C、在血糖调节中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升高血糖,C错误;D、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抗体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明确内环境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掌握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人体pH值调节过程。2.用某种药物饲养动物一段时间,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高。 该药物的作用最可能是A. 增加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B. 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C. 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D. 增加红细胞的合成数量【答案】C【解析】【

3、分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详解】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用药物处理动物后,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偏高,很可能是该药物导致红细胞破裂,释放出其中的血红蛋白进入血浆中。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 不受激素影响C. 不存在信息传递D.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4、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错误;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过程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4.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

5、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参加,A错误;B、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只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味觉而没有作出反应,故不属于反射,B错误;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如加强神经元之间新的的突触联系,以形成条件反射,C正确;D、铃声原本不

6、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构成了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5.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 电刺激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 电刺激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 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

7、同【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神经-肌接头”处类似突触,在突触上可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A正确。图示给的神经末梢和腓肠肌构成效应器,处给予刺激,腓肠肌收缩;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处给予刺激,兴奋可以传到电流计两极,灵敏电流计指针可以发生偏转,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间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梢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和胞体,不能反向传递;电刺激处,兴奋不能反过来传给神经纤维,灵敏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的变化,C错误。兴奋部位膜内为正电位,未兴奋部位膜内为负电位,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位到负电位;兴奋的传道方向是从兴奋部位到未兴奋部位,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神经

8、调节原理和实验分析能力,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6.阿托品是一种常见的麻醉药物。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一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不收缩;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据此判断,阿托品抑制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的机制可能是A. 破坏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B. 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C. 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的受体结合D. 阻断突触后膜上的钠离子通道【答案】C【解析】【分析】正常情况下,兴奋在

9、神经纤维上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而在神经元之间,即突触处,先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神经元末梢,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兴奋,进而在下一个神经元上继续传导。【详解】根据题意分析,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处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缩减弱甚至不能收缩,说明阿托品阻止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而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后,乙酰胆碱不被分解,就可以和阿托品竞争受体,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解除,说明阿托品没有破坏突触的结构,也没有阻止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或阻断突触后膜上钠离子通道,因此很可能是因为竞争性地和乙酰胆碱

10、的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不能和受体结合,进而影响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故C正确,ABD错误。【点睛】分析本题关键在于熟知突触的结构组成以及兴奋在此处的传递过程,结合题意才可能推知阿托品可能的作用环节。7.下列有关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 当大脑皮层S区受损伤,病人能听懂话,但不会说话,当H区受损伤时,病人就听不懂话语的意思B. 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C. 呼吸中枢等人体很多重要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脑干,如果脑干受损,人就会成为植物人D. 当食盐撒在刚杀死的鱼的肉块上时,肉块不停抽动,说明肉块发生了反射【答案

11、】A【解析】【分析】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详解】A、当大脑皮层S区受损伤,病人能听懂话,但不会说话,当H区受损伤时,病人就听不懂话语的意思,A正确;B、当兴奋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时,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就将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B错误;C、呼吸中

12、枢等人体很多重要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脑干,但脑干受损时,人不会成为植物人,C错误;D、当食盐撒在刚杀死的鱼的肉块上时,肉块不停抽动,说明肉块发生了反应,但不一定是反射,因为反射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脑的高级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各种中枢的分布和功能,掌握脑的高级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8.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 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B. 激素通过体液运输C. 激素能为机体提供能量或用于催化化学反应D. 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如: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

13、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详解】A、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A正确;B、激素通过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体液运输,B正确;C、激素只起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C错误;D、激素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靶细胞,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特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激素体节的特点。9.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14、、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甲-乙+-丙+-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A. 垂体、下丘脑、甲状腺B. 垂体、甲状腺、下丘脑C. 甲状腺、垂体、下丘脑D.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甲小狗中三种激素分泌均减少,可推测甲小狗切除的是下丘脑,乙小狗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可推测乙小狗切除的是垂体,丙小狗中甲状腺激素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可推测丙小狗切除的是甲状腺,ABC错误,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

15、的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0.下图分别代表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A. 睾丸,全身细胞,A雄性激素B. 中间神经元,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C. 小肠黏膜,胰腺,A促胰液素D. 下丘脑,垂体细胞,A生长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该模型表示的是细胞产生物质A,分泌到细胞外,并作用在细胞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上该图可能表示激素的分泌与作用,神经递质的释放和作用等。【详解】A、雄性激素是脂质类激素,其靶细胞受体位于细胞内,细胞膜上没有该激素的受体,A错误;B、神经递质只能由传入神经元向中间神经元传递,而不能倒过来,B错误;C、如果是小肠黏膜,小肠粘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进胰腺的分泌,C正确;D、如果是下丘脑,是垂体细胞,则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等相应的促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提高学生识图辨析相关知识点的能力。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