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及详解

上传人:lqh1****020 文档编号:120923188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及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5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及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5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及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及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及详解(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在职(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西医综合真题(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1.不受醛固酮控制的是A.钠离子B.氯离子C.水D.钾离子E.钙离子 【解析】醛固酮是调节机体细胞外液量和Na + 、K + 平衡的重要激素。促进远曲小管对Na + 、Cl - 、水的重吸收,同时促进K + 分泌。2.细胞兴奋的标志是A.反射活动B.动作电位 C.分泌活动D.收缩力E.张力【解析】兴奋性是活组织或细胞对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这是生理学对兴奋性的最早的定义。反射活动是神经调节的最基本方式。在近代生理学中,兴奋性被理解为组织或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收缩和分泌是细胞兴

2、奋以后产生的结果。张力是物质的机械特性。3.静息电位等于A.钠离子的平衡电位B.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C.氯离子的平衡电位D.钙离子的平衡电位E.镁离子的平衡电位【解析】细胞静息时,膜主要允许K + 通过,细胞内K + 浓度高,沿化学梯度向外扩散,K + 带的正电荷使膜外电位升高,形成的电场阻碍K + 向外扩散。当化学梯度的驱动力与电场的阻力相等时,没有K + 的跨膜净移动,此时的跨膜电位不再改变,即是静息电位。接近于K + 的平衡电位。4.属于继发性主动转运的是A.氧气B.钾离子C.氯离子D.脂肪酸E.葡萄糖 【解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细胞的吸收属于继发性主动重吸收(与Na + 的重吸收相关联

3、),继发性主动转运所需的能量是其他溶质顺电化学梯度转运时释放的。5.以神经调节为主的生理过程A.体重稳定B.减压反射 C.胃液分泌D.肾血流量稳定E.血糖稳定【解析】减压反射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这一反射过程引起的效应是使血压下降,故称减压反射。所以减压反射是神经调节。6.胸内负压形成的主要机理是A.两层胸膜紧贴在一起运动B.胸廓扩大缩小运动C.肺弹性回缩 D.肺内大气压的变化E.呼吸肌舒缩活动【解析】胸内压即胸腔内的压力。正常情况下(平静呼吸),胸内压力总是低于大气压,故称胸内负压。平静呼气末胸膜腔内压约为一3一5mmHg,吸气末约为一5一10mmHg。胸内压

4、=大气压(肺内压)一肺回缩力,肺内压约等于大气压,这时胸内压=一肺回缩力,故胸内负压是肺的回缩力造成的。7.导致呼吸停止的切断部位在A.脊髓胸腰段之间B.脊髓延髓之间 C.延髓脑桥之间D.脑桥中脑之间E.上下丘之间【解析】动物实验中,在脊髓与延髓之间横切,则呼吸运动停止。8.经典的激素分泌方式是A.远距分泌 B.旁分泌C.神经分泌D.自分泌E.腔分泌【解析】经典概念认为,激素通过血流将所携带的调节信息递送至机体远处的靶细胞,实现长距细胞通讯,因此内分泌也称远距分泌或血分泌。9.输血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A.溶血反应 B.寒战、高热C.头痛、胸闷D.腰背酸痛E.呼吸困难【解析】溶血反应为输血最严重的

5、并发症。多由误输ABO血型不合所致。典型的症状为病人输入十几毫升血型不合的血后,立即出现沿输血静脉的红肿及疼痛,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头痛、胸闷、心率加快乃至血压下降、休克,随之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溶血性黄疸。溶血反应严重者可因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沉积,或因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低血压引起肾血流减少而继发少尿、无尿及急性肾衰竭。所以选A。10.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意义叙述错误的是A.降低肺泡表面张力B.降低肺的顺应性 C.维持大小肺泡稳定D.防止肺不张E.防止肺水肿【解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表面张力,从而降低弹性回缩力和弹性阻力,增加肺的顺应性,对于降低吸气阻力和减少吸气

6、做功,有重要的生理意义。维持肺泡内压力与小肺泡大致相等,不至于过度膨胀。防止了液体渗入肺泡,使肺泡保持相对干燥。11.只经过一次突触传递即可完成的生理过程A.肌紧张B.屈肌反射C.对侧伸肌反射D.翻正反射E.腱反射 【解析】腱反射:是指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腱反射为单突触反射,传入神经纤维经背根进入脊髓后,直达前角与前角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反射的潜伏期短,只够一次突触接替的时间延搁,故腱反射是单突触反射。12.跨膜转运需要细胞消耗能量的是A.氧气内流B.钾离子外流C.氯离子内流D.钠离子内流E.氨基酸内流 【解析】氧气跨膜是单纯扩散,钾离子外流和钠离子内流以及氯离子

7、内流都是顺浓度差的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与经通道转运不同的是,经载体的转运有被动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两种方式,后者可再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种形式。氨基酸出入一般细胞是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而在小肠和肾脏是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进入细胞的,间接消耗钠泵的能量。13.影响细胞内外水分布的是A.血压B.组织液压C.血浆晶体渗透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E.对水的通透性【解析】由于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晶体物质绝大部分不易透过细胞膜,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对于保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极为重要;另外,在生理情况下,由于血浆蛋白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有

8、着重要的作用。14.胆盐吸收部位A.回肠 B.胃C.空肠D.结肠E.十二指肠【解析】回肠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 12 。15.正常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A.糖B.脂肪 C.蛋白质D.氨基酸E.甘油三酯【解析】三大能源物质在人体内供能的作用不同,糖类是主要的能源,其中肝糖原用于维持血糖,肌糖原用于提供肌肉活动的能量;脂肪是能源物质在体内最主要的储存形式;蛋白质仅在长期饥饿、极度消耗时才分解供能。16.自律性最高的细胞是A.窦房结细胞 B.心房肌细胞C.房室交界细胞D.浦氏细胞E.心室肌细胞【解析】心肌的自律性来源于特殊传导系统的自律细胞,其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称为起搏细胞,是正常的起搏点。17

9、.不释放乙酰胆碱的是A.交感节前纤维B.交感节后纤维 C.副交感节前纤维D.副交感节后纤维E.运动神经纤维【解析】在外周,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纤维、所有自主神经节前纤维、大多数副交感节后纤维(除少数释放肽类或嘌呤类递质的纤维外)、少数交感节后纤维(支配温热性汗腺的纤维和支配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舒血管纤维)都属于胆碱能纤维。在外周,多数交感节后纤维(除支配汗腺和骨骼肌血管的交感胆碱能纤维外)释放的递质是NE,尚未发现以E为递质的神经纤维,以NE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肾上腺素能纤维。18.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产生过程中,突触后膜主要通透性增大的离子是A.Na + B.K +C.Cl -D.Ca

10、2+E.HCO 3 -【解析】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弥散至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使突触后膜对Na 12 和K 12 ,尤其是Na 12 通透性升高,导致Na 12 内流和K 12 外流,突触后膜发生去极化的局部电位,即兴奋性突触后电位。19.修复DNA双螺旋结构变性的主要方式A.错配修复B.核苷酸切除修复 C.碱基切除修复D.重组修复E.直接修复【解析】DNA损伤的类型决定切除修复的具体方式。碱基切除修复:DNA糖苷酶特异识别DNA中发生改变的碱基,例如,胞嘧啶脱氨基产生的U,通过水解被除去。接着,AP核酸内切酶迅速识别这个丢失碱基的裸露位点,在其

11、5端切断磷酸二酯键,再由磷酸二酯酶切除脱氧核糖磷酸残基。最后,由DNA聚合酶和连接酶将缺口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可以修复DNA双螺旋中发生的几乎所有大型损伤。一个巨大的多酶复合物(例如大肠埃希菌的UvrABC)搜寻DNA中发生变性的损伤部位,而不是某种特殊的碱基改变,并在其两侧切断DNA,由解旋酶清除包括损伤部位在内的DNA片段,最后DNA聚合酶和连接酶修补缺口。重组修复:有时DNA双螺旋的两条链在同一部位均受到损伤,这种DNA分子没有模板链(携带正确的遗传信息)用于修复。对于这种罕见的DNA损伤,细胞可以利用含有正常拷贝的第二个DNA分子进行重组修复,通过这个正常拷贝提供正确的

12、遗传信息。重组修复是复制后修复,因为它出现于复制后。参与大肠埃希菌DNA重组修复的酶主要是RecA和RecBC等。DNA倾向差错合成:在特殊情况下(如紫外线辐射),大肠杆菌DNA可能出现倾向差错(elTor-prone)合成,DNA聚合酶和V可以使DNA复制体通过未经修复的损伤部位进行复制,其特征和消除差错(error-free)的DNA修复系统正好相反,复制将产生许多差错。SOS应答:从大肠埃希菌到真核生物,细胞有一种紧急应答(SOS)机制,一旦DNA受到严重损伤,这一机制能诱导多个基因表达,合成多种参与修复DNA损伤的酶和蛋白因子,例如大肠埃希菌的RecA和RecBCD。20.细菌DNA聚

13、合酶I活性主要是A.合成前导链B.合成后随链C.合成前导链和后随链D.合成引物E.切除引物 【解析】大肠埃希菌主要有3种DNA聚合酶:DNA聚合酶I(pol I),DNA聚合酶(pol)和DNA聚合酶(pol)。pol 1分子为单一多肽链,3个结构域的活性依次为(从N端到C端):53外切酶,35外切酶和DNA聚合酶。其中,53外切酶活性用于去除RNA引物,35外切酶活性具有校正功能,聚合酶活性在DNA损伤修复中用于填补缺口(短单链区)。枯草杆菌蛋白酶可以将pol I水解为两个片段,大片段叫作Klenow片段,具有35外切酶和DNA聚合酶活性。除了53外切酶活性以外,pol I还有一项其他两个D

14、NA聚合酶没有的功能-在体外利用DNA分子一条链切口产生的3一OH作为引物进行复制,新的DNA链取代原来的同源链,后者被pol I的53外切酶降解,这一反应叫做切口平移。切口平移是重要的核酸技术,用于标记DNA片段。pol兼有35外切酶和DNA聚合酶活性,主要功能是参与DNA损伤修复。pol可以利用受到损伤(如嘧啶共价交联)来不及修复的DNA链作为模板合成DNA。只有pol符合大肠埃希菌体内:DNA复制的要求,所以pol是真正的复制酶。21.转录起点在基因碱基序列中的编号为A.+10B.+1 C.0D.-1E.-10【解析】转录起点是转录合成RNA的第一个碱基,其碱基编号为+1。有的启动子的转

15、录起点不是固定的,可能出现于相邻的23个碱基。转录起点前面(5方向)的DNA序列称为上游,碱基编号依次为一1,一2,一3转录起点后面(3方向)的序列称为下游,碱基编号为+2,+3细菌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并起始转录的位点,一般具有以下4个基本特征:有转录起点,一10序列,一35序列,在一10和一35序列之间保持一定距离。22.仃因子识别结合A.增强子B.启动子 C.隔离子D.顺反子E.复制子【解析】RNA转录过程由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大肠埃希菌的RNA聚合酶由五个亚基组成,可用a2pp表示,称为全酶。亚基能识别转录模板和转录的起始点,亚基识别启动子,促进转录起始。2部分称为核心酶,能催化核苷酸以3,5一磷酸二酯键聚合成RNA。23.Ecoli乳糖操纵子中阻遏蛋白的结合位点称为A.阻遏基因B.操纵基因 C.调节基因D.结构基因E.诱导基因【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