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120922707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供护理学专业使用)荊楚理工学院二0一五年八月病理学教学大纲本课程依据护理学专业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名称: 病理学(pathology)课程代码:B课程管理: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教学对象:护理学专业教学时数:总时数3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学时,实验8学时。课程学分:2.0课程开始学期:3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衔接: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一、课程教学目标病理学是研究人体疾病发生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在于教会学生学会运用各种研究方法了

2、解疾病的原因和疾病的发病机制、掌握机体在疾病过程中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阐明疾病的本质,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防治疾病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一)教学目标通过绪论的学习,知道病理学的概念及任务,掌握病理学研究方法,了解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以及病理学发展史。(二)知识点及要求1、病理学的概念掌握:病理学的概念2、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理解:总论和各论的内容以及病理学的任务。3、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了解:病理学作为“桥梁学科”的地位。4、病理学的研究方法(1)掌握:人体病理学的研究方法。(2)理解: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5、病理学的发

3、展了解:病理学的发展简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病理学的概念;病理学研究方法。2、教学难点:病理学研究方法。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内容,教会学生懂得适应的形态学变化,损伤的方式及各种形态学表现。学生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疾病的研究。(二)知识点及要求第一节 适应1、掌握:基本概念(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适应的形态学表现类型。2、理解:化生的过程及意义。3、了解:增生与肥大的关系。第二节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1、理解:损伤的原因。2、了解:损伤的机制。第三节 细胞可逆性损伤1、掌握:基本概念(变性,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病理性色

4、素沉着,病理性钙化,淀粉样变,粘液样变);常见变性类型及其病变特点。2、理解:常见变性类型的病变特点。第四节 细胞死亡1、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坏死;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坏疽;凋亡;凋亡小体);坏死的形态学标志;坏死的类型及特点;凋亡的病变特点。2、理解:坏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3、了解:凋亡的机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坏死的形态学变化。2、教学难点:化生的过程及意义。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掌握细胞组织修复的方式。学生能将再生与纤维性修复的知识理解并应用。(二)知识点及要求第一节 再生1、掌握:基本概念(修复,再生);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能

5、力。2、理解: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3、了解:干细胞的作用及再生的影响因素。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1、熟练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2、理解:瘢痕的形态特点及意义。第三节 创伤愈合1、掌握:创伤愈合的类型。2、理解:骨折的愈合过程。3、了解:创伤愈合的影响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及功能。2、教学难点:肉芽组织的形态特点。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理解局部血液循环的常见疾病类型及其病理变化。学生能将所学理论知识分析临床病例。(二)知识点及要求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1、掌握:基本概念(充血,淤血,心衰细胞,槟榔肝

6、);淤血的病变及后果。2、理解:充血的病变及后果;慢性肝淤血,慢性肺淤血的病变特点。3、了解:充血及淤血的病因。第二节 出血1、理解:出血的病因及病变特点。2、了解:出血的后果。第三节 血栓形成1、掌握:血栓形成的概念;血栓形成的原因及条件;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特点。2、理解:血栓对机体的影响。3、了解:血栓的结局。第四节 栓塞1、掌握:栓塞的概念。2、理解:栓塞的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3、了解:栓子运行途径。第五节 梗死1、掌握:梗死的概念;贫血性梗死及出血性梗死的特点。2、理解:梗死的原因和条件。3、了解:梗死对机体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形态;梗死的类型及特点

7、。2、教学难点:血栓形成的原因和条件。第四章 炎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理解炎症的本质及基本病理变化。学生能应用基本病理变化理解炎症的病理类型。(二)知识点及要求第一节 炎症的概述1、掌握:炎症的概念;渗出的概念;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2、理解: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3、了解:炎症的原因;炎症的分类。第二节 急性炎症1、掌握:急性炎症过程中血管的反应;急性炎症过程中白细胞的反应;纤维素性炎的特点;化脓性炎的类型及特点。2、理解:炎症介质的概念及作用;急性炎症的结局。第三节 慢性炎症1、掌握:肉芽肿性炎的概念及分类。2、理解:一般慢性炎症的病理变化特点;肉芽肿的组成成分和形

8、态特点。3、了解:肉芽肿的形成条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渗出的概念及过程;化脓性炎的类型及特点;肉芽肿的特点。2、教学难点:渗出过程中血管及白细胞的反应。第五章 肿瘤(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理解肿瘤的概述,掌握肿瘤的形态特点及生物学特性。学生能够将所学病理知识联系临床。(二)知识点及要求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1、掌握:肿瘤的概念。2、理解: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第二节 肿瘤的形态1、掌握:肿瘤的组织结构。2、理解:肿瘤的大体形态。第三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1、掌握:异型性的概念;肿瘤的异型性特点。2、理解:异型性与分化的关系。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1、理

9、解:肿瘤的命名原则。2、了解:常见肿瘤的类型。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1、掌握:恶性肿瘤的扩散方式。2、理解:肿瘤的生长方式。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1、理解:肿瘤的分级与分期。第七节 肿瘤1、掌握:恶病质的概念。2、理解:肿瘤对机体局部和全身的影响。第八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1、掌握:良、恶性肿瘤的区别;交界性肿瘤的概念。第九节 常见肿瘤举例1、掌握:癌与肉瘤的区别。第十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1、掌握:基本概念(癌前病变,原位癌)。2、理解:常见癌前病变;上皮内瘤变。第十一节 环境致瘤因素1、了解:环境致瘤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肿瘤的概念;肿瘤的异型性;肿瘤

10、的扩散;良、恶性肿瘤的区别;癌与肉瘤的区别。2、教学难点: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的区别;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恶性肿瘤的转移途径;非典型增生与原位癌。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理解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变化。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临床疾病的研究。(二)知识点及要求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1、掌握:基本概念(动脉粥样硬化,泡沫细胞,动脉瘤);基本病理变化。2、理解:主要动脉的病理变化。3、了解: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第二节 高血压病1、掌握:良性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2、理解:恶性高血压病的基本病理变化。3、了解:高血压病的病

11、因及发病机制。第三节 风湿病1、掌握:基本概念(风湿病;Aschoff小体);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2、理解:风湿病对各器官的影响。3、了解:风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基本概念;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良性高血压病的基本病变;风湿病的基本病变。2、教学难点:风湿病对各器官的影响。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弄懂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学生能了解常见疾病的类型及病变特点,理解临床病理联系。(二)知识点及要求第一节 呼吸道及肺炎症性疾病1、掌握:基本概念(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肉质变);大叶性肺炎的基本病理变化;小叶性肺炎的

12、病理变化特点。2、理解:大、小叶性肺炎的临床病理联系及并发症。3、了解:大、小叶性肺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1、掌握:肺癌的组织学类型。2、理解:鼻炎癌的病理变化。3、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基本概念;大、小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教学难点:大叶性肺炎的病理变化。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一)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教会学生弄懂胃和肝脏两大器官常见疾病的病变特点。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临床病例的分析。(二)知识点及要求第一节 胃炎1、理解:急性胃炎的类型;慢性胃炎的类型及病变特点。2、了解:病因;临床病理联系。第二节 消

13、化性溃疡1、掌握: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并发症。2、理解: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病理联系。3、了解:病因及发病机制。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1、掌握:基本概念(病毒性肝炎,嗜酸性小体,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坏死,大片坏死,毛玻璃样细胞);基本病理变化。2、理解:临床病理联系。3、了解:病因。第四节 肝硬化1、掌握:基本概念(肝硬化,假小叶);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门脉性肝硬化的临床病理联系。2、理解: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了解:肝硬化的分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消化性溃疡的基本病理变化及并发症;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2、教学难

14、点: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门脉高压症的机制及临床表现。三、实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实验一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目的要求(1)掌握常见变性类型的病理变化特点。(2)理解坏死的形态学变化。2、实验内容(1)可逆性损伤(2)坏死3、所需实验设施设备(1)显微数码互动系统(2)显微镜(3)切片:肝细胞水肿;肝细胞脂肪变性;脾细动脉玻璃样变;结核干酪样坏死。4、教学形式及过程(1)给学生讲述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2)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讲解切片。(3)指导学生阅片。(4)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5、教学重点与难点(1)变性的病理变化特点。(2)坏死的形态学标志。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目的要求(1)掌握淤血的病理变化特点。(2)理解血栓形成过程及特点。2、实验内容(1)淤血(2)血栓形成3、所需实验设施设备(1)显微数码互动系统(2)显微镜(3)切片:慢性肺淤血;慢性肝淤血;混合血栓。4、教学形式及过程(1)利用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讲解切片。(2)指导学生阅片。(3)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5、教学重点与难点(1)慢性肺淤血的镜下特点。(2)血栓的类型及病变特点。实验三 炎症1、目的要求(1)掌握化脓性炎的病理变化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