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1.ppt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918002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3.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湘教版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1.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必修1《地球表面形态》ppt课件1.ppt(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一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四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山 地 丘 陵平 原高 原盆 地 峡 谷 一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 珠穆朗玛峰 台湾海峡 科学家经过对当今世界上最高峻的喜马拉雅山脉的考察和精密测量 发现 它在2500万年以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 科学家还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许多鱼 海螺 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 而且还发现喜马拉雅山现在还在不断地升高 上 升的速度是每年18 5毫米 这个例子说明海洋能够变成陆地 其实陆地也可能 变成海洋 如台湾海峡过去是陆地 后来因地壳下陷 两边海水涌入 形成海峡 据考 证 现在台湾海峡的底部

2、也保留着古河道的痕迹 说明陆地可以变成海洋 按能量来源 一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 1 概念 2 分类 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 的影响 内力 作用 外力 作用 来自地球内部 主要是地球内 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地震 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 固结成岩 来自地球外 部 主要是 太阳能 隆起或凹陷 使地表高低 起伏 把高山削低 凹地填平 使 地表趋于平坦 塑造者 雕刻者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般来说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

3、表形态 火山 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名称 边界类型 亚欧 非洲 印度洋 太平洋 美洲 南极洲等板块 亚欧板块 印度洋 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 洲 板 块 南极洲板块 请说出下列板块的名称 A C D E F 非洲 板块 B 板块名称 边界类型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 非洲 印度洋 太平洋 美洲 南极洲等板块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海岭 断层等 海沟 地缝合线等 板块名称 边界类型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4、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亚欧 非洲 印度洋 太平洋 美洲 南极洲等板块 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海岭 断层等 海沟 地缝合线等 3 板块内部较稳定 4 板块交界处活动较剧烈 2 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3 板块内部较稳定 4 板块交界处活动较剧烈 2 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1 两个板块相撞挤压 消亡边界 2 两个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3 板块内部较稳定 4 板块交界处活动较剧烈 2

5、 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1 两个板块相撞挤压 A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褶皱山系 B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形成海沟 岛弧和海岸山脉 海沟 海岸山脉 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2 两个板块张裂 A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喜马拉雅山脉 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挤压 印度洋板块隆起形成的 青藏高原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撞挤压 亚欧 板块隆起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板块与 非洲板块相撞挤 压 亚欧板块隆 起形成的 阿尔卑斯山 1 两个板块相撞挤压 形成海沟 岛弧和海岸山脉 B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 太

6、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 日本群岛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撞 亚欧板块受挤 上拱 隆起形成的 北美西海岸海岸山脉 太平洋板块与 美洲板块相撞 美 洲板块受挤上拱 隆起形成的 马里亚纳海沟 1 两个板块相撞挤压 A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B 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1 两个板块相撞挤压 A 两个大陆板块相撞挤压 2 两个板块张裂 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发生张裂形成的 大西洋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与美 洲板块之间张裂形成的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 1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3 板块内部较稳定 4 板块交界处活动较剧烈 2 各板

7、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1 两个板块相撞挤压 2 两个板块张裂 3 板块交界处 环太平洋火山 地震带 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带 太平洋板块与亚欧 印度洋 美洲 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 亚欧板块与非洲 板块 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 多火山 地震 地质构造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概念 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 称为地质构造 形成的地貌 称为构造地貌 2 类型 褶皱 断层 喜马拉雅山 阿尔卑斯山 安第斯山 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地貌 背斜 向斜 岩层向 上拱起 岩层向 下弯曲 中心老 两翼新 中心新 两翼老 一般背斜成山 有时背斜成谷 一般向斜成谷 有

8、时向斜成山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概念 2 类型 褶皱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现象的形成 背斜 向斜 1 2 3 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 岩石 破碎 易受风化侵蚀 形成谷地 向斜槽部受挤压力 岩石坚硬 不易被风化侵蚀 形成山岭 顶部受张力槽部受挤压 岩层受力发生一系列弯曲变形 组合类型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概念 2 类型 褶皱 断层 岩层受力发生断裂并产生位移 地垒 地堑 华山 庐山 泰山 峨眉山 断块山地或高地 谷地或低地 东非大裂谷 陕西渭河平原 山西汾河谷地 地垒地堑 正 断 层 逆 断 层 平推断层

9、 华 山 西 峰 庐 山 泰 山 峨 眉 山 万 佛 顶 地球的伤疤 东非大裂谷 秦岭 华山 渭河 汾 河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概念 2 类型 3 应用 1 找矿 找水 A B C 水 油 气 A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B 向斜适合储存地下水 向斜 储水构造 背斜 储油构造 C 断层边缘常有温泉出露 2 工程建设 C 工程建设应避开断层 背斜顶部 B 向斜适合建设大型工程的基础工程 A 背斜适合挖隧道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 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 程师 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这里的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的状况 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 应 该选

10、择甲地还是乙地 例 甲乙 北 背斜岩层受到张力作用 符合力学原理 支撑性 较强 不易塌方 能引导地下水顺岩层向两翼渗流 减少渗漏事故 背斜岩 层相对疏松 采石工程量较小 可降低工程成本 练 1 下列字母代表的地质构造名称 A C 读 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 回答下列问题 2 在地貌上B表现为 其 成因 3 我国的汾河谷地按成因属于图中的处地貌 背斜断层 山岭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 D 4 如果该地打算修建一条东西走向地地铁 则地铁遂道的工程地址应定在 AB两处中的 处 理由是 A 5 如果该地有丰富的石油 那么石油一般储存在A B两处的 处 它能够 大量保存石油的原因是 背斜中的不

11、透水岩层能够防止石油 天然气的挥发 与渗漏 使地质时期的油气逐渐富集 A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火山 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2 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锥 火山口等地貌 地壳断裂和错动等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 破裂 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 来 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 1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2 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常见的外力 流水 风 海浪 冰川等 表现形式 风化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 作用 沉积作用 固结成岩 作用 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 风化作用 2 侵蚀作用 3 搬

12、运作用 4 沉积作用 1 风化作用 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A 温差作用 机械风化示意图 球状风化地貌图 B 冻融风化 冻融风化 当岩石中含铁 物质被风化后 就 带上了富有特征的 红褐色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根劈作用 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 侵蚀作用 1 流水侵蚀 A 冲刷 切割作用 V形谷 沟谷 瀑布 峡谷 河谷沟谷 黄果树瀑布虎跳峡 巫峡是长江深切巫山形成的 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 侵蚀作用 1 流水侵蚀 A 冲刷 切割作用 V形谷 沟谷 瀑布 峡谷 B 化学溶蚀作用 喀斯特地貌 岩溶地貌 溶洞 钟乳石 石笋 石柱 峰林 丛 溶洞钟乳石石笋石柱 桂林阳朔峰丛云南路南石林

13、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 侵蚀作用 2 风力侵蚀 1 流水侵蚀 A 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风蚀柱 风蚀蘑菇 B 风蚀丘和风蚀洼地 风蚀丘和风蚀洼地 C 风蚀城堡 风蚀城堡 D 风蚀垄槽 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 3 冰川侵蚀 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 侵蚀作用 1 流水侵蚀 2 风力侵蚀 A 刨蚀作用 U型谷 冰斗 角峰 冰蚀湖 冰川谷 北美五大湖 B 磨蚀作用 羊背石 羊背石U型谷 冰斗 角峰 3 冰川侵蚀 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 侵蚀作用 1 流水侵蚀 2 风力侵蚀 4 海浪侵蚀 海蚀崖 海蚀柱 海蚀拱桥 海蚀阶地等 海蚀崖海蚀柱 海蚀拱桥 海蚀阶地 1 风力搬运 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

14、 搬运作用 1 风力搬运 干旱 半干旱地区和海滨地区 2 流水搬运 湿润 半湿润地区 流水搬动物体的重量与 水的流速的6次方成正比 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 沉积作用 1 流水沉积 A 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B 冲积扇 冲积平原 河口三角洲 冲积扇 三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4 沉积作用 1 流水沉积 2 风力沉积 沙丘 黄土 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 3 冰川沉积 冰碛丘陵 冰碛湖 日内瓦湖 冰碛丘陵 5 固结成岩作用 沉积物经过物理的 化学 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 变成坚硬的岩石 五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图中数码 侵蚀搬运 沉积固结成岩 外力 侵蚀地形 沉积地形主要分布地区

15、风力 流水 小结 比较下表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沙丘 沙漠 黄土沉积 干旱 半干旱地区 海滨地区 黄土沟壑 河床加宽加深 喀斯特地形 冲积扇 冲积平 原 三角洲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湿润 半湿润地区 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势平坦 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 如 古代的文化摇篮 地表崎岖 水源奇缺 交通不便 如 高寒地带 沙漠地带 湿热地带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变不利的地表形态为有利的地表形态 如 修梯田 建水库 植树种草 填海造陆 对地表形态的破坏产生消极影响 如 不合理的垦植和放牧 围湖造田 四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有利的 不利的 练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 1 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A a图 B b图 C c图 D d图 C 练 下图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 读图回答 2 a图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D A 河流沉积作用 B 湖泊沉积作用 C 冰川侵蚀作用 D 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练 读下图 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回答 1 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B 2 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 的地区是 A 东北地区 B 东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西南地区 C 3 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 H 最大可以达到 米 A 40 H 41 B 49 H 50 C 59 H 60 D 60 H 61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