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915673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高二政治12月月考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 治 试 题考时:90分钟 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关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一定形态的哲学可以推动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的发展A B C D2某校高二(1)班学生

2、在开展探究活动中,找到以下材料:哲学是法国高中生必修课和高考的第一科目,语文和数学因为属于技能则被放在哲学考试之后;今天法国依然保留了18世纪在咖啡馆、沙龙中谈论甚至辩论哲学的习惯,这种经常组织哲学讨论的咖啡馆在法国有数百家。该班学生据此材料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哲学产生于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A B C D3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

3、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这种唯物主义学说( )否定了实践活动是形成人与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物质基础肯定了人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肯定了环境是人的思想观念形成和变化的客观前提,否定了环境对人的精神面貌和伦理道德观念起着决定作用A B C D4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下列说法中能体现哲学两大基本派别的根本分歧是(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原子是世界的本原”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4、A B C D5文人云: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丘壑深邃,画上者妙在笔墨淋漓,梦中者妙在景象变换,胸中者妙在位置自如 。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地上之山水是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的源泉地上山水之妙源于画上、梦中、胸中山水之妙画上、梦中、胸中之山水是对地上之山水的重现画上、梦中、胸中山水之妙得益于人的主动创造性A B C D6当今世界出现的问题、危机和挑战固然与全人类人口过多且增长较快、各种利益矛盾趋于尖锐、人们相互间信任严重不足等因素有关,但从根本上说与人类思想的混乱即价值观多元化有关,而人类思想混乱的关键在于哲学思想的滞后。这一现状告诉我们( )哲学的

5、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人类的思维任何时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哲学能为人们的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A B C D7古有一人,无论做何事均问阴阳先生,看是否吉利。一日,房被塌墙所压,请邻人救。邻人曰:“先问阴阳先生,今日是否宜动土?”这一故事启示我们( )A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B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C凡事应以正确的主观意识作为出发点D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8右边漫画中公鸡的思想与下列选项中哪种说法的哲学思想完全对立( )A方生方死,方死方生B仁者见仁,智者见智C天地和气,万物自生D宇宙即是吾

6、心,吾心即是宇宙9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指望得到神的恩赐;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这一现象说明( )A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B具体科学推动哲学的发展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一般人的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10“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一思想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这一思想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11华大基因联合全球200多位科学家共同研究鸟类基因组系统演化史项目,全面解码了鸟类起源过程,揭秘了羽毛、飞

7、行、鸣叫等演化机制。这一研究成果进一步佐证了(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C人们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意识能够改造客观世界12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B量力而行,尽力而为C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D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13大家认为,今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经济能够实现稳中向好,实属不易。面对复杂形势,不搞短期刺激,统筹当前长远,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收到积极成效。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上述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为(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突破规律制约把尊重规律与发

8、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A B C D14“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这一观点( )割裂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是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相对论和诡辩论承认事物“一切皆流,一切皆变”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形而上学不变论A B C D15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这一认识过程表明( )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

9、的统一正确的认识中包含有错误,错误的认识里也有正确的成分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人们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A B C D16下列没有体现要重视实践的观点的妙言警句是( )A有志者,高山是台阶;无志者,小沟是江河B说一千,道一万,两横一竖就靠干 C不怕慢,就怕站D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17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曾说:“站在岸上看船在海上颠簸是一件乐事,站在一座堡垒的窗前看下面的战争和它的种种经过是一件乐事,但是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表明( )追求和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有意义追求到终极真理是人生乐事认识要在实践中接

10、受检验和不断发展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和占有真理A B C D18我国某大学课题组研究发现天然病毒M1能选择性的感染并杀伤肝癌、结直肠癌等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该研究表明( )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认识是实践的目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 B C D19某国曾考虑在一条河流上建大坝,这将影响一种小鱼的回游,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终放弃了大坝的修建。这就是著名的“小鱼胜大坝”的来历。“小鱼胜大坝”体现的辩证唯物论的道理是( )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只能听任于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要遵循客观规律事物的发展取决于

11、人类认识的提高A B C D2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A B C D2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产生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

12、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D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22有了心理困扰,国人往往不寻求专业帮助。一项调查显示,26.1%的心理障碍者明确表示“不会看心理医生”;32.3%的人认为,找心理医生是宣泄情绪的渠道,解决问题还得靠自己;甚至有32.9%的人认为,心理医生就是江湖骗子。人们对心理医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是因为( )实践的对象和手段不同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 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A B C D 23

13、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是我国政府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对保障我国十多亿人口吃饭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该规划纲要的编制充分体现了( )A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实践具有能动性 D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B认识只能在实践中产生C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 D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 25“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D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第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50分。)26(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漫画安全周刊材料二邓小平曾经说过:“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上述两则材料共同体现了哪两种哲学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