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915369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含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命题人: 肖 军 审题人: 叶建云时 量:90分钟 分 值:100分第卷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25题,计50分)1董仲舒曾说秦汉农民“或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下列对“见税十五”的理解,准确的是A税即农民向封建国家缴纳的田赋,税率为百分之十五B税是农民耕种地主土地的地租,地租率为百分之十五C税即农民向封建国家缴纳的田赋,税率为百分之五十D税是农民耕种地主土地的地租,地租率为百分之五十22017、2018年分别是农历的鸡年、狗年,传统历法中每一年都对应一个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密切的“生肖”形象,与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的

2、形成关联最密切的是A古代中国畜牧业发达B古代城市商品货币关系繁荣C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D西方海洋商业文明的传入3小农经济在我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下列关于小农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与市场的联系十分紧密ABCD4、坊市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策,它将商业区和居住区分开,居住区内禁止经商。这一政策被完全打破是在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5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 提高了富商

3、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6、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厂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下降C.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7、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8宋代有人说:“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有田方为福。”宋人的这种思想在此后的千余年间十分流行。这一现象A.促进小农经济的稳定与强固 B.化解了

4、官僚政治的内在矛盾C.导致土地占有趋向豪强地主 D.阻碍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9、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10、徽州府志载:“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据此可知 A、徽州交通优越催生徽商B、徽商以技艺换

5、粮的灵活性C、徽州地区经商理念浓厚D、徽商的形成多属于生存所迫11“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时才开始。”这是因为 A此前未出现大规模的远洋航行和探险活动B远航探险打破了人类长期以来相对隔绝的状态C远航探险建立了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美洲大陆的联系D远航探险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12下面是某位学生在学习“新航路开辟”时制作的表格,其内容填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选项方向支持国家航海家主要贡献A向东葡萄牙迪亚士航行到美洲最南端-好望角B向西葡萄牙达伽马从葡萄牙出发,绕非洲海岸到达印度C向西西班牙哥伦布渡过大西洋,到达美洲D向东西班牙麦哲伦航队完成人类历史上

6、第一次环球航行13、在近年编撰的世界通史中,不少著作突破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传统套路,按文明类型及其演变划分历史,注重描述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与融合。一些中国史研究者尝试以这种视野审视中国历史,撰写了反思“西方中心论”的一个代表等著作。下列史实中,最能印证材料这种“视野”的是A16世纪开始兴起的三角贸易 B清朝厉行海禁政策并维护朝贡体系C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D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4恩格斯说:“由单个企业家所经营的生产已经愈来愈成为一个例外了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支配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种生产组织方式A促进工厂制度的

7、全面建立 B适应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C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推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5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图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图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C大西洋沿岸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16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来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 17李淘在明清史中说:“鸦片战争前夕的清代农

8、业,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但是商业性农业己经出现。商业性农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的苏、杭地区和粤江下游广州附近地区。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业性农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下列各项属于鸦片战争后中因“商业性农业”发展原因的是A.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农业原料的掠夺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夹缝中日益萎缩 D.清政府对“商业性农业”发展的重视18、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接史料来说明

9、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历史命运C近代实业家具有较强的民族救亡意识 D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采取不抵抗政策19读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年代企业类别资本总额备注18621894年军用企业5000万余两白银出现企业19家民用企业2964万银元出现企业27家18991911年私人资本9350万银元新增厂矿企业410家A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C.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20、下图是1933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月)平均指数增长表。它所示经济发展状况的主要原因有

10、国家基本统一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对国民政府的支持国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A. B. C. D. 21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A1949年 B1950年C1953年 D1954年2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的20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是由于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231978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的习仲勋提出,要解决广东长期存在的“偷渡外逃”难题,需中央给政策,让广东“先行一步”。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央同意。当时“先行一步”的政策是A实行市场经济 B试点家庭联

11、产承包C设立经济特区 D扩大企业经营权限24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这次会议是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25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共“十四大”的主要内容的是A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B确定继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D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卷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道小题,26题16分,27题18分,28题16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

12、材料:(16分)材料一 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蜀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 富至僮千人,田池射猎之乐,拟於人君。(鲁)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先帝(汉武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以佐助边费。桓宽盐铁论本议材料三 现在汉武帝再不让商人们擅自经营了,把其所有权收回,让政府派官吏去自己烧盐,自己冶铁,其利息收入则全部归给政府,于是盐铁就变成国营与官卖。这个制度,很像近代西方德国人所首先创始的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政策。钱穆中国

13、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元帝即位,天下大水,关东郡十一尤甚。二年,齐地饥,谷石三百余,民多饿死,琅邪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班固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汉初年的盐铁政策及其主要影响。(4分)(2) 材料二中西汉政府的盐铁政策有了怎样的变化?指出其变化原因。(4分)(3) 概括材料三中汉武帝时期“国家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4分)(4) 据材料四,指出汉元帝罢黜盐官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调整经济政策的立足点是什么?(4分)27两次工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巨大飞跃的同时也加强了人类不同地区之间的联系,使世界逐渐连成一

14、个整体。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回答问题。(18分)(1) 图一所反映出的成就最早出现在哪一国家?为该成就奠定基础的伟大发明创造是什么?该时期在交通领域还有什么重要成就?(6分)(2) 图二所示的交通工具是以什么为动力的?该时期的标志性成就是什么?新兴的工业部门有哪些?请举两例。(8分)(3) 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形成分别有什么影响?(4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速度表行 业1912年1920年平均增长(%)棉纺织业华商纱厂纱锭数(枚)509564159807412.1华商纱厂布机数(台)2626667511.0机制面粉业华商厂日产能力(包)6647020395017.4华商产量(万包)1966831619.8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