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 教师 .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915167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 教师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 教师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 教师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 教师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 教师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 教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茶陵县第三中学人教高中语文必修三10过秦论 教师 .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秦论堂堂清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 逡巡(qn) 锋镝(d) 孝公既没(m) 瓮牖绳枢(yu)B. 鞭笞(ch) 藩篱(fn) 蹑足行伍(xng) 比权量力(ling)C. 召滑(sho) 锄耰(yu) 度长絜大(d) 一夫作难(nn)D. 劲弩(jng) 非銛(tin) 万乘之势(shng) 俯首系颈(x)【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题中B项,蹑足行伍hng;C项,度长絜大du;D项,非

2、銛xin。2. 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外连衡而斗诸候B. 赢粮而景从C.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D. 倔起于阡陌之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考核的重点是通假字,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一般通假有两类:同音(或音近)通假和形声通假(相同的声旁的字或声旁),平时注意积累。题中A项,“衡”通“横”;B项,“景”通“影”;D项,“倔”通“崛”。3.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秦王亡矢遗镞之费 亡:丢失,失去B.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北:北边的军队C. 斩木为兵,揭竿为

3、旗 揭:举D. 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引、招致【答案】B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B. 才能不及中人C. 自以为关中之固D. 以致天下之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考核的重点是双音节古今异义,双音节古今异义的词语大致有几种情况,一般的是古汉语的一个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一个词组,而古汉语的一个词语就对应一个现代汉语的词组,还有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题中A项,山东:古义,崤山之东;B项,中人:古义,平常的人;D项,以致:古义,用来招纳。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天下云集响

4、应内立法度,务耕织处连衡而斗诸候会盟而谋弱秦履至尊而制六合序八州而朝同列却匈奴七百余里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主要考核词类活用,题中名词作状语,像云汇集,在国内,像席子;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使后退;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变弱;名词用作动词,登上,安排次序。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动词用作名词,形容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根据具体的句子具体的分析。此题A项,名词作状语。6. 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

5、项是( )例:非抗于九国之师也A.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B.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 非銛于钩戟长铩也D. 铸以为金人十二【答案】C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过秦论以总结秦亡的历史经验为主旨,是政论文中史论体的开山之作。这篇政论文,语言壮美,文采斐然,至今传诵不衰。B. 本文总叙了秦的崛起、强大、鼎盛到覆亡的过程,论述秦崛起和强大的原因,鲜明地提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C. 文章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对比,秦朝与陈涉对比,六国与陈涉对比,水到渠成地得出自己的论点。D. 本文大量使用

6、对偶句型、排比句法,形成一种自然流畅、明快而又错落有致的抒情节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B项,应为“论述秦灭亡的原因”。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B.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愚昧C. 收天下之兵 兵:兵器D.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固:坚固的地势9.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蒙故业,因遗策C. 信臣精卒

7、陈利兵而谁何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D.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0. 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答案】8. B 9. D 10. (1)登上了帝位控制着整个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2)然后凭借华山做城墙,凭借黄河做护城河。(3)优良的将领以强劲的弓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陈列着坚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解析】8.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

8、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B项,愚:使愚昧。9.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的,一句语段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带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是否通顺。题中D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以:连词“来”/ 凭借;B项,因:凭借/ 沿袭;C项,而:表修饰的连词/ 表转折。10.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

9、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履:登上;六合:天下;鞭笞:奴役;践:凭借;因:凭借;信:可靠;陈:陈列;兵:兵器;何:盘问。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11. 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请结合这一主旨,为下面对联写出下联。上联:攻守已变不思变,江山焉能自保下联:【答案】仁义该施未曾施,王朝果真瓦解【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从内容上注意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形式上注意结构的对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