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20913873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浙江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乐清国际外国语学校高一年级2015-2016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明朝初年,政府为解决边疆驻军的粮食供应问题,规定盐商若赴边塞纳粮,可由官府酬给盐引(取盐的凭证),商人持盐引到官府控制的盐场支盐,然后贩卖取利。晋商抓住这一机会,获得了一次大发展。这一事例A揭示了官商结合是商人获利的主要途径 B开创了封建国家官营商业发展新路径C说明了商帮的发展与国家政策密切相关D表明明朝初年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飞钱又称“便换”,是中国早期的汇兑业务。元和七年,唐宪宗下令,飞钱业务由朝廷的户部

2、、度支、盐铁三司统一经营,收取手续费10,即每贯(一贯一千文)付费一百文。由材料可知飞钱A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铸币的不足 B是中国古代纸币的一种形式C可以减少商人长途携带大量货币的不便 D可以适当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3“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照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重农抑商”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B“重农抑商”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C“重农抑商”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D“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史4

3、下表反映了西汉农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据此可知( )A西汉农民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 B西汉农业生产力普遍得到提高C西汉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较高 D西汉农民的收入主要供给官府5天宝二年(713)韦坚为唐玄宗从南方采办的货物中大多是来自民间作坊的杰作:“若广陵君(扬州市)船,即于袱背上堆积广陵所出锦、镜、铜器、海味;丹阳郡(江苏镇江)船,即京口绫衫缎;晋陵郡(江苏常州)船;会计郡(浙江绍兴)船;南海郡(广州)船,”(旧唐书韦坚传)。材料表明唐代 ( )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私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C.形成专业性生产区域 D.家庭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6中国古代有统一的国家,却没与统一的市

4、场。当时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一种原始的市场经济阶段,是自然经济的补充;官府和行会垄断的色彩非常明显,据此能够说明A.中国古代自然经济占主导,不存在市场经济 B.古代中国原始的市场经济是自然经济的补充C.西方列强打开中国大门,近代市场经济出现 D.汉唐时期国家大一统促进统一国内市场出现7洪武元年十二月,明太祖对担任开封府知府的宋免说:“汝往治郡,务在安辑人民,劝课农桑,以求实效”。这反映了朱元璋A.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维护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B.开始以农耕为封建专制主义经济基础C.压制东南沿海出现的成熟商品经济生产模式 D.仍坚持实行“闭关锁国”、“海禁”政策8读下图,秦汉时期货币标示为重量单位(半两

5、、五铢),唐宋时期货币不再标示重量、而标示为年号(乾元、大观),据此读出信息,准确的是秦半两钱汉五铢钱唐乾元重宝宋大观通宝 A.中国古代文字字体的变迁 B.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C.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中国古代铸币技术的进步9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日:“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人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A.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C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D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10盐引又称“盐钞”,是古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明代,盐商们需要送运粮食到边关,再从各个封

6、疆大吏的手中换取他们手中的盐引。据此可知盐引A.是政府控制粮食征收的保障B.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C.体现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 D.极大影响了当时的货币体系11“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A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B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C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

7、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C. 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13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既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发展的重大发明是A珍妮机 B蒸汽机 C骡机 D内燃机14某西方史学家提出用“地中海时代-欧洲时代-大西洋时代”的历史发展次序来代替“上古-中古-近古”的历史发展次序。这一历史分期法旨在强调(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欧洲扩展的历史进程B.人类由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历史进程C.欧洲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中的中心地位D.

8、海外贸易在西欧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决定意义15亚当斯密说:“没有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他论证的是( )A.市场和工业革命的关系 B.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的关系C.手工生产和机器生产的关系 D.工业国与农业国的关系16读世界能源结构变化趋势图,能直接反映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两次工业革命世界能源变化的是A.核能太阳能等高效、清洁能源比例大幅上升B.西方发达国家引领着世界能源发展变革潮流C.蒸汽、电气时代导致石油能源比重大幅上升D.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导致欧洲中心格局动摇1718后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崛起,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美国崛起共同的核心

9、因素是A.两国引领了世界技术革命的潮流B.两国制度的变革为崛起提供条件C.工业革命奠定了崛起的物质基础 D.两国著名思想家为人类解决疑惑1816、17世纪西葡、荷兰殖民大国地位的更迭,说明A.资本原始积累与否能决定国运兴衰 B.三角贸易推动欧洲大国更迭C.西葡殖民掠夺成就了荷兰资本积累 D.英国消灭了西班牙无敌舰队19下图是近代以来世界工业生产发展示意图。下列解读正确的是A. a时期美德工业优势越来越大Bb时期的发展得益于国际局势的稳定Ca、b两时段的发展都得益于科技进步D该图体现了全球各地联系越来越强20 表格是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单位:百分率)。据此可以推知国家和

10、地区1750年1800年1830年1900年整个欧洲23.228.134.262英国1.94.39.518.5俄国55.65.68.8日本3.83.52.62.4中国32.833.329.86.2A. 19世纪30年代之前,中国的工业化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B日本的工业化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C英国工业优势地位的确立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D康乾时代中国与欧洲的力量对比处于大体平衡状态21漫画是一种艺术形式,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常采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右图为著名画家米谷在1948年所作的政治漫画。其寓意最为准确的是()A.

11、国民政府即将失去人民的支持和信任B.国民党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必将失败C.法币的迅速贬值使民族工业遭受打击D.币制改革凸现政府掠夺财富的阶级本质22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23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麦迪森测算,在17001820年间,中国

12、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GDP中所占的比重从23.1%提高到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 所占比重仅从23.3 01提高到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A. B. C. D.24下面是1888年中国雇主经营与土地出租收益比较表,对该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艰难 B封建经济解体过程缓慢C封建统治根基牢不可破 D从专制到民主历程漫长25从鸦片战争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曲折的历程。整个过程体现了

13、近代中国( )A学习西方就是对封建制度的不断否定B学习西方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C内忧外患交织促进学习西方深化D发展资本主义是学习西方的主要目的。261920年-1946年间,潘鸿声先生先后到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北、河南、山东、甘肃、陕西等地访问并搜集了2046户农户的农具使用资料,发现“在构造和形制上并没有什么显著的改进”。由此可以推断A.中国固有传统经济结构没有变化 B西方近代农业机械对中国农业影响有限C工业革命并没有影响中国 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动摇27民国初年,上海宝山县盛桥里“商业以棉花为大宗,旧时轧花多用小车,每日花衣多者十余斤,少者七八斤。近年用外国

14、轧车,每车一日可轧花六七十斤,更有驾车轧花,事半功倍”。这说明了A.棉织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 B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C棉花成为上海市场主要商品 D洋货倾销受到了明显抑制28观察和分析下面中国进口贸易总值(指数:1913 年为100 )的变化,这些数据反映了( )1913年100.01921年158.91914年99.81922年165.21915年79.71923年162.01916年90.61924年178.61917年96.41925年166.21918年97.31926年197.11919年114.01927年177.71920年133.71928年209.8A.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B.民族工业的逐渐萎缩C.一战爆发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D.一战之后民族工业面临的竞争加剧29下表为 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 ,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