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份四校联考试题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20906202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份四校联考试题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份四校联考试题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份四校联考试题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份四校联考试题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份四校联考试题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份四校联考试题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份四校联考试题Word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份四校联考试题历史 试卷本试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5页,第卷第6页。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卷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1.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我国水稻起源的专题片,下列选项中符合他们拍摄要求的外景地点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 D巫山人遗址2.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身份使用乐器乐舞的规模天子宫悬:悬挂的乐器四面排列64人诸侯轩悬:悬挂的乐器三面排列48人卿、大夫判悬:悬挂的乐器两面排

2、列32人士特悬:悬挂的乐器一面排列16人A贵族生活腐化 B血缘色彩浓厚C音乐发展迅速 D社会等级森严3.“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曲常回家看看1999年春晚唱响后,迅速红遍中华大地,并推动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增添了“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子女长年忽视父母违法。影响我们这种行为观念的古代政治制度完善于()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4.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种族

3、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5.进入春秋以后,郑国开垦了“蓬蒿藜藿”之地;晋国开垦了狐狸豺狼所居的“南鄙之田”;宋郑之间的“隙地”(可垦而未垦之地),也在被压榨的奴隶的辛勤劳动下开垦出来。上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春秋奴隶制发展成熟B土地国有制度的瓦解C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6.传说古代帝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避讳嬴政的名,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把“正”字的音读作“zhng”了。一月名称的变化体现了A皇帝独尊 B皇位世袭 C君权神授 D中央集权7.“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

4、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 B三公九卿制度 C郡县制度 D官僚制度8.秦朝后“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消亡 B中央集权的加强C君主专制加强 D皇帝制度的出现9.中国多个省份曾进行了“省直管县试点”。现在的县制最早可追溯到古代的郡县制。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是郡县制最早是秦朝统一全国后开始实行的郡的长官称郡守或监御史郡县制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是一种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A B C D10.西汉时期,薛泽、庄青翟、赵周三

5、位丞相在位之时,正值武帝朝多事之秋。他们本应有所作为,但汉书只记录了他们的谨小慎微,认为其不过是凑数的丞相。这表明A中朝决断国事 B外朝负责执行 C君主集权加强 D宰相能力平庸11.如下图所示,这一王朝曾A实行分封制 B实行郡县、封国并存制C中央与地方政府互不干涉 D一直处于分裂割据之中1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谓秦之所忧者在孤立,而汉之所忧者在诸侯。”为了解决“汉之所忧”,汉武帝采取的做法是A频繁更换丞相 B任用亲信和近臣C建立宰相制度 D分割诸侯的力量.13. 下图是魏晋南北朝政权变迁简易示意图。按照时间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甲丙乙丁 B.乙甲丙丁C.甲乙丁丙 D.甲乙丙丁14.

6、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开放的社会 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15.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兴建洛阳城、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A.晋惠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16.明朝人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王,未必转谏为谀也。”李贽的评论()A.揭示了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B.批评了太宗用人政策C.揭示了魏征的人格弱点D.歌颂了太宗的英明17. 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

7、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18.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19. 唐初实行府兵制,在长安附近各州设置军府,选拣均田农民担任府兵卫士。开元二十五年,根据边防需要,唐政府“抓募丁壮,长充边军,增给田宅,务加忧恤”,由朝廷供给资粮,长期戍边。从府兵到募兵制的变化()A适应了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B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为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埋下隐患D增强了唐政府的边防实力20. 南北朝

8、时,盛行“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许多王侯贵族将宅地改建为佛寺。一些大寺院往往以塔为中心,四周由堂、阁围成方形庭院的布局。“舍宅为寺”的功德活动反映出()A.佛教盛行 B.三教合一C.佛寺集中化 D.佛教世俗化21.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22. 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作为史料,它()A.反映

9、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C.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D.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23. 东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子,巨谓妻曰:“贫乏不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何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制度是()A.刺史制度 B.科举制C.编户制 D.察举制24. 如果给右图所示的鉴真塑像做文字注解,应该选择()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25.下表是唐代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表名称士族子弟寒素子弟小姓子弟比例711613据此可知,唐代科举制A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B缩小了人才选拔范围C

10、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D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26. 下列文献史料均与古代的选官制度有关,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龙生龙,凤生凤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A. B. C. D. 27. 以下是古代某个朝代诏令的颁布过程:“凡遇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拟意见,再由中书省审核裁定,送经皇帝画敕后,再须送门下省,由给事中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因此必得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皇帝不能独裁,宰相同样不能独裁。”这个朝代是()A 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北宋28. 两汉三国学案记载:“夫汉家以经义断

11、事,每有大议论、大狱讼,辙引经义以决之。”这表明()A儒学统治地位已确立B儒学被运用于国家政治生活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D儒家理念成为日常行为规范29.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30. 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实质上是()A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结果B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唐末藩

12、镇割据的继续和扩大第卷二、非选择题(共2题;其中31题20分,32题20分,共40分)31.商鞅史称“战国铁相”,他在秦国推行的变法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材料二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

13、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从哪一方面肯定了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评价变法的视角及理由。(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2.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面貌,也影响着士人阶层的个人命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隋唐五代史论集材料三 (隋朝)明确规定九品以上地方官一律由尚书省所属吏部任免,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与此同时,选举权也集中到中央。代之以科举制。科举制的特点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首先设立秀才、明经等科一律按才学标准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