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27校园交响诗语文S版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905302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27校园交响诗语文S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27校园交响诗语文S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27校园交响诗语文S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27校园交响诗语文S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27校园交响诗语文S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教案27校园交响诗语文S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交响诗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如何采用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的,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帮助学生学会7个会认字和6个会写字;掌握“汲取、储积、恬静、丰硕、生机勃勃”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来源:学科网ZXXK 理解课文中生动形象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对为他们付出辛勤劳动的教师的热爱与感激之情。 三、教学准备:收集与课文题材有关的诗文,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件播放校园风景短片 看了这个短片有什么感受?(亲切、熟悉)

2、师:短片中的每一个镜头都让我们感到熟悉、亲切。转眼间,我们在这个家园中已经生活了快六年了,在这几年中,哪些画面、场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畅所欲言。 师相机导入课题,板书课题校园交响诗。 边板书课题,边讲解各字书写时注意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2.认读生词 指名读,齐读,指导“瓣”“汲”字的写法 (“瓣”不要将中间的“瓜”字写成“爪”,“汲”不要把右边的“及”错写成“乃”) 3.出示词语: 硕果累累 书声琅琅 生机勃勃 亭亭玉立 井然有序 绚丽多彩 指名读,齐读,读准字音 把词串读出节奏,读出画面。 4.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分别把校

3、园的五个场景比喻成什么? 第二课时来源:学科网 一、复习引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课文分别把校园的五个场景比喻成什么? 师相机板书: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 课文中的五个小标题分别比喻了什么? 联系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最喜欢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生边读边划,作批注。) 2.小组讨论,共同研讨。 3.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明确:来源:Zxxk.Com 标题一:蜂巢 象征了 教室 标题二:鸟岛 象征了 课间的校园 标题三:花瓣 象征了 学生对老师深情的祝愿 表达老师在学生的祝福中得到回报,无比幸福 标题四:喷泉 象征了 老校

4、工为了给我们营造美丽舒适的学习环境而不辞辛苦,忘我劳动的精神。 标题五:树根 象征了 老师 和同学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及段落,以及从中获得的感受。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语句 并让学生结合实际想象: 我们的教室像什么? 校园像什么? 你做过送给老师的贺卡吗?来源:学科网ZXXK 你有没有想象过我们的校园? 把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然后互相评议。 三、把自己喜欢的形象优美的语句,抄在自己的采集本上。 四、几个同学一组,每人选择课文中的一部分,组织朗读比赛。 五、谈谈自己对课题校园交响诗的理解。 补充说明,帮助学生理解: 一种单乐章的标题交响音乐,脱胎于19世纪的音乐会序曲。交响诗的

5、名称为F.李斯特所创,他认为“标题能够赋予器乐以各种各样性格上的细微色彩,这种种色彩几乎就和各种不同的诗歌形式所表现的一样”(柏辽兹和他的哈罗尔德交响曲),因此他把标题交响音乐和诗联系起来称交响诗。 第三课时 一、拓展练读: 四季的校园 多彩的一年又一年 转眼间 我们长大 于是 带着成长的愉快 我们默默离开 一片纯洁的沃土上 来源:学科网 孕育着我们对明天的希望 我们渴望未来变成矫健雄鹰 翱翔于这苍穹之上 是你 让我在人生中有了好的开始 是你 激起了我对知识的渴望 是你 助我成材,助我飞翔。 你教会了我 赠人以鲜花,手留余香 你教会了我 增人以微笑,心留愉悦 今天 我要将最美的鲜花 今天 我要将最甜美的微笑 赠予你 我最亲爱的学校 我心里永远屹立不倒的丰碑 二、小练笔: 给自己的校园写一节小小的交响诗 附:板书设计: 27.校园交响诗 蜂巢 教室 鸟岛 课间的校园 花瓣 学生献给老师的贺卡 喷泉 老校工勤劳的汗水 树根 老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