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学案】九年级历史下册-1.1-俄国向何处去课堂达标训练-北师大版

上传人:liz****ppy 文档编号:120896290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榜学案】九年级历史下册-1.1-俄国向何处去课堂达标训练-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金榜学案】九年级历史下册-1.1-俄国向何处去课堂达标训练-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榜学案】九年级历史下册-1.1-俄国向何处去课堂达标训练-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俄国向何处去课堂达标训练一、选择题1.以“战争来驱散俄国革命的毒气”是俄国沙皇历来的做法,适得其反的是,“战争及其他所造成的疲惫不堪的人民空前的困苦为爆发社会革命提供了土壤”。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B.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推进了革命的发展C.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没有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D.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具备“有战争”这一条件2.沙皇尼古拉二世虽然平庸无能,却是镇压革命的老手,人民称他为“血腥的沙皇”。他的专制统治最终是被一场革命推翻的,这场革命是( )A.1917年二月革命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C.1789年法国

2、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3.“给我20年,我还你个奇迹般的俄罗斯。”这是曾任两届总统,一任总理,又在2012年实现“王者归来”的普京自信满满的表态。在1917年秋天,曾缔造出“奇迹般的俄罗斯”的一次革命是( )A.亚历山大二世改革B.俄国二月革命 C.法国的巴黎公社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4.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如果把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放在年代尺上,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 )5.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曾给马克思写过一封信问道:“您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应最先在哪里实现?”马克思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事实证明,它却最先发生在工业基础薄弱

3、的( )A.中国B.俄国C.法国D.意大利6.俄国革命家托洛茨基指出:“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引领者”俄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名称是( )A.苏维埃B.苏维埃公社C.人民委员会D.革命政府7.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这句话主要说明了( )A.马克思主义是十月革命的产物 B.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方向C.十月革命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8.1918-1920年,苏俄人民响应布尔什维克党

4、“一切为了前线”的号召,发扬拼命精神,忘我劳动。这里的“前线”是指( )A.建设社会主义的各条战线B.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前线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线D.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前线9.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段话反映了苏俄当时实行( )A.均田制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D.农奴制10.当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刚刚诞生的时候,欧美国家对它充满了恐惧,一心想把它扼杀在摇篮之中。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美国商人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倾听列宁畅谈新经济

5、政策,其中最让他感兴趣的是( )A.农民的余粮归自己支配 B.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C.恢复自由贸易 D.削弱了无产阶级政权11.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A.全部上缴国家B.须由政府收购C.必须限量交易D.可以自由支配12.(2012河北中考)“它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它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材料主要论述了新经济政策( )A.实施的背景B.实施的内容C.实施的过程D.实施的结果二

6、、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1年3月8日,苏俄潘非洛弗乡的农民在给列宁的一封信中写道:“在这封信中,我们向你叙述以下一些情况。现在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给每一个农民留下的粮食每个月只有18到30俄磅”材料二 “当我们渡过了而且是胜利渡过了国内战争最重要的阶段以后,我们就遭到了苏维埃俄国内部巨大的、我认为是最大的政治危机当时广大的农民群众在情绪上不是自觉地而是本能地反对我们。这在苏维埃俄国历史上是第一次,我希望也是最后一次,这种特殊的情况是由什么引起的呢?是因为我们在经济进攻中前进得太远了。”列宁选集第4卷第661页请回答:(1)材料一中,农

7、民在信中向列宁反映了对哪一种经济政策的不满态度? 为此,苏俄开始实行哪一种新政策来替代它?(2)这种新的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它有什么特点?(3)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探索俄国的富强之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效?(4)苏俄经济政策的转变对你有什么启发?答案解析1.【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俄国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促进了俄国革命形势的成熟。所以,战争和革命虽有内在联系,但它只是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可能性,而不是革命爆发的必要条件。2.【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由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沙皇”,可知与俄

8、国有关,而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的革命是1917年的二月革命。3.【解析】选D。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17年秋天”“奇迹般的俄罗斯”等可知答案为D项。1917年秋天,在列宁领导下,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4.【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识记能力及世纪年代的换算能力。与题干中的“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相关的事件是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发生于1917年11月,属于20世纪初期。5.【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识记能力。俄国的十月革命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6.【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识

9、记能力。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7.【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使俄国走上了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8.【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18-1920年”“苏俄”可联系到苏俄人民当时进行的是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故选D。9.【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题干中“土地属于我们”“水属于我们”“森林属于我们”,可是收获的产品却

10、不属于“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对此很不满意,这与苏俄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它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等。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强烈不满。10.【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内容的理解。新经济政策中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的内容让外国商人很感兴趣。11.【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22年”可知,苏联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在新经济政策下,农民向国家交了粮食税后,余粮归自己支配。【知识拓展】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

11、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这也是新经济政策的“新”之所在。12.【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理解题干中的内容。从题干中的描述不难看出这是新经济政策实施的结果。1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新经济政策。通过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几乎把我们乡的农民的一切东西粮食、牲畜、种子、原料都拿走了”“留下的”“只有”等,可看出农民对苏俄政府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很不满意。这种政策是在国内战争时期实行的非常政策,战争结束后,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苏俄政府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材料二是列宁结合当时出现的问题,所作的反思。结合有关新经济政策的知识,可解答第(1)、(2)、(3)题。第(4)题围绕“变”字阐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1921年。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3)由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4)国家的经济政策应随着社会的发展适时调整。-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