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20896098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Evaluation Warning: The document was created with Spire.Doc for .NET.课程与教学论 1 单选题 1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的基础性表现在()。 A A 培养人B 培养人才C 终身发展D 自我发展2 ()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D A 课程结构的综合性B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C 课程结构的理性D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3 ()提出“教育即生活”。 C A 罗素B 陶行知C 杜威D 加涅4 每门课程要以()为本位。 B A 知识传授B 发展C 技能提升D 价值观培养5 ()以书本(教师)

2、为中心,强调理解的外在性。 B A 创新性学习B 继承性学习C 机械学习D 有意义学习6 课程结构的()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B A 综合性B 选择性C 理性D 均衡性7 以下四项中,()是其它三项的前提和保障。 A A 校本管理B 校本研究C 校本课程D 校本培训8 以下四种学习中,()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D A 学会认知B 学会做事C 学会共同生活D 学会生存9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课程以()为主。 B A 综合课程B 分科课程C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D 综合实践活动10 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分为()个阶段。 C A 一B 二C 三D 四11 新旧知识

3、建立“人为性”和“字面性”的联系是() A A 机械学习B 接受学习C 发现学习D 有意义学习12 课程改革的根本(依托)在于()。 B A 课程体系重建B 学校文化重建C 教育目标重建D 课程观转变13 学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是()。 A A 学校功能重建B 学校精神文化重建C 学校制度文化重建D 学校物质文化重建14 以下比喻恰当的是()。 A A 母乳是直接经验B 母乳是间接经验C 纸币是直接经验D 储备金是间接经验15 校本培训的基本模式是()。 D A 行动研究B 制度化建设C 实习D 案例分析2 多选题 1 当代教育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有()。 A B C D A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

4、选拔B 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C 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结合D 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2 教学的生活性要求()。 A C D A 关照和利用学生已有的个人观念和生活经验B 突出科学在社会生产中的经济价值C 联系学生当下的活动世界D 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3 现时代的教师必须具备的精神包括()。 A B C A 敬业精神B 人文精神C 科学精神D 探索精神4 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的实质是()。 A D A 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关系B 学校与家长的关系C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D 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5 他主学习的特点是()。 B C D A 能动性B 客体性

5、C 受动性D 依赖性 主体性6 新课改的基本特征是()。 A D A 理念是全新的B 遵循传统思路C 重在局部改革D 内容上是整体的7 操作性学习的特征有()。 B C A 重文字符号B 强调身体性参与C 强调直接经验的作用D 轻实际内容8 人文精神包括()。 B C D A 敬业B 人道C 人文D 人本9 “文化人”的基本假设有()。 A B C D A 人是文化的产物B 人性就是文化性C 和人打交道就是和他所属的文化打交道D 理解一个人也就意味着理解他所代表的文化10 生命化的课堂氛围的特点是()。 A B C D A 自由B 民主C 宽松D 和谐11 自主学习的特点是()。 A C A

6、能动性B 客体性C 独立性D 依赖性 主体性12 教育目的的特性包括()。 A B C D A 终极性B 永恒性C 本体性D 超越性 未来性13 以下属于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的有()。 B C D A 教师与学生外在于课程B 课程不仅是预设的,而且是生成的C 教学不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课程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D 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14 合作学习的要素包括()。 A B C D A 积极互赖B 个体责任C 面对面的积极互动D 社交技能 小组加工15 生命和人性都具有()。 C D A 预设性B 可预测性C 非预设性D 不可预测性16 新课改理念下课程评价的主要功能强调的是(

7、)。 B C D A 甄别与选拔B 促进学生发展C 教师提高D 改进教学实践17 行为目标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 A B D A 学生外显出来的行为表现B 能观察到行为表现的条件C 行为表现的程度D 行为表现的公认准则18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应该是()。 A B C D 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C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D 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19 隐形课程具有()性质。 B C A 公开性B 潜在性C 隐蔽性D 明显性3 判断题 1 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8、。 B A 错误B 正确2 在既有的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根本突破的。 B A 错误B 正确3 学习方式的转变对促进学生发展更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B A 错误B 正确4 教学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 B A 错误B 正确5 学生考分等效于教学效果。 A A 错误B 正确6 独特性的最高表现是创造性。 B A 错误B 正确7 教师只是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 A A 错误B 正确8 文化本身也是一种课程、一种教育。 B A 错误B 正确9 学校教育与社区生活正走向终身教育要求的“一体化”。 B A 错误B 正确10 教学是课程执行、传递和接受的过程,这一表述属于新的课程观和教学观。 A A 错误B 正确11 科学的实质就是量化。 A A 错误B 正确12 所谓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和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 B A 错误B 正确13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和综合相结合的课程,由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增加选修课程,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选修科目。 A A 错误B 正确14 新课改中课程结构的调整仍然难以满足学校课程类型多样化、具体科目比重均衡化的要求。 A A 错误B 正确15 在考评中,全面的未必就是公正的。 B A 错误B 正确16 过程仅仅具有手段性的价值,不含目的性的价值。 A A 错误B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