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材本科生版2015.3

上传人:p****a 文档编号:120895517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21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教材本科生版2015.3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实验教材本科生版2015.3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实验教材本科生版2015.3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实验教材本科生版2015.3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实验教材本科生版2015.3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教材本科生版2015.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教材本科生版2015.3(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专业技术实验指导书(第四版)化工技术实验中心I目 录目 录. I实验一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1实验二共 沸 精 馏 .6实验三色谱法测定无限稀释溶液的活度系数 .12实验四固定床乙醇脱水反应实验研究 .17实验五色谱法测定固体催化剂的表面积 .24实验六正丁烷氧化制顺丁烯二酸酐 .28附录 1:实验报告的封面 .XXXIV附录 2:实验报告的要求 . XXXVi实验一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反应精馏是既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又服从相平衡规律的复杂过程。2 掌握反应精馏的操作。3 能进行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的过程分析。4 了解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5 学会分析塔内物料组成。二、实

2、验原理反应精馏是精馏技术中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操作过程中,化学反应与分离同时进行,故 能显著提高总体转化率,降低能耗。此法在酯化、醚化、酯交换、水解等化工生产中得到应 用,而且越来越显示其优越性。反应精馏过程不同于一般精馏,它既有精馏的物理相变之传递现象,又有物质变性的化 学反应现象。二者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使过程更加复杂。因此,反应精馏对下列两种情况 特别适用:(1)可逆平衡反应。一般情况下,反应受平衡影响,转化率只能维护在平衡转化 的水平;但是,若生成物中有低沸点或高沸点物质存在,则精馏过程可使其连续地从系统中 排出,结果超过平衡转化率,大大提高了效率。(2)异构体混合物分离。通常因它们的沸

3、点 接近,靠一般精馏方法不易分离提纯,若异构体中某组分能发生化学反应并能生成沸点不同 的物质,这时可在过程中得以分离。对醇酸酯化反应来说,适于第一种情况。但该反应若无催化剂存在,单独采用反应精馏 存在也达不到高效分离的目的,这是因为反应速度非常缓慢,故一般都用催化反应方式。酸 是有效的催化剂,常用硫酸。反应随酸浓度增高而加快,浓度在 0.21.0%(wt)。此外,还可 用离子交换树脂,重金属盐类和丝光沸石分子筛等固体催化剂。反应精馏的催化剂用硫酸, 是由于其催化作用不受塔内温度限制,在全塔内都能进行催化反应,而应用固体催化剂则由 于存在一个最适宜的温度,精馏塔本身难以达到此条件,故很难实现最佳

4、化操作。本实验是 以乙酸和乙醇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酸乙酯的可逆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5CH3COOH + C2H5OH CH3COOC2H5+H2O实验的进料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从塔釜进料;另一种是在塔的某处进料。前者有间歇和连续式操作;后者只有连续式。若用后一种方式进料,即在塔上部某处加带有酸催化剂的 乙酸,塔下部某处加乙醇。釜沸腾状态下塔内轻组分逐渐向上移动,重组分向下移动。具体 地说,乙酸从上段向下段移动,与向上段移动的乙醇接触,在不同填料高度上均发生反应, 生成酯和水。塔内此时有 4 组分。由于乙酸在气相中有缔合作用,除乙酸外,其它三个组分 形成三元或二元共沸物。水酯,水醇共沸

5、物沸点较低,醇和酯能不断地从塔顶排出。若 控制反应原料比例,可使某组分全部转化。因此,可认为反应精馏的分离塔也是反应器。若 采用塔釜进料的间歇式操作,反应只在塔釜内进行。由于乙酸的沸点较高,不能进入到塔体, 故塔体内共有 3 组分,即水、乙醇、乙酸乙酯。全过程可用物料衡算式和热量衡算式描述:(1) 物料衡算方程对第 j 块理论板上的 i 组分进行物料衡算如下Fj,Zi,jVj,yi,jVj+1,yi,j+1Lj-1,xi,j-1Lj,xi,j(如图 1 所示):图 1 第 j 块理论板上的气液流动示意图L j 1 X i, j 1 + V j +1Yi, j +1 + Fj Z j ,i +

6、Ri, j= V jYi, j + L j X i, j(1)2jn,i=1,2,3,4 (2) 气液平衡方程对平衡级上某组分 i 的有如下平衡关系:Ki, j X i, j Yi, j = 0(2)每块板上组成的总和应符合下式:nYi, j = 1 ;i=1n X i, j = 1i=1(3)(3) 反应速率方程2Xi , j5 XRi, j= K j Pj Qi, ji, j 10(4)式(4)指原料中各组分的浓度相等条件下才能成立,否则应予修正。(4) 热量衡算方程 对平衡级上进行热量衡算,最终得到下式:L j 1h j 1 V j H j L j h j + V j +1 H j +1

7、 + Fj H rj Q j + R j H rj = 0(5)三、实验装置及试剂实验装置如图 2 所示。反应精馏塔用玻璃制成。直径 20mm,塔高 1500mm,塔内填装33mm 不锈钢填料 (316L)。塔外壁镀有金属膜,通电流使塔身加热保温。塔釜为一玻璃容器,并有电加热器加 热。采用 XCT-191,ZK-50 可控硅电压控制釜温。塔顶冷凝液体的回流采用摆动式回流比控 制器操作。此控制系统由塔头上摆锤、电磁铁线圈、回流比计数拨码电子仪表组成。所用的试剂有乙醇、乙酸、浓硫酸、丙酮和蒸馏水。1 测温热电阻 2 冷却水 3 摆锤 4 电磁铁 5 塔头 6 馏出液收集瓶7 回流比控制器 8 取样

8、口 9 塔体 10 数字式温度显示器 11 控温仪12 加料口 13 塔釜 14 电加热器 15 卸料口图 2 反应精馏流程及装置四、实验步骤间歇操作将乙醇、乙酸各 80g,浓硫酸几滴倒入塔釜内,开启釜加热系统。开启塔身保温电源。 开启塔顶冷凝水。当塔顶摆锤上有液体出现时,进行全回流操作。15 分钟后,设定回流 比为 3:1,开启回流比控制电源。30 分钟后,用微量注射器在塔身五个不同高度取样,应 尽量保证同步。分别将 0.2l 样品注入色谱分析仪,记录结果。注射器用后应用蒸馏水、 丙酮清洗,以备后用。重复 3,4 步操作。关闭塔釜及塔身加热电源及冷凝水。对馏出 液及釜残液进行称重和色谱分析(

9、当持液全部流至塔釜后才取釜残液),关闭总电源。 五、实验数据处理自行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根据实验测得数据,按下列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目 的与实验流程步骤;实验数据与数处理;实验结果与讨论及改进实验的建议。对于间歇过程,可根据下式计算反应转化率和收率。 转化率乙酸加料量釜残液乙酸量/乙酸加料量进行乙酸和乙醇的全塔物料衡算,计算塔内浓度分布、反应收率,转化率等。六、符号说明Fj j板进料量hj j板上液体焓值 Hj j板上气体焓值Hf jHr j j板上原料焓值 j板上反应热焓值Lj Ki,j Pj Ri,j Vj Xi,j Yi,j Zi,j j板下降液体量 i组分的汽液平衡函数 j板上液体

10、混合物体积(持液量) 单位时间j板上单位液体体积内i组分反应量 j板上升蒸汽量 j板上组分i的液相摩尔分数 j板上组分i的气相摩尔分数 j板上i组分的原料组成i,j 反应混合物组分在j板上的体积Qj j板上冷却或加热的热量七、思考题1.试查文献找出除乙酸乙酯反应精馏外,还有那些产品能用反应精馏法制的?2.连续反应精馏应怎样操作?简单叙述流程。3.采用固体催化剂时,实验室和工业塔怎么装填?4.怎样提高连续酯化反应的收率?5.不同回流比对产物分布影响如何?6.采用釜内进料,操作条件要作哪些变化?酯化率能否提高?7.加料摩尔比应保持多少为最佳?8.用实验数据能否进行模拟计算?如果数据不充分,还要测定

11、哪些数据?实验二共 沸 精 馏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加深对共沸精馏过程的理解。2熟悉精馏设备的构造,掌握精馏操作方法。3能够对精馏过程做全塔物料衡算。4学会使用气相色谱分析气、液两相组成。二、实验原理:精馏是利用不同组份在气一液两相间的分配,通过多次气液两相间的传质和传热来达到 分离的目的。对于不同的分离对象,精馏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例如,分离乙醇和水的二元物 系。由于乙醇和水可以形成共沸物,而且常压下的共沸温度和乙醇的沸点温度极为相近,所 以采用普通精馏方法只能得到乙醇和水的混合物,而无法得到无水乙醇。为此,在乙醇一水 系统中加入第三种物质,该物质被称为共沸剂。共沸剂具有能和被分离系统中的一

12、种或几种 物质形成最低共沸物的特性。在精馏过程中共沸剂将以共沸物的形式从塔顶蒸出,塔釜则得 到无水乙醇。这种方法就称作共沸精馏。乙醇水系统加入共沸剂苯以后可以形成四种共沸物。现将它们在常压下的共沸温度、 共沸组成列于表 1。为了便于比较,再将乙醇、水、苯三种纯物质常压下的沸点列于表2。表1乙醇水一苯三元共沸物性质共沸物(简记)共沸点共沸物组成,t乙醇水苯乙醇水一苯(T)64.8518.57.474.1乙醇一苯(ABZ)68.2432.70.067.63苯一水(BWZ)69.250.08.8391.17乙醇一水(AWz)78.1595.574.430.09表 2乙醇、水、苯的常压沸点物质名称(简记)乙醇(A)水(W)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