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装置停工大检修火灾爆炸事故汇编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20894415 上传时间:2020-02-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化装置停工大检修火灾爆炸事故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石化装置停工大检修火灾爆炸事故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石化装置停工大检修火灾爆炸事故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石化装置停工大检修火灾爆炸事故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石化装置停工大检修火灾爆炸事故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化装置停工大检修火灾爆炸事故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化装置停工大检修火灾爆炸事故汇编(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化装置停工大检修火灾爆炸事故汇编1、茂名分公司化工分部“12.23”闪燃事故2010年12月23日,茂名分公司化工分部芳烃车间决定对液化气罐区液相乙烯回流至球罐的总阀进行更换。10时30分,操作工彭某对乙烯平衡管线进行工艺处理,并依次关闭了相关阀门。下午15时开始在2处倒淋接胶管泄压。20时操作工发现管线上没有结霜并听不到有压力的声音后停止卸压,并改接高压氮气充压、减压排放,重复10次。22时停止对管线置换,认为管线已经吹扫干净。22时20分,承包商茂化建工人周某、刘某、陈某等3人到现场拆卸阀门。当施工人员拆开阀门一端的部分螺栓后,管线内有气体排出,此时监护人员没有叫停作业。22时53分左右

2、,施工人员拆开阀门全部螺栓,正在拆下阀门时突然发生闪燃,现场3名作业人员被烧成重伤。其中周某抢救无效于次日死亡。事故直接原因:一是工艺处理不彻底。液相回流管线排放后,管线内仍然存在残留的乙烯物料。使用氮气吹扫置换时并没有完全置换干净,此后接入的两条氮气源将乙烯物料顶入盲管。阀门拆开后,管内残留的乙烯气体随氮气喷出,形成爆炸性的混合气体。二是施工作业过程黑色金属撞击产生火花。茂化建施工人员在拆卸阀门时违章使用了铁质工具,在拆下阀门过程中金属物体碰撞、摩擦产生火花,点燃了爆炸性混合气体。事故间接原因:一是工艺操作管理失控。工艺处理方法不完善,操作工按加压、卸压的方法无法有效地将残存在盲端的乙烯物料

3、排出。随后充氮气保护又将残存乙烯物料挤压在管线盲端。工艺处理后班长、车间管理人员均没有按规定检查确认。二是有关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该项作业的风险认识严重不足,麻痹大意,没有按规定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估。车间虽办理了一般作业许可证,但车间领导没有审批。在运行的罐区内更换液态烃管线上的阀门,安全风险很高。但全程只有一名操作工现场负责工艺处理、确认和施工作业的监护。 三是施工单位违章作业。作业人员在液态烃罐区使用非防爆工具进行施工。四是监护人员未尽职责,对置换情况确认不严格、不彻底,没有按要求进行可燃气体分析,没有制止施工人员使用非防爆工具。在发现有气体外泄时也没有要求施工人员停止作业。2、上海高桥

4、石化炼油事业部“10.21”闪燃事故2010年10月21日,由于轻柴油质量不合格,高桥石化炼油事业部决定加氢裂化装置掺炼3催化柴油,需要将3#催化轻柴油出装置管线(DN150,管内介质为轻柴油,温度45,压力0.2MPa)与蜡油至加氢裂化装置管线(DN80,管内介质为“轻柴油”,常温,常压)进行跨接。施工过程涉及带压开孔和焊接作业。10时45分左右,生产调度处、设备动力处、炼油三部、炼油五部相关人员在现场对管线的走向进行了确认。11时,炼油三部技术人员向捷派克公司施工人员作了口头交底。随后办理了有关作业许可证,并对有关管线进行了测厚。14时左右,捷派克公司施工员凌某带领薛海某、薛孟某、任某等7

5、名施工人员将带压开孔机及管道运至现场开始作业。薛孟某和宋某负责开孔,薛海某、任某等负责焊接。三催化装置外操向某负责监护。施工人员先后在轻柴油管线和蜡油管线上焊接了短节,随后在吊车配合下将阀门、开孔机及预制好的管线分别运到六层和四层管架上,将阀门安装在焊接好的短节上,随后进行带压开孔。16时,施工人员已完成2根管线的开孔作业。16时35分左右,施工人员发现蜡油管线开孔部位的下方出现泄漏。凌某与施工人员商量后,决定用堵漏胶泥对渗漏部位进行封堵,然后在漏点下方焊接1根螺纹短管并加丝堵来封堵漏点。17时20分,在对现场进行简单处理后开始作业。施工人员首先用堵漏胶泥将漏点堵住,然后开始焊接螺纹短管。薛海

6、某躺在四层管架上仰焊,薛孟某在一旁协助,凌某、宋某站在四层管架上,范某已下到五层管架。任某等3人在六层管架处进行两条管线碰接作业的准备工作。17时33分左右,作业区域发生闪燃,大约5分钟后被扑灭。事故造成捷派克公司7名施工人员烧伤,其中4人重伤。事故直接原因是违章在管道泄漏部位进行焊接作业。施工人员在蜡油管线的轻柴油泄漏后,私自决定对漏点进行带压堵漏,在作业内容、环境条件已变化的情况下,未重新办理动火作业许可,在出现泄漏的管线上焊接罗纹短管,引起轻柴油闪燃。在燃烧过程中堵漏胶泥脱落,泄漏增大导致火灾扩大。管线泄漏的主要原因是带压开孔机中心钻钻头与桶刀之间间距设置不当,在开孔作业过程中,中心钻将

7、蜡油管线下部管壁钻透。中心钻钻头与桶刀之间间距设置为40mm,在桶刀将上部管壁割出马鞍形后,中心钻钻头将下部管壁钻开,导致介质泄漏。事故间接原因:一是没有施工方案。此次作业包括两处管道带压开孔及开孔后的管道连接工作,现场集中了7名施工人员在同一坠落方向上进行上下交叉动火作业,只进行了口头交待,没有制定书面的施工方案。二是施工人员在发现蜡油管道被钻穿、柴油泄漏时没有及时汇报。三是现场监护不到位,监护人没有及时发现管道被钻透、柴油渗漏,也没有发现并制止作业人员用胶泥堵漏、焊接短管等超出动火作业许可范围的违章行为。四是现场安全措施不落实。带压开孔作业指导书要求,空中管道开孔作业要求安装有护栏的作业平

8、台,平台面积不小于6平方米,并设置能快速撤离现场的安全通道。但现场仅在管道上铺设了几块钢脚手板供作业人员使用,出现火灾时撤离困难。3、广州分公司“3.29”火灾事故2010年3月29日19时54分,广州分公司在对“3.18”火灾事故后的装置抢修施工中,石脑油罐V2201(容积为91m3、存油液位50,距地面约4米)浮筒液位计排凝阀处发生火灾。3月30日凌晨0时40分火被扑灭,2名承包商施工人员轻度烧伤。事故直接原因:施工人员在石脑油罐附近搬运保温棉过程中,不慎碰撞液位计排污管,造成排凝阀前的内外丝接头崩裂,排污管脱落,大量石脑油泄漏。挥发出的石脑油组分遇现场施工用火,引发火灾。事故主要原因:抢

9、修过程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落实。有关人员对“事故状态下紧急停工,切断进料,装置没有退油,检修安全风险增大”的现场状况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没有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液位计排污管设计不合理。长达3.1米的排污管悬挂在液位计下方,底部没有采取任何固定措施。排污管原设计为单头丝短节与浮筒连接,而实际采用的是内外丝接头连接,且只拧进了23扣螺纹。4、上海高桥分公司“9.11”火灾事故,死亡1人2009年9月10日20时,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化工事业部顺丁橡胶装置后处理4条生产线按计划全部停车。11日8时20分,车间将公用装置现场污水井盖打开,对后处理热水罐、洗涤水罐放水。在热水放水过程中(后处理)发现

10、窖井有热水、油气冒出,立即打开冷却水阀门用生产水进行冷却。9时左右,上海星月环保有限公司进厂装废橡胶,由车间后处理操作工陈某(兼车间铲车工,有上岗证)配合将堆放在污水池南侧的废胶铁箱装车,9时50分左右,污水池现场突然发生火灾,出动25台战斗车辆扑救,10时19分控制住火势后,消防人员进入现场施救,发现处于污水池东北角的陈某,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原因:由于热水罐的大量热水排入污水系统,进入污水池,导致污水池及污水系统内的溶剂油快速大量气化,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非防爆型的叉车蓄电池产生的电火花引起闪爆,并将隔油池内的油、污水处理场内的废胶点燃,引发大火。5、金陵分公司承包商“4.28”闪爆事故,

11、死亡2人2008年4月28日,沈阳工业安装公司在金陵分公司净水车间污水罐G601西侧进行氮气线配管,为G601增设氮封线。在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超出“用火作业许可证”规定的用火范围,使用气焊切割、拆卸罐顶人孔盖的螺栓,引起罐内油气爆燃。罐体西侧与罐底焊缝撕裂,罐体整体移位、倾斜。2人从罐顶摔下,抢救无效死亡。事故暴露出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有漏洞。一是现场4名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对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和风险没有认知,不听从监火人员的劝阻,冒险蛮干。二是承包商使用无焊工资格的施工人员,车间及监护人员都没有及时发现。三是用火监护人没有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发现用火部位与动火票不符时没有及时制止。6、武汉分

12、公司“4.7”火灾事故2008年4月7日14时03分,武汉检安石化工程公司(武汉石化的改制单位)的分包商武汉力勃公司在武汉分公司进行检修,在更换10MPa蒸汽管网的排凝阀时闪爆着火。现场4名施工人员被烧伤,14时50分控制火势,15时30分扑灭。事故造成10多米管廊损毁,9根管线(包括精丙烯、汽油、溶剂油等)爆裂。事故原因是管线存在漏点,可燃气扩散施工人员违章作业,用火前没有采样分析、无证用火,发生闪爆。闪爆冲击波使泄漏点加大而形成持续燃烧。7、 杭州炼油厂“6.29”闪爆事故,承包商1 人死亡2006年6月29日,杭州市江干区第三建设公司承包杭州炼油厂铁路槽车内壁刷漆作业。企业对承包商管理混乱。承包商作业前没有办理任何票证,且使用了非防爆的电器。溶剂油蒸发形成爆炸气体,遇电火花发生闪爆。正在槽车内作业的吴某被烧伤致死,另外2人被烧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化学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