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24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74390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24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24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24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724中外音乐史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萧友梅的问【答案】问是一首艺术歌曲。易韦斋词,萧友梅曲,作于1922年,初刊于歌曲集今乐初集。全曲结构严谨、情绪深沉,歌词偏于古雅,音乐借鉴德国古典歌曲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出作者在祖国外受帝国列强凌辱、内有军阀混战的现实下,忧虑和不满的情感。 2 黄河大合唱【答案】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一部大合唱.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

2、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 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 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茶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3 大同乐会【答案】由郑勤文发起的,成立于1920年,宗旨为“本会专门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培养了许多民乐人才,该会还从事我国古代雅乐器的仿制,进行演奏和民乐合奏的试验,如提出了拥有吹拉弹击等乐器组成的新型民乐队的编制外设想,改编了春江花月夜、将军令妆台秋思等民乐合奏曲。并对部分民族乐器进行了改革试验。4 学堂乐歌【答案】学堂乐歌是

3、一种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的歌曲,以及为此而编创的歌曲。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传统乐曲、民歌曲调,也有少量自创曲调。歌曲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还有一些宣传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伦理道德。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态等,代表作品有体操一兵操、春游等。学堂乐歌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历史的开端。 5 刘天华【答案】刘天华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乐曲方面,作品有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光明

4、行等10首及二胡练习曲47首,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及琵琶练习曲15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记录梅兰芳歌曲谱,搜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刘天华是近代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对近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刘雪庵【答案】刘雪庵是作曲家。他的旱期作品主要为抒情乐曲,其中踏雪寻梅、飘零的落花、枫桥夜泊等乐曲典雅高洁,温柔敦厚,艺术韵味浓郁; 另一类抒情乐曲则借鉴占乐府的通俗易懂,如早行乐、采莲谣等婉转动听,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九一八”事变后其创作风格转变为铁与血的呐喊,代表作有抗战歌曲长城谣、离家、上前线:独唱歌曲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钢琴曲中国组曲等。 二、简答题7 简

5、述在中国近代音乐发展史中学堂乐歌的重大发展意义。【答案】(1)学堂乐歌是欧洲音乐文化大规模传入中国的开端,也是中国新民族主义文化在音乐领域的萌芽。(2)学堂乐歌为中国“新音乐”的诞生和发展开启了源头。(3)为后来我国的军歌,工农革命歌曲和群众歌曲体裁的发展开了先河。(4)为欧洲音乐文化的知识和技能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5)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现代意义上的音乐家。(6)学堂乐歌蕴含着崇高爱国精神和热切要求社会改革愿望的思想内容,以及有意识引进的、来自西方的音乐形式。(7)学堂乐歌歌词的新思想决定了它在艺术形式上采取引进西方的新路子,这推动了它的迅速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备受当时广大

6、群众尤其是青年的欢迎,获得了历史的承认。8 简述张曙的音乐创作。【答案】歌曲创作一百多首,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战斗性和群众性,风格独特。他的音乐创作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主要体现在民族风格的表现、说唱型叙事曲。代表作有日落西山赶豺狼救灾歌等。 9 一泉映月采用了什么曲式结构? 结构类似的我国传统名曲还有哪些? 举两例。【答案】变奏曲式。结构类似的我国传统曲目很多,如笛子曲五梆子、江南丝竹欢乐歌等等。 10学堂乐歌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答案】“学堂乐歌”是我国清未民初新型学校教育改革的具体产物之一,最初是“维新派”领袖康有为于提出,“维新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文人仍积极为之进行

7、呼吁。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如萧友梅、沈心工,李叔同等,先后主动到日本考察以便在国内效法推行。许多知识分子也自动编写“乐歌”,以便通过乐歌的习唱对年轻学生灌输新的民主主义的启蒙教育。一时间各式提供新学堂习唱的唱歌本、乐歌教材等纷纷得以出版发行,因此,“学堂乐歌”首先是一种教育改革和资本主义思想启蒙教育的历史现象。主要内容有:(1)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国人民迫切要求“富国强兵”,以抵御列强欺凌的爱国主义要求,代表性的歌曲有:中国男儿、何日醒、十八省地理历史歌、黄河、扬子江、祖国歌等。(2)积极宣传和推行“军国民教育”的代表性歌曲有:体操兵操(沈心工编)出军歌(黄公度编)、海战(曾志文心编)、陆战、行军等。

8、(3)积极拥护推翻帝制,欢呼民主共和新政的建立。如革命军(沈心工编)、光复纪念(华航深编)美哉中华(沈心工词)等。(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反封建”民主精神,如勉女权(秋瑾编)、女子体操(沈心工编)。缠足苦(沈心工)天足乐(冰兰编)等。(5)鼓吹学习新文化、推动“移风易俗”民主思想的,如格致地球运动会、文明婚等。(6)结合学校生活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的思想教育和热爱生活的教育的,如始业式(沈)、勉学(吴怀疚编)、送别(李叔同编)、春游(李叔同词曲)等。 11聂耳群众歌曲的创作及特征。【答案】(1)代表作聂耳的群众歌曲除了抗日救亡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是描写国内外反动势力压迫下的工农大众

9、、尤其是工人群众的苦难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的。代表作品有: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前进歌自卫歌等,鲜明地反映了当时最迫切的主题一人民大众反帝爱国的斗争,以饱满的情感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空前高涨的斗争热情,以及他们对反帝斗争充满了胜利的希望和信心。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打长江等深刻揭示了当时处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双重压迫下的我国无产阶级劳动群众的被压迫的痛苦,他们内心强烈的愤怒和仇恨,以及他们迫切要求反抗的意志和力量。(2)特征聂耳的群众歌曲,大多采用左翼文化工作者充满激情和战斗号召的革命诗篇作歌词。他成功地创造了一种适于这种新诗的歌曲形式。其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非方整性的曲体结构。这种结构,以短小的动机或乐句作为基础加以发展,整首歌曲音乐的各部分呈不对等状态,从而使音乐富于动力性和节奏感。丰富、多变的句式。聂耳群众歌曲的乐句长短不定,不拘一格。因此有着多种多样的发展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