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蜀鄙之僧语文A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872120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蜀鄙之僧语文A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蜀鄙之僧语文A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蜀鄙之僧语文A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蜀鄙之僧语文A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蜀鄙之僧语文A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蜀鄙之僧语文A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上语文教学设计蜀鄙之僧语文A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鄙之僧教学目标:1、 读通课文,正确断句。2、 读熟课文,理解文言词汇,理解句义、文义3、 读懂课文,感悟“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教学难点:1、 诵读,增强文言语感2、 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揣摩字义,感悟文字中蕴涵的人物情感教学难点:1、 理解故事的深刻含义2、 积累文言词汇,增强文言语感,会初步地运用文言表达自己的意思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 直揭课题1、 看flash动画,静观课题四字的书写2、 齐读课题述:一曲浑厚悠扬的古筝乐声响起,在学生面前展开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卷,卷首赫然出现课题蜀鄙之僧。这远古的气息吸引学生注意力,打动学生的心扉,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时空距离

2、,利于学生轻松地走进文言文世界。动画演示课题的书写,暗示学生随之书空,教师佐以三个生字“蜀、鄙、僧”之字形及书写注意之处,将高年级的生字教学变得简约,既提醒学生重视字的识记、书写,又主次分明,不至于冲淡主题教学。二、 检查预习通过预习,你知道这篇文言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述:小学阶段所选入的文言文皆是一些言简意骸、寓意深刻,又为人们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我认为,编者的目的就是要在孩子们已具备的认知基础上,带领他们进入文言文这一新的学习领域时,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降低陌生感,消除其畏难情绪。开课伊始,让学生根据预习复述故事内容,检查孩子了解文言文内容大致意思的程度,同时,学生初知文意后,下面品悟重点

3、词句就有源可寻,有根可挖,有理可依。三、 初读课文1、 自由读文(读准)2、 指名连读(读通)3、 全班齐读(试着把自己的理解读进去)4、 教师范背 (边听边找,边找边划,蜀鄙之二僧各有什么目标?他俩的目标相同吗?)述:与白话文相比,文言文教学与之既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其自身的特点。但“读”应是文言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念,“书声琅琅”应该是文言文教学的主旋律。读是基础,读是手段,读更是目的。由于,文言文中有许多生僻字、多音多义字、复杂的句式等,因此文言文教学首先就是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再示课题后,教师提出明确的读书目标:“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难读

4、的句子多读几遍”。其次指名连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水平,了解学生的朗读基础,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发音。此时,教师眼中亦关注全体,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自己,“你喜欢哪一句,也可以站起来和指读的同学一起读”,让学生在自主的氛围中展示自己。接着全班齐读,其目的是让优生带动后进生。考虑到文言文朗读在停顿、重音、语气、节奏等方面有其特殊性,教师进行韵味十足的示范背诵就十分必要。美妙的古典音乐、教师有声有色、抑扬顿挫的诵读,带领学生“临其境”,置身于富有魅力的古文化殿堂,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给学生一个仿效的范例。备课之初,考虑到教者的诵读未见得有多么高超,准备选用录音磁带。但叶老曾说过:“当范读的时候,把文章中的神情

5、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况且,一些难理解的文言词语,难感悟的文言意蕴,通过看老师传神的表情和手势,学生也必将豁然开朗,自然领会。这种面对面具有情感交流的范读较之冰冷的录音范读,其发挥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四、 精读课文(一) 目标同,而志坚程度不同1、 扣“欲”(1) 抓句:蜀鄙之二僧的目标相同否?乃是?贫者曰?富者曰?(男女生分角色读)“吾欲之南海”“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其间弄请“之”即“去”,比较“吾欲之南海”与“吾之南海”的不同,理解“欲”还在计划之中,思考之中。)述:文言首先是“言”,它指的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

6、家仿古的语言”。从渊源来说,它更是我们的母语。现今3755个一级字中,可找到1001个古汉语常用字,即古汉语常用字1086个中的92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其工具性在上古时代乃至现代都自不必说,但对当代的孩子来说,它又脱离了我们日常的口语。众所周知,语言学习的最佳途径是将学者置身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潜移默化。于是,教者一改以往的教学语言,间或用有一定文言意味的课堂语言提问、引读课文、评价学生、串讲课文,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练耳”的氛围。这绝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在一次学术会议上讲到:“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旨在体现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主要是让学生见一见,听一听,感受一下,

7、以至于到了初中不感到陌生”看来,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目标定位于初步体味文言文形式,初步积累文言文语言,初步形成文言文语感。那我们何不根据教者自身的文言功底,恰当地、不失时机地给学生一个“练耳”的机会?实践证明,学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听得认真、专注,意思明了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甚至在自己回答问题的语言中,也会似嬉戏般地夹杂一、两个文言词。只可惜的是,教者自身的文学素养还有待加强,“文言”式的课堂语言不能似魏书生老师那样张口就来,信手拈来。(2)比较:贫富二僧皆欲之南海,但富者之“欲”与贫者之“欲”又有何不同?(a、买舟而下与一瓶一钵 买舟即租舟)(b、数年来想得久、犹豫了很久、思考了很久)(3

8、)猜想:想想,富者因何而犹豫?他担心一路上可能会如何?用四字词语来说!看来,富者是被可能出现的困难怎样?“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去”即“距离”)2、 品“语”贫者语于富者曰(1)引出:富者在担心、犹豫中度过了数年,那贫者在说出自己的计划时,也在犹豫、徘徊吗?看,他怎么说出自己的计划的?(2)释词:“语”即“告诉”(3)引读(4)品析:“何如?”明明是“贫者问于富者曰”,却说“贫者语于富者曰”呢?说明什么?3、人物立像学到这儿,子以为“蜀之鄙此二僧,其一 ,其二 。”述:我认为,文言文的教学应是“字面落实”与“主题教学”并重,课堂实施过程中应该是“文”“言”并存。但我们教者最容易走

9、入的误区,一是有“言”而无“文”,整堂课逐字逐句地对译,学生忙着做笔记,索然无味,课堂气氛沉闷,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学生在起步之初,就已经从心底产生了对抗,更有何“趣”可谈!一种是有“文”而无“言”,教师积极关注文本蕴涵的情感、价值观,关注人文精神的浸染,大量拓展,无度挖掘,课堂教学表面激情飞扬,但语言所得根基不牢。前者“死于章句”,后者“废于清议”。在蜀的教学进入到精读部分时,我将文本内涵的挖掘,设计成“目标同,而志坚程度不同”与“结果异,因意志毅力不同”两个层面。每一层面的突破又非毫无根基地让学生泛泛而谈,而是以文言文的语言文字为依托,条分缕析,层层深入。以第一部分为例,我紧扣同读“y”音的

10、“欲、语”二字,以此为抓手。先从贫者的话中明白“欲”有“想要、将要、正在思考之中”的含义,进而比较贫富二僧的话,找出二者之“欲”的不同之处准备不同,条件不同:一个准备“一瓶一钵”,一准备“买舟而下”;考虑的时间长短不同:富者“数年来”一直停留在犹豫、筹备之中。接着,通过图片提示,引导学生道明富者因为路途遥远而惧怕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揣摩出富者的计划一直无法实施,是被吓倒了,畏缩不前了。此时,话锋一转,教者问道:“富者为自己拟定了目标,却犹豫不前,那么,贫者说出自己的计划时,是不是也在犹豫之中呢?他怎么说出自己的计划的?”学生轻而易举地找到含“告诉”意的“语”字,贫者不是“问于富者”,而是“语于

11、富者”,这就说明贫者在说出自己的计划时,早已在心中打定了主意,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其对富者的“问”是不求回答的“问”。两个对比人物的形象在此时呼之欲出,蜀鄙此二僧不光是“一贫,一富”,更是“一有志,一无志”、“一勇敢,一怯懦”、“一坚定,一犹豫”、“一只想不做,一敢想敢为”让学生用原文中的句式来仿说人物特点,既理解文意,又发挥了这一文言句式“学而致用”的效能,古为今用,旧为新用,死为活用。当然,该句的意思及结构自不必教者多费口舌了,一切尽在不言中!(二) 结果异,因意志毅力不同1、了解结果看来,蜀鄙之二僧虽目标相同,但志向坚定的程度不同,所以,故事的结果怎样?(1)犹未能也。(2)僧富者不能至而

12、贫者至焉 释句(3)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之)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释词:有哪几个字的意思,你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述:文言文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并不能轻言否定。文言文毕竟离我们是遥远的,我们要与古代先贤、语言大师对话,不弄清楚一些古今异义的字词义,古人习惯的句式,又怎么能品鉴这些文学典籍呢?因此,文言文的教学,有一个“重新识字”的问题,所谓“重新识字”,是指为避免学生只会读出字声,却不懂得其在文中之意,教者要在指导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点出疑难字,通过教师讲解、学生交流或课前、课中看注释、查找工具书等方式落实字义。学生有了“重新识字”的经历之后,方能理解地读,理解地背

13、,方能逐步积累文言词汇。但值得提醒的是,孤立地进行字词义的落实,必定是劳神劳力,只有将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用“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方法去解决,才能收到预想效果。2、学生质疑蜀鄙之二僧目标相同,其结果却截然不同,此时,尔等更想知道什么?富者亦如此,有一句话,其反复说了两次,哪一句?3、品句“子何恃而往”(1)子/何恃而往?/A、释句:点明“恃”意B、想象:本应“子恃何而往”,富者将“何”倒置到“恃”之前进行强调,看出他嘴里在问,心里却在说什么?(2)子/何恃而往!/ A、点明句意:言下之意是什么? B、老师带读:C、个性朗读:现在,富者肯定满脸写着什么?4、品味“足矣”A、引入:不管富者

14、如何怀疑、不屑,贫者回答的就是一句话“吾一瓶一钵足矣”B、引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贫者竟曰 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竟曰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竟曰 贫者一穷二白,竟曰 贫者仅一瓶一钵,竟曰C、练说:“足矣”二字,贫者说得怎样?他走得也如此轻松吗?在去南海的路上,你就是那位贫者,你一路上有何经历,请截取一个画面描述给大家听!(师用文言文与生交流)述:诗意语文强调课的意韵,王崧舟老师说道:“以美的方式作课,就是一种有节奏、有张力的课”“让课本身说话,并要以美的方式说话”。我在整堂课的节奏把握上,如果说第一层次的教学是舒缓、流畅的,那么第二层次“结果异,因意志毅力不同”的设计,我就力求达到一种酣畅淋漓、重峦叠嶂的课堂节奏。顺应学生的质疑,引出富者“子何恃而往”的一问一慨,其后,贫者的“吾一瓶一钵足矣”是对畏难者莫大的讽刺。此时,教者以由缓到急的文言引言带领学生们反复诵读“吾一瓶一钵足矣”,贫者吐出的“足矣”二字内含的轻松、自信、坚定在反复吟诵中自然流淌在学生心中。贫者这一意志坚定、具有坚强毅力的人物形象,在学生以贫者身份自述路上一画面的过程中得以具体、形象的建立。其间,通过角色置换,教者随机用文言对“贫者”进行的“诱谈”,感悟人物内心体验,使学生解除物我之间、课人之间的最后一道崖壁。于是,“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