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浙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0869237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江浙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年江浙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年江浙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年江浙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年江浙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江浙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江浙省杭州市中考化学模拟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 科学家计划用质子数为20的钙原子,轰击核电荷数为98的锎元素靶,使两元素的原子核合在一起,合成核电荷数为118的新元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B. 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8C. 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D. 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2. 氢氧化铝Al(OH)3是一种难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产生水并吸收热量,故可用作阻燃剂;能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是药物“复方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之一。实验室制备Al(OH)3方法为:Al2(SO4)3+6NH3H2O=2Al(OH)3+3(N

2、H4)2SO4,通常不选用NaOH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氢氧化铝属于碱,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B. 复方胃舒平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C. 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不稳定D. 实验室不用NaOH溶液制备Al(OH)3,因为NaOH会与Al(OH)3反应3. 如图是CO和Fe2O3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说明CO具有氧化性玻璃管中的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反应前应先通CO,再加热酒精灯A. B. C. D. 全部4. 如图所示为这两种晶体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若要除去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固体中的少量苏打(即碳酸钠

3、,化学式为Na2CO3),从溶解和结晶的角度考虑,应采用的正确方法是()A. 先全部溶解,再冷却热饱和溶液B. 先全部溶解,再蒸发结晶C. 先全部溶解,再蒸发大部分溶剂,最后趁热过滤D. 先全部溶解,再趁热过滤,最后蒸发全部溶剂5. 对实验现象的认真分析,有助于我们理解科学本质。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关于物质组成成分的结论,正确的是()A. 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B. 将氢氧化钡溶液滴加到某溶液中,出现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硫酸根离子C. 向酒精中加入硫酸铜晶体,若晶体变为蓝色,说明酒精中含水D. 用嘴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若变浑浊,说明空气中含有二

4、氧化碳6. 在定量研究金属与酸的化学反应时,绘制出如图所示金属与氢气质量关系的图象,分析图象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金属的质量为NaMg=Zn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质量比为为23:24:65生成相同质量的氢气消耗Na、Mg、Zn三种金属的原子个数比为2:1:1。A. B. C. D. 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7. 利用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可以测定未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模糊的稀盐酸,某同学为了测定其溶质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一洁净的锥形瓶称量,然后往其中加入一定

5、量的稀盐酸,并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质量忽略不计),重新称量;往上述锥形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紫色时,停止滴加,再次称量数据如下表:锥形瓶锥形瓶+稀盐酸锥形瓶+反应后溶液质量(克)35.555.580.5(1)若要配制500克16%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_克(2)本次实验中实际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_克(3)通过计算确定该瓶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三、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8. 小金以化合价为纵坐标、以物质类别为横坐标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每种物质中都有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与纵坐标的数值对应,图中字母均表示初中

6、科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C、D、E、F均含有铜元素。请回答:(1)“A+H2O=B”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2)写出C与一种物质反应得到D的化学方程式为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9. 图示是用含SiO2杂质的BaCO3制备纳米碳酸钡的工艺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剂A化学式是_。(2)写出向BaCl2溶液加入KOH并通入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操作1为洗涤、检验和烘干,检验洗涤是否干净可选用的试剂是_,检验洗涤是否已干净的方法是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10. 某同学发现家

7、里的铜质水龙头表面出现了一层绿色的锈渍。他依照钢铁锈蚀的探究方法进行如下实验探究铜生成“铜绿”的条件:【査阅资料】了解到这层锈渍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它受热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请完成“铜绿”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Cu2(OH)2CO3_CuO+_CO2+_【猜想与假设】经仔细了解了水龙头的使用环境后,据“铜绿”的组成和査阅的资料判断,铜绿可能是铜与_作用而形成的。【设计与实验】借鉴课本“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刚设计了“钢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如图所示(所用铜片洁净、光亮,试管内的“”为铜片):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_试管中铜片最先生锈(填试管字

8、母编号)。【评价与改进】小明认为小刚设计的实验还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的结论,还要补充一个实验。你认为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用图表示亦可)_。【拓展与应用】小红从不同地点收集到的两个铜器,一个是纯铜做的、一个是青铜(铜合金)做的,发现纯铜器的铜绿比青铜器的少,也据此分析认为青铜比纯铜易锈蚀。小明的分析是否全面?请你说明理由_。11. 纳米材料常常具有一些特殊性质,纳米铁粉在隐形材料喷涂方面有着球形铁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广泛用于国防军工领域。纳米铁粉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某科学小组通过动手实验制备纳米铁粉。(1)用图1所示步骤来制取草酸亚铁晶体。硫酸亚铁、草酸钠(Na2C2O4)两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来

9、制备草酸亚铁(FeC2O4)。常温下,草酸亚铁的溶解度较小,写出制备草酸亚铁的化学方程式:_。(2)用图2所示方法,焙烧草酸亚铁制取纳米铁粉:FeC2O4Fe+2CO2图2装置中当草酸亚铁粉受热完全变黑,立即将细管口部分放在火焰上烧熔封闭,这样便得到了高纯度的纳米铁粉。分解草酸亚铁的实验前,是否需要排尽装置中的空气,请说明理由:_。(3)科学小组将制得的纳米铁粉从一定高度往下倒出,发现铁粉在下落过程中出现大量的火花,漂亮纷呈,请对此现象做出解释:_。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解:由题意可知,新元素的核电荷数为20+98=118,即原子内质子数为118,核外电子数为118,在元素周期表中原

10、子序数为118。 A因为发生了元素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研究范围。化学变化仅限于原子的电子的得失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故错误; B新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应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一定大于118,故错误; C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所以新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故正确; D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发生改变,在该变化中,两种原子核合并在一起,质子数增多,元素种类是改变了,故错误。 故选:C。本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其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的不同,解答时要根据概念和题中信息经过分析后再作

11、判断。本题就内容来说不难,但由于设置的情景新颖,许多学生不会应用概念来衡量,因此导致出错率极高,解题的关键是对元素概念的真正理性的理解。2.【答案】A【解析】解:A、氢氧化铝属于碱,氢氧化铝难溶于水,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氧化铝是药物“复方胃舒平”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化学性质不稳定,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氢氧化铝能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实验室不用NaOH溶液制备Al(OH)3,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A、根据氢氧化铝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铝是药物“复方胃舒

12、平”的主要成分之一,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氢氧化铝能与盐酸、NaOH溶液反应,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应用、氢氧化铝难溶于水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C【解析】解:一氧化碳夺取了氧化铁中氧,说明CO具有还原性,故说法错误。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说法正确。 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对尾气进行处理,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故说法正确。 反应前应先通CO,再加热酒精灯,以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说法正确。

13、 故说法正确。 故选: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实验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等)、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现象等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答案】C【解析】解: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碳酸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要除去小苏打(即碳酸氢钠,化学式为NaHCO3)固体中的少量苏打(即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先全部溶解,再蒸发大部分溶剂,最后趁热过滤,故选:C。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

14、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5.【答案】A【解析】解:A、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的火焰上方,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故选项正确; B、将氢氧化钡溶液滴加到某溶液中,出现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硫酸根离子等。故选项错误; C、硫酸铜晶体为蓝色,与水不再反应,不能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小明

15、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他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 故选:A。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 B、钡离子能和碳酸根离子结合成白色沉淀碳酸钡; C、水能与无水硫酸铜反应生成CuSO45H2O,固体由无色变为蓝色,可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水; D、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二氧化碳。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解答时应该从实验现象方面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6.【答案】D【解析】解:由图象中的数据,1.2g镁会生成0.10g氢气,3.25g锌会生成0.10g氢气,2.3g的钠会生成0.10g的氢气,所以Na、Mg、Zn三种金属都能置换出酸中的氢,故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