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金色的鱼钩北师大版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869171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金色的鱼钩北师大版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金色的鱼钩北师大版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金色的鱼钩北师大版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金色的鱼钩北师大版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金色的鱼钩北师大版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金色的鱼钩北师大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2金色的鱼钩北师大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色的鱼钩 教案教材简析:本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老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用“金色的鱼钩”为题,意义深远,“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学情分析:我班共有学生45人,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从总体上说,由于家长的重视,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多数学生的语文素养较好,少部分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及自身因素的限制,语文素养较差,学习习惯也相对较差。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并能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3)、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2、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2)、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和同伴合作、探究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关心战友、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2)、立志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建造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教学重点: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关心战友、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关心战友、舍已为

3、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教学方法:讨论、归纳、综合法教学准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以及在长征途中曾经发生的感人故事。预习要求:自学本课生字词,读通课文。课型:略读课文教时: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长征的资料。2、师导:同学们,关于红军长征的故事,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长征故事,了解这个曾经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3、板书课题:15*金色的鱼钩4、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会有什么疑问呢?(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鱼钩?作者为什么称它为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

4、的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寻找你要的答案吧!2、快速默读课文,解决疑问。3、汇报收获。4、师相机介绍:文中的草地指松潘草地,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段的川西北草原,纵横300余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沼泽,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是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5、师:今天我们将围绕以下三个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出示要求:(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把文中令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并把心中的感受写在旁边。(3)、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这句话

5、的理解。三、品读课文,体会人物品质1、师:请同学们自主学习后在小组内交流。2、汇报学习情况。(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出:课文主要讲了在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牲牺自己的故事。(板书:老班长、三个小战士)(2)、是啊!老班长的形象已经嵌入了我们心中,同学们:是什么把老班长和三个小战士连在了一起呢?(板书:鱼钩)文中哪些句子令你感动,为什么?、指名朗读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字词理解句子的含义,并指导朗读。A句: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

6、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师:这句话讲了什么?(这句话描写了老班长正躲着用草根、鱼骨头充饥。)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老班长吃得很痛苦?(“皱紧眉头”、“硬咽”)这两个词语充分体现出老班长什么样的品质?(关心战友、舍已为人。)B句:“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师:“半夜”说明什么?(鱼来之不易)“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又说明什么?(说明了老班长寻找食物的艰难,哪怕是在看不清楚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为三个小战士寻找食物。)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是

7、一个什么样的人?(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C句: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一个普通的搪瓷碗,为什么“我”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呢?(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已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实在不愿意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不愿看老班长忍饥挨饿,所以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D句: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

8、要走出草地去!”、此时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什么是“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本课指老班长此时已经气息微弱,快不行了。)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什么?(老班长即将耗尽自己的生命,他的身体已经极度微弱,可他仍然对战士们充满了牵挂和关爱。)、此时,如果你是这个小战士,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是啊,文中的小战士和你此时的心情是一样的!指名读出战士们的话。)师:任凭我们怎么呼唤,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

9、衣针弯成的钓鱼钩。(3)、出示句子: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这句话的理解。师:这是一个普通的鱼钩吗?(不是,它是一个闪耀着金色光芒的鱼钩)、(板书:金色的)为什么是闪耀着金色光芒呢?(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这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板书:忠于革命 舍已为人的精神)四、再读课文,体会本文的表达方法1、课文哪些句子描写了老班的语言、神态、动作,找出来,读一读。2、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什么?(作者抓

10、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展现人物的内心 。)3、师小结:课文正是抓住描写了老班长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揭示了他关心同志、舍已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1、同学们,让我们用最深情的话语再次读课题:看到这个鱼钩,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什么?(完善板书:利用 挽救 见证)2、师总结:是啊!老班长虽然没能走出草地,但他的精神却永驻人们心中,并鼓舞着我们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建设我们更美好的家园!六、布置作业1、把课文内容叙述给爸爸妈妈听。2、试着学习本文作者的写作方法写一写某一个你熟悉的人。板书设计:老班长 三个小战士挽救 见证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