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苏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869161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梳理专项部分阅读苏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项部分 阅读 三亚落日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写景的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风光的赞美之情。分段及段意全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这段是全篇的总领。第二自然段介绍三亚洋溢着热带风情的自然风光。分别对天空、海面、椰树、沙滩进行描写来具体证明“热带风情”。特别突出描绘了“海天之蓝”,以对比落日的色彩变化,更凸显了三亚的美丽。第三、四自然段生动地描写了落日的美景。第三自然段侧重描写落日的光亮和颜色;第四自然段则描写了落日的变化过程。第五自然段照应开头,总括 “这就是三亚的落日”。写作特点1、语

2、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生动贴切,纯朴简练。课文在描写日落时动静结合,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光与色的变化,色彩斑斓、姿态万千,让人浮想联翩。2、开篇点题,扣题展开,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先揭示文眼,确立描写中心;接着写环境,渲染诗意氛围;继现落日辉煌,展示诗意景象;再写日落过程,激发诗意感受。烟台的海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写景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独特景观和烟台人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激发我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为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而努力的美好感情。分段及段意文章共六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是第一自然段,交代烟台的地理特点,总写烟台

3、有独特的海上奇观。第二部分是第二五自然段,具体写烟台的海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和烟台人民的生活情景。这部分分四个层次写了冬天、春天、夏天、秋天的烟台的海。第三部分是第六自然段,赞颂烟台的海和烟台人民。写作特点1、本文的语言很美:语言凝练,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2、写法上也有着鲜明的特色: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文章写“景”也写“人”,“景”与“人”交相辉映。“总分总”的结构,又突出了文章的重点。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内容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作者记叙了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分段及段意全文按游览顺序,可分为四段:第

4、一段是第1自然段,交代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时间及双龙洞的地点。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写作者从金华城出发,经过罗甸,渐渐入山,一路上经过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写山后写溪流,最后用“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引出描写的重点双龙洞。.第三段是第46自然段,分别写作者游览外洞、孔隙、内洞的情景。第4自然段先写在洞口观山的感受,然后具体描写外洞,写出外洞“口宽内大”的特点。最后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第5自然段写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情形,这一节写得很详细。第6、7自然段写作者游览内洞时的情景,这部分是文章的重点。第四段是第7自然段,写出洞,自然结束文章。

5、写作特点1、线索清晰,条理分明。2、描写细致,感受真切。3、语言明达,洗练精致。卢沟桥烽火主要内容卢沟桥烽火一文主要叙述了发生在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们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分段及段意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部分是第2至第5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第三部分第6至8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劳与声援。第四部分第9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写

6、作特点1、 本文条理清楚,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2、对比鲜明、描写生动。敌我双方的交战场面各自不同的表现,充分表现了我军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以及日本侵略者的丑恶嘴脸。半截蜡烛主要内容课文叙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三名德国军官巧妙周旋、化险为夷的故事,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勇敢机智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分段及段意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自然段: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部分是第3自然段: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

7、场危机。 第三部分是第45自然段:德军重新点燃蜡烛,大儿子杰克以天气冷想去柴房搬柴生火为由,想拿走蜡烛,还是未能成功。 第四部分是第67自然段:小女儿杰奎琳以上楼睡觉为由,征得了德国军官的同意,顺利取走了蜡烛,终于保住了秘密和全家人的性命。写作特点1、 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2、 作者对场面的把握,以及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的描写都相当细腻,引人入胜,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三打白骨精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记叙了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破妖精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高强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分段及段意全文共7个自然段,以故事情节的自然发展为顺序,

8、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走到高山,师父饿了,孙悟空去找吃的。第二部分(2自然段)写妖怪发现唐僧,心生邪念。第三部分(37自然段)具体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过程。写作特色1、 主副线索相互交织,有机地把故事组合在一起。以孙悟空与白骨精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主线,师徒内部矛盾为副线,使文章融会贯通,一气呵成。2、 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展示人物性格。这也是小说的一个主要写作特点。螳螂捕蝉主要内容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吴王不听劝阻,执意要出兵攻打楚国,一位少年便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告诫吴王一心想得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从而使吴王打消

9、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分段及段意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任何人的劝阻。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 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 写吴王听后,终于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写作特点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叙述故事生动传神。注意前因后果的交待照应,脉络分明,如果说吴王攻楚是因,那么少年智劝是果;如果说少年智劝是因,那么吴王取消攻楚又是果。文章前后勾连,一线贯通,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夜晚的实验主要内容本文生动地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这一结果促使了科

10、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才使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超声波技术带来的恩惠。 分段及段意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分三部分来写。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蝙蝠在夜空中飞行引起了斯帕拉捷的好奇。第二部分是第2至6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经过多次夜晚的实验,终于弄清楚: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听觉来确认方向、辨别目标的。第三部分是第7至9自然段,写斯帕拉捷的实验引起了科学家对超声波的研究,并由此而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惠。写作特色1、 紧扣课题,详略得当。夜晚发现蝙蝠飞行,引起斯帕拉捷的思索是实验的起因,然后捉蝙蝠,进行一系列的实验,至解开秘密都是围绕着课题所进行的。至于人们的继续研究,则略写。 2、心理描写,贯穿全程。天游峰的扫路

11、人主要内容这篇散文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游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分段及段意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第12自然段,写武夷山天游峰的险峻,以及“我”登上山峰时的喜悦心情。第二段是第3自然段,写“我”下山沿着小溪散步时,遇到了一位天游峰的扫路人。第三段是第412自然段,写“我”在与扫路人的交谈中,感受到老人对生活充满自信。生发出敬佩之情。写作特点1、对人物的言谈举止的生动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揭示人物性格。2、注意对比映衬手法的运用,以突出老人的老当益壮,毅力顽强。最大的麦穗主要内容这篇散文文

12、笔优美,篇幅不长。它主要叙述了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取一个最大的麦穗,结果这些弟子们最后两手空空的故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张西望的道理。分段及段意文章可以分三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苏格拉底让弟子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第二部分是第26自然段,写弟子们摘麦穗的经过。第三部分是第7自然段,写弟子们从苏格拉底的话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写作特点 作者由事及理,叙述有条有理。先写老师出题,再写学生摘穗,最后是学生悟理。在叙事的过程中着重描写了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作者并非仅仅告诉读者一件事,而是缘事说理,利用故事来说明人生旅途中如何对待机遇的问

13、题。广玉兰主要内容这篇散文描写了广玉兰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分段及段意课文分为三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写晚上作者散步时被广玉兰的幽香所吸引。第二段是第2至5自然段,写广玉兰花瓣的色泽、质感,花开时的各种形态以及叶片的独特。第三段是第6自然段,总结全文,点明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写作特点1、文章采用了先总后分的写作手法,先总写广玉兰的洁净、高雅,然后分别写了广玉兰的花和叶及生命力。2、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特别是作者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把花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夹竹桃主要内容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

14、性和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分段及段意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去理解-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总写夹竹桃是作者最值得留恋和回忆的花;第二部分是第2自然段,写作者家的夹竹桃开花时红白相映,景象十分奇妙有趣;第三部分是第35自然段,写夹竹桃的可贵及引起作者的幻想;第四部分是第6自然段,点出作者爱上夹竹桃的原因。写作特点文章写得舒缓而优美,也不乏内在的神韵,语调从容不迫,文字间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息。莫泊桑拜师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从小酷爱写作的莫泊桑为了能够写出好作品,拜福楼拜为师,福楼拜给予悉心指导的事,表现了莫泊桑对所酷爱的事业执著追求的精神和福楼拜循循善诱、关心后

15、辈的名师风范。分段及段意文章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理解。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写莫泊桑为了使作品具有特色,拜福楼拜为师。第二部分是第29自然段,写莫泊桑向福楼拜请教,福楼拜悉心指导,莫泊桑铭记在心,勤于观察。第三部分是第10自然段,写莫泊桑经过努力,终于写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名著。写作特点人物的个性特点有着鲜明的体现。内容层次很清楚,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孔子游春主要内容本课描述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诱导弟子的故事,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爱及师生间真挚的情谊。分段及段意课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是第12自然段,写春天到了,孔子带弟子到风景迷人的泗水河畔游赏。 第二段是第39自然段,写孔子凝望泗水的绿波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弟子们听了很惊讶。这部分围绕“论水”展开叙述,环环相扣,逐层推进:孔子望水弟子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