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匆匆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869134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匆匆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匆匆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匆匆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匆匆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匆匆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匆匆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匆匆人教新课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写本课的8个生字。正确读写 “挪移、涔涔、潸潸、徘徊、遮挽、蒸融、旋转、旋转”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美文,品悟文章的语言美,认识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思想。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不同修辞、不同句式表达情感方法并尝试运用。 【学习难点】体味作者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一、谈话导入,积累名言。 1.学生交流展示所搜集到的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 2.听了这些名言警句,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3.揭题:80多年前有一位年轻的作家也和我们一样有相似的感受,这位作家就是朱自清.(板书:朱自清) 请看大屏幕-(课件2朱自清画

2、像、作品及特点。) 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情感丰富,被誉为“现代散文的典范”,他一生刻苦勤勉,共出版著作百余部,代表作有大家熟悉的背影 春荷塘月色等。 4同学们,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找的,但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板书课题)却把时间定格在了文字中。指导写课题,齐读课题。 5.揭示课题,理解匆匆的意思。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下面老师检查一下同学们得预习情况.(课件3出示词语) 一去不复返 头涔涔 泪潸潸 挪移 跨过 溜走 蒸融 遮挽 徘徊 旋转 (1)小组合作读词语,听写,小组长汇报出错多的字。 (2)集体交流,学写“蒸”字。 (3)教师示范“蒸”字笔画、笔顺,

3、 (4)学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随机正音:徊 (hui) 旋转(zhun) (5)学生齐读两遍。 (二)借助问题,整体感知 文中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抒发了作者怎样感情?(时间匆匆,永不复返,无奈和惋惜) (三)交流疑惑,以学定教(预设) 1、预习时很多同学都提出了这样的一个相同的问题“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呢?”(课件4出示: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2、“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一句话呢?(一想到时间的飞逝就流汗,流泪不止。) 3、你能读一读吗?(生读) 三、(一)自主学习,寻找“头涔涔而泪潸潸” 1、浏览课文,把你认为能令

4、作者“头涔涔”、“泪潸潸”的句子找出来,圈一圈,划一划,填好学习记录单。(课件5) 自主学习记录表 令作者感到“头涔涔”“泪潸潸”的句子 谈体会,感情读 2、在小组内交流读书收获。每小组找准一个点进行合作学习,确定最佳展示方案,为集体展示做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聚焦“头涔涔而泪潸潸”。 预设一:课件6出示句子: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1、引导学生谈体会。 (1)生读划线句子谈阅读体会:排比句写出了景物美好,自然

5、现象的周而复始。 (2)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春景的美好: (3)改成小诗,感受课文语言的美。(课件7) 燕子去了, 有再来的时候; 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 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 (5)追问:我们的时间能不能再回来呢?(一去不复返了)。想到这儿作者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 。(生体会读句子)(课件8) 预设二:课件9出示句子: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1、学生谈阅读感受. 2、引导想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的情景。师声情并茂旁白:“辽阔的大海一望无垠,海水

6、一浪赶着一浪奔涌向前,这时,针尖上的一滴水滴进了的这浩翰的大海里。”同学们,你看得到那一滴水吗?你听得到那一滴水的声音吗?(我们根本就来不及看到,根本听不见它的声音;时间就好像这一滴水,一去不复返了。) 3、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消失了。把作者的无奈通过你的读表达出来吧。(生有感情地朗读。) 5、体会用词的准确: 算一算,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呢?(约23年)为什么作者不用23年,却要用八千呢?(更显得数字多,逝去的时间多,更让人惋惜。) 6、体会作者的心情: 当作者突然间想到了自己的23个青春年华已一去不复返,他会有什么样的心情呢?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焦急、难受、猛醒、后悔、紧张、痛

7、惜,害怕、) 7、一想到这些,作者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引导学生朗读读。 预设三: 课件10出示句子: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生朗读。(音乐配读

8、) 2、感悟内容: 写了哪些生活琐事?(洗手、吃饭、默默时、遮挽时、天黑时、睁开眼、叹息) 3、感悟表达: 时间是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的流逝更是难以描述,可作者却能把它描写得如此形象,生动,活泼,为什么呢?(作者用了排比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匆匆而过;作者用了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时间在我们没有察觉的时候就溜走了) 引领三读: 一读体会拟人的形象生动:作者不是直接说:而是把时间当人来写,它能-(生:能“跨”能“飞”,能“闪”能“溜”)!简直是个淘气的小精灵,这样当然更生动、形象了,读 二读体会作者的无奈:是啊,你再怎么遮挽也是没有用的,时间就是这样,怎么也留不住它匆匆流去的光阴,读 4、仿写: (1

9、)你们那四千多个日子又是怎么溜去的呢?学着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写一写。(课件11) (2)生交流展示,师相机评价。 (3)作者的八千多个日子就这样在不经意间溜走了,你们的四千多个日子,老师的一万六千多个日子,也这样无声无息地逝去了,一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作者又怎能不头涔涔而泪潸潸呢?读(生读:“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三)反思拓展,不再“头涔涔而泪潸潸” 1、时光就是这样稍纵即逝,在我们的叹息中闪过去了。读到这里,我真有一种坐不住了的感觉,你又想到了什么呢?(以前浪费时间,惭愧!原来时间就是这样过去的) 2、作者又想到了什么呢?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你又能悟

10、出些什么来呢?(作者不甘心就这样。)从哪里读出他的不甘心呢? 3、课件12出示句子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 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4、引导体会两个“赤裸裸”的意思 两个“赤裸裸”,意思一样么?(不一样。前一个是光着身子从娘胎里来到这个世界,而后一个是指自己对别人,对社会毫无贡献的离去。) 所以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生齐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么一遭呢?” 5、引导感悟:作者白白走这一遭了吗?留下了什么“痕迹”?请看大屏幕上的这份朱自清的资料(课件13),大家浏览一遍,看看对你是否有所启迪? 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幼年在私塾读

11、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还写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优美散文。 6、你们已去的四千多日子留下些什么痕迹? (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痕迹”:儿时照片、荣誉、发表的文章等) 7、拓展延伸,懂得惜时,热爱生命(课件14) 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样说过:“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四、推荐作业,课外延伸。 推荐阅读:朱自清散文春、背影。 【板书】 匆匆 朱自清 一去不复返 无影无踪 排比 像针尖上的一滴水 轻烟 薄雾 头涔涔而泪潸潸比喻 跨过 飞去 溜走 闪过 拟人 无奈 惋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