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11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869050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7.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1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1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1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1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1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文言文两则人教新课标1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组1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读通、读懂全文,能够结合注释理解疏通全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来源:学科网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名言警句:(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3)温故而知新。(4)学而时习之。2.读一读这些名言警句,想一想它们和我们平时所用的书面语言有什么不同。大家可以分别从警句与现代的读音、意义等方面来分析。(言简意

2、赅,语意深远)来源:学科网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这篇文言文,仅有5句话,70个字,是一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其中却蕴含着警示世人的道理。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1.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明确:“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2.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句话,然后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遇到困难教师及时帮助。3.同桌合作学习,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教师及时进行指导。4.同桌互相讲述故事内容。三、导悟相济,突破难点1.结合注释,理解词和句子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和同学讨论。

3、2.提出疑问,讨论解决。如:“通国之善弈者也”一句是什么意思?(1)结合注释知道“弈”的意思是下棋。(2)结合注释知道“通国”的意思是全国。“善弈者”,揣摩“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善弈者”的意思就是擅长下棋的人。句子的意思是“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3.交流分享,理解大意。引导学生结合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再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内容。4.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后,先自由练读,再抽读评价,最后齐读。四、创设情境,熟读成诵1.创设“学弈经验总结会”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叙说、辩论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专心致志的道理。讨论:(1)是什么原因使得两个人学习的结果不一样呢?明确:第一

4、个人学习时专心致志,凡是弈秋教导的他都记得非常用心;而第二个人则心不在焉,所以第一个人比第二个人学得好。(2)请大家谈一谈学习本文的体会。明确:做什么事只有专心致志、一心一意才能成功。(3)你能联系实际说一说吗?明确:学生充分发言,认识到不专心产生的后果,增强做事要专心致志的意识。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于学习、工作的重要性。2.创设“孟子讲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自读、演读最终熟读成诵,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的韵味。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读通顺、说意思、讲故事、明哲理、背文章。五、课后扩展,感悟升华教师把以前学过的“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掩耳盗铃”等文言成语故事印发给学生,

5、练习阅读文言文,并要求学生试着背诵其中一篇。第二课时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对他有多少了解?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孔子这么有学问,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了什么难题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小儿辩日。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重点理解“辩”字)二、初读课文,梳理学法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课件出示: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学生轮流读、自由读,其他同学进行评价。2.朗读课文,注意节奏。课件出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请同学们用斜线画出这句

6、话的停顿。指名学生画停顿并读出来。大家认为应该这样停顿吗?为什么要这样画呢?3.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学弈的。一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古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三、理清层次,自学感悟1.文章的主要内容。孔子在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人近、什么时候离人远。双方各有根据,争执不下,最终连孔子也无法裁决。2.文章层次。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孔子看见两小儿在争辩,便向他们询问原因。第二段(第25自然段):重点叙述了两小儿是怎样争辩的。第一层(第23自然段):写两小儿各自的观点。第二层(第45自然段):写两小儿各自的依据。第三段(第67自然段):写孔子和两小儿的态度。

7、3.再读课文,体会争辩过程。(1)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两小儿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并且都从日常生活中找出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他们谁也不让谁,最后请孔子裁决,可博学的孔子也无法判断。看来,这是一场实力相当的辩论,让我们用朗读再现当时两小儿辩日时的精彩。(2)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3)学生分组、分角色再读课文。教师:两小儿都找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学生读)教师:两小儿毫不相让,据理力争。(学生读)4.按学习学弈的方法自学课文,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四、激励测试,交流感悟出示测试题,各小组抢答得积分,评出学习优胜小组。1.说出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8、游、其、为、也、如、此、乎、始出、小儿。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远近、太阳大小、太阳凉热)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朗读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3.比赛朗读课文,看哪一组最能读出古文韵味。五、深化感悟,明确寓意来源:Zxxk.Com1.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又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回答)2.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不能决也)像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实事求是)3.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4.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是文言文的特点,可以是读书的方法,也可以是人物品质给自己的启示等)来源:学科网5.教师: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勇于探索,还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识是无止境的,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儿的问题,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两个小孩儿谁对谁错?为什么?请大家课后积极搜集有关资料,回答这个问题。六、作业布置,拓展课后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2.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来源:Zxxk.Com3.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