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0869048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化学二模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9.0分)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B. 检查气密性C. 收集氢气D. 稀释浓硫酸2. 氨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反应之一,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B. 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C. 两种生成物均为化合物D. 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3. 在科学实验中,有许多涉及操作上的“先”“后”问题,如果顺序顺倒,就会影响实验效果或导致事故的发生,下列描述的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先将唾液和淀粉溶液

2、混合并等分为若干份,然后分别在不同温度下水浴B. 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对装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然后通入氢气C. 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D. 使用显微镜时,先放上装片,然后再选择合适的光圈和反光镜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CO2中少量的CO点燃B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加入足量的铜粉C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稀盐酸D比较Fe、Cu、Al的金属活动性将Cu分别加入Zn(NO3)2和AgNO3溶液中A. AB. BC. CD. D5. 过氧化钙又称二氧化钙(化学式CaO2),是一种无毒、无臭、难溶于水的白色结晶粉末。遇水发生

3、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在鱼类养殖中,人们经常会向鱼塘中加入适量过氧化钙,则下列关于过氧化钙这种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A. 使用过氧化钙可以使鱼塘中水溶液的pH降低B. 过氧化钙无毒、无臭、难溶于水,对鱼塘中水体造成的污染较小C. 使用过氧化钙可以增加鱼塘水中的溶解氧D. 使用过氧化钙可以降低鱼塘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0分)6. 如图是实验室用“W”型玻璃管进行的微型实验。(1)“a”处发生的化学反应中,氧化铁是_。(选填“氧化剂”或“还原剂”)。(2)“b”处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该实验中尾气处理的方法是

4、_。7.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步骤I:取少量固体样品置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步骤: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BC段观察到的现象是_。(2)C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3)根据以上信息可以确定白色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_(填化学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7.0分)8. 葡萄糖酸锌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不溶于无水乙醇,是常见的补锌药品。临床表明儿童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

5、发育不良。图为某种补锌口服液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葡萄糖酸锌易溶于水,这种性质属于_性质。(2)葡萄糖酸锌中碳、锌元素的质量比为_。(3)若儿童每1kg体重每日需要0.5mg锌,每天从食物中只能摄入所需锌的三分之一,体重为30kg的儿童每天还须服该口服液_支,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9. 现有含碳酸钠的食盐样品,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称取10g该食盐样品于烧杯中,并将40g稀盐酸平均分成四次加入烧杯中,实验数据见下表:实验序号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克第一次1019.12第二次1028.24第三次1037.8第四次10m(1)表中第四次实验的m值为_。(2)产生

6、CO2气体的总质量为_克。(3)求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4)求第四次实验后,溶液中氯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10.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往NaOH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时,发现溶液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重新恢复为无色。于是该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可能是NaOH与空气中的CO2反应了。猜想二: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O2反应了。猜想三:可能是与NaOH溶液浓度大小有关。【讨论交流】(1)小组同学集体讨论后认为猜想一不正确,原因是_。【设计并实验

7、】(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组同学先往如图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从_(选填“a”或“b”)口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然后通过注射器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过一会儿红色仍然消失。故猜想二错误。(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实验操作实验现象1号试管0.1min红色褪去2号试管5min红色褪去3号试管30min红色明显变浅4号试管120mn红色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结论:_。【拓展延伸】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酚酞(以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在pH值为810的环境中才能正常工作,当pH值过高时,其结构发生改变,致使它变为无色,遇碱溶液变

8、红的变化可表示为:H2In(无色)In2-(红色)。据此信息写出H2In与NaOH反应使溶液变红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解: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与桌面呈45角,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还要预热;故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不能用长颈漏斗。故操作错误; C、氢气的密度小,应该用向下排空气法,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操作正确。 故选:D。A、根据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分析解答; B、根据

9、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分析解答; C、根据氢气的收集分析;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2.【答案】D【解析】解:依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5O24NO+6H2O;A通过观察题中的图,甲是氨气,氨气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3,故说法正确;B由图示物质的构成可知,乙是氧气,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2=32,故说法正确;C两种生成物分别为一氧化氮和水,均为化合物,故说法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的丙与丁的分子个数比为4:6=2:3,故说法错误。故选:D。首先要对模型

10、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关键是能够根据小球代表的原子结构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根据相关的问题分析即可。3.【答案】C【解析】解:A、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要先调好水浴温度,再将唾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等分为若干份,故A错。 B、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通入氢气,排净装置内空气防止爆炸,再对装有氧化铜的试管加热,故B错误。 C、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否则会漏气,故C正确。 D、使用显微镜时,先选择合适的光圈和反光镜,再放上装片观察,故D错。 故选:

11、C。A、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要先调好水浴温度,再将唾液和淀粉溶液混合并等分为若干份。 B、根据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步骤、注意事项分析判断。 C、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否则会漏气。 D、根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操作分析。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答案】D【解析】解:A、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不能被点燃,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铜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因此加入铜粉不能除去硫酸亚铁,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加入稀盐酸,都无明显现象,因此利用盐酸不能鉴别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将Cu

12、分别加入Zn(NO3)2和AgNO3溶液中,加入硝酸锌溶液中的铜无明显现象,说明锌比铜活泼,加入硝酸银溶液中的铜表面析出银白色固体,说明铜比银活泼,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铜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 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锌比铜活泼,铜比银活泼。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5.【答案】A【解析】解:A、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水溶液的pH升高,故A错; B、过氧化钙无毒、无臭、难溶于水,对鱼塘中水体造成的污染很小,故B正确; C、过氧化钙与

13、水反应生成氧气,故C正确; D、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用过氧化钙可以降低鱼塘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故D正确。 故选:A。A、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水溶液的pH升高;B、过氧化钙无毒、无臭、难溶于水,对鱼塘中水体造成的污染很小;C、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氧气;D、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使用过氧化钙可以降低鱼塘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的方法。6.【答案】氧化剂 CO2+Ca(OH)2=CaCO3+H2O 点燃(或用气球收集)【解析】解:(1)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

14、碳,此反应中,氧化铁提供氧元素,是氧化剂;故填:氧化剂; (2)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3)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能污染环境,为防止污染空气,尾气不经处理不能直接排放,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也可以用气球收集等;故填:点燃(或用气球收集)。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结合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的现象、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反应原理、实验现象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答案】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15、 HCl、NaCl、BaCl2 Na2CO3、Na2SO4【解析】解: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溶于酸的碳酸钡沉淀, 取少量固体样品于烧杯中,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逐渐减小,但是减小到一定的数值,不再变化,所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碳酸钠,生成的沉淀一定是硫酸钡沉淀、碳酸钡沉淀,所以 (1)BC段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2)C点时,加入的盐酸是刚好的,生成碳酸钡、硫酸钡沉淀时,也会生成氯化钠,碳酸钡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钡,所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HCl、NaCl、BaCl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