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适用于云南地区人教新课标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20868771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适用于云南地区人教新课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适用于云南地区人教新课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适用于云南地区人教新课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适用于云南地区人教新课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适用于云南地区人教新课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适用于云南地区人教新课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测试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适用于云南地区人教新课标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五单元质量检测卷(适用于云南地区)一、基础知识1.读拼音,写词语 fn xqn shrng yjin wi zh zh_tu xindn shngj xiw d yu u_2. 辨字组词 域_ 械_ 誉_ 郊_城_ 戒_ 誊_ 效_ 3. 词语接龙 创造_实验_端庄_ 4. 补充词语。并根据意思选词语 _类旁_ 发_图_ _思广_而上 _空见_ 不_下_实_求_ _立异 _有_效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_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_故意提出新奇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_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_ 二、积累运用5.选择正确的修辞

2、手法。 夸张 比喻 对偶 反问 设问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_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_是谁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_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_ 6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只有才是还是 无论都即使也 要么要么_平时注意观察和积累,写作时_会有内容可写。_他不坚持锻炼,_体弱多病。星期天去郊游,你_骑自行车_乘公交车?节假日,_家里有没有客人,妈妈_要准备丰盛的晚餐。 7.给划线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至仁至义( ) A.达到B.至于C.极;最(2)使唤( ) A.运用B.派遣C.奉外交使命到国外去(3)领悟(

3、) A.领略B.统率C.脖子(4)饱经风霜( ) A.吃饱B.饱满C.足足地8.判断正误 (1)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外貌的文章。 ()(2)千年梦圆在今朝用事实论述了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锲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真理。 ()(3)我最好的老师一课讲述了怀特森先生用出人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真理诞生于_。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_的人。”杨利伟在着陆场即将登机返回北京的时候,用三句话概括了他21小时的太空旅行:“_。” 三、阅读理解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繁星

4、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 三年前的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暗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

5、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这句话表明作者既喜欢有月亮的夜晚又喜欢有星的夜晚。B.“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

6、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这句是比喻句。C.“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这句是拟人句。(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3)作者从不同时间和地点看繁星的感受中都提到“母亲的怀里”,这两个“母亲”蕴含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披上了一条绿毯子。园里一片绿油油,一群小鸟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很茁壮,绽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它们翩翩起舞,纵情

7、欢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米棒子。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使我感到了小园的可爱。 秋天,石榴树上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的颗粒,好像在迎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残秧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好美啊,小园!”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春天到了,大地像披上了一条绿毯子。”这是一个_句。这句话把绿色的大地比成了_。 (3)短文中,

8、与“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相照应的句子是:_。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这篇短文赞美了“我”家小园的菜多、花多。B.这篇短文反映了“我”家小园获得了丰收。C.这篇短文赞美了“我”家小园的美丽,表达了对小园的喜爱之情。四、习作训练12.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对科学精神有了一些具体的感受。让我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对科学精神的认识,比如,尊重事实,一丝不苟,敢于质疑,不断创新还可以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培养科学精神。体裁不限,题目自拟。习作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要真实。 答案解析部分一、基础知识1.【答案】分析;侵蚀;荣誉;见微知著;头衔

9、;诞生;机械;无独有偶 【考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侵、蚀、誉、微、著、衔、诞、械、偶”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2.【答案】地域;机械;荣誉;郊外;城市;警戒;誊写;效果 【考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

10、。故:地域、机械、荣誉、郊外、城市、警戒、誊写、效果。【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3.【答案】造桥;桥洞;洞开;开始;验证;证明;明确;确实;庄严;严肃;肃静;静止 【考点】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掌握能力。通过词语接龙记忆词语。如:创造造桥桥洞洞开开始。实验验证证明明确确实。端庄庄严严肃肃静静止。【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对一些文中的、课外阅读中的词语多做一些摘抄、积累,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4.【答案】触;通;愤;强;集;益;迎难;司;惯;耻;问;事;是;标新;卓;成;发愤图强;集思广益;标

11、新立异;不耻下问 【考点】词义,成语 【解析】【分析】考查补写成语及理解,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这些词语有:触类旁通、发愤图强、集思广益、迎难而上、司空见惯、不耻下问、实事求是、标新立异、卓有成效。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成语及意思。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发愤图强。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集思广益。故意提出新奇的见解,表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不耻下问。【点评】主要是培养学生养成积累成语的好习惯。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应该熟读课文,识记常用词语,积累词汇。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二、积累运用 5.【答案】比喻,对偶;反问;设问;夸张,对偶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把“露珠”比作“真珠”把“月”比作“弓”是比喻,上下两句又是对偶。“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是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是反问句。先提出问题“是谁给我们带来幸福的生活?”然后紧接着回答“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是设问句。“三千尺、落九天”这是夸张,上下两句又是对偶。【点评】考查学生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