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合肥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20868735 上传时间:2020-02-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中考化学三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中考化学三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中考化学三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中考化学三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中考化学三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安徽省合肥中考化学三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安徽省合肥中考化学三模试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考化学三模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18.0分)1. 下列中国古代著作的叙述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锡中杂铅太多,入醋萃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B.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C. “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D.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2. 2019年“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化,强化水资源管理”。下列做法与主题不相符的是()A. 工业上提倡一水多用B. 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C.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D. 提倡用浇灌代替喷灌3. 锰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图是锰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它在元素周

2、期表中的某些信息,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属于金属元素B. 内的数字为13C. 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D.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第A族4. 下列实验操作(或措施)正确的是()A. 制取氧气时,装完药品后需进行气密性检查B. 点燃氢气、煤气或天然气前,需对气体进行验纯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D. 蒸发氯化钠溶液时,待蒸发皿中水分蒸干,再停止加热5. 化学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A. 为满足生命活动的能量需求,每日饮食应以碳水化合物为主B. 室外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顺风及时逃离现场C. 为杜绝残留农药对人体

3、健康的危害,应当禁止使用农药D. 为防止食物受到污染而变质,使用聚氯乙烯塑料袋包装食物6. 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归纳和分类正确的是()A. 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铁锌碘B. 常见的氧化物:水铁锈氧化镁五氧化二磷C. 氯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HClCl2HClOKC1O3D. 空气中的污染物: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7. 合肥的大圩葡萄享誉全国,葡萄中含有的鞣花酸(C14H6O8)具有抗癌和抑制病毒的作用。下列有关鞣花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4:6:8B. 相对分子质量为302gC. 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D.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4、8. 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为防治该污染,某工厂设计了新的治污方法,不仅吸收了二氧化硫,同时还得到了化工品,该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过程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 该流程中有三种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C. 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硫酸D. 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Fe2SO4)3+2H2O+SO2=2FeSO4+2H2SO49. 工业上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晒盐,已知海水蒸发浓缩过程中结晶析出盐的种类和质量如下表(表中数据为每升海水在蒸发浓缩过程中结晶析出各种盐的质量,单位为g)。海水密度从1.20g/mL蒸发浓缩到1.22g/mL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海水密度(g/mL)

5、硫酸钙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溴化钠1.200.91不析出不析出不析出不析出1.210.053.260.0040.08不析出1.220.0159.650.010.04不析出A. 各种盐的溶解度都减小B. 海水中溴化钠的质量分数不变C. 析出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D. 浓缩过程中,最先析出的是氯化钠二、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0. 某同学用浓度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某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如图为该氢氧化钠溶液与10g稀盐酸反应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请计算该种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0分)11. 轮滑是很多青少年喜欢的一种运动,如图所示是轮滑鞋各部位所

6、使用的材料。(1)其中所含的金属元素有_(填元素符号,要填全,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填序号)。(2)你认为使用铝合金做支架,是应用了铝合金的_性质(3)钢钉表面镀锌可以有效防止钢铁的生锈,其原理是_。(4)验证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12. 工业上制取高纯度CaO的主要流程图如图:(1)鼓泡塔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反应过程中要先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你认为原因是_。(2)操作A的名称为_,溶液B中溶质的用途是_。(3)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4)焙烧炉中,CaCO3在1000可分解得到高纯度CaO稍冷后,取出CaO立即放入干燥器,其原

7、因是_。四、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1.0分)13. 如图是初中化学常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X的名称是_。(2)实验室不使用催化剂就能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要制取纯度较高的O2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3)实验室制取O2、CO2、H2均可选择_(填字母)作为气体的发生装置。(4)请从这些装置中选并连接成一套组合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按照气体从左至右的流向,写出所选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_。(5)检验D装置中碱石灰是否变质失效的方法是_。14. 鱼浮灵【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2Na2CO33H2O2)】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增氧剂,溶于水后生成Na2CO3和H2O

8、2,能迅速增加水体溶氧量,某课外小组用右图装置探究促进H2O2分解的因素。【查阅资料】H2O2常温下分解很慢。NaCl溶于水解离出Na+和Cl-。Na2CO3溶于水解离出Na+和CO32-,CO32-与水作用使溶液呈碱性。【猜想与假设】1Na+促进H2O2分解。2溶液的碱性促进H2O2分解。【进行实验】探究一:分别进行下列3个实验(80mL蒸馏水中加入6.7g“鱼浮灵”,所得溶液中H2O2的浓度约为4%)。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结果pH溶解氧(mg/L)180mL蒸馏水6.965.68加“鱼浮灵”6.7g9.897.97280mL4%的H2O2溶液6.016.44加少量NaCl6.006.46再加少

9、量Na2CO38.149.11380mL4%的H2O2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9.2610.97【解释与结论】(1)根据实验1的实验结果,加入“鱼浮灵”后,液体的变化是_。(2)通过实验_,证明猜想1不成立。(3)证明猜想2成立的依据是_。探究二:向5个烧杯中分别加入80mL4%的H2O2溶液,再分别滴加NaOH溶液,测得不同pH下的溶解氧情况如下表所示。烧杯12345pH8.008.599.2910.4311.47溶解氧(mg/L)6.889.3013.8217.5713.15(4)探究二得出的结论是_。【反思与评价】(5)下列物质能加快H2O2分解的是_。AMnO2BNaClCNaOHDN

10、a2CO3(6)探究一中,实验2-与实验1-对比,溶解氧增大的原因是_。15. 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金属的性质时,将一段去除氧化膜的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静置,发现试管中有灰白色沉淀提出问题灰白色沉淀是什么?猜想假设珊珊认为灰白色沉淀为碳酸镁,其他同学认为不需要实验就能否定珊珊的猜想,理由是_月月认为由于反应后氯化镁的生成量偏多,灰白色沉淀为不能再溶解的氯化镁固体。丹丹认为灰白色沉淀为脱落的镁粉细颗粒。探究实验1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试管中的上层清液,加入适量的氯化镁固体_ 月月猜想错误取适量的灰白色沉淀,加入 _ 没有气泡冒出丹丹猜想错误基于以上探究与分析,原有猜想均遭到

11、了否定。探究实验2她们又另取灰白色沉淀放入试管中加热,无明显现象,将蘸有硝酸银溶液的玻璃棒伸入试管内,玻璃棒上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证明产生了_气体,再将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悬于试管口,试纸变_色。实验结论同学们请教老师后得知,足量的镁与稀盐酸反应时,溶液会经历从酸性到碱性且碱性逐步增强的过程,从而生成了碱式氯化镁沉淀。查阅资料碱式氯化镁存在多种组成结构,化学式通式可表示为Mgx(OH)yClzmH2O(其中2x-y-z=0,0m6)。碱式氯化镁受热能分解,生成MgO、H2O和上述气体。探究实验3为进一步确定碱式氯化镁的化学式,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若只通过测定装置C、D的增重来确定m,则装置的连

12、接顺序为a_(用接口处的小写字母表示)。(2)图中冷却玻璃管B能降低气体的温度,但不能液化水蒸气。若取消冷却玻璃管B后进行实验,测定的m值将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注意:若答对(3),(4)两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3)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中的空气,称取C、D的初始质量后,再持续通入N2,持续通入N2的原因是_(4)将20.65g的Mgx(OH)yClzmH2O放在加热装置中充分加热,完全分解后测得装置C、D分别增重3.65g和9g,则该碱式氯化镁的化学式为_。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锡中杂铅太多,入醋萃八九度,铅尽化灰而去”,铅与酸反应,属

13、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铁与硫酸铜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2.【答案】D【解析】解:A工业上提倡一水多用可以节约用水,不合题意; B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可以节约用水,不合题意;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可以防止水体污染,不合题意; D用浇灌代替喷灌会造成水的浪费,不利于节约用水,符合题意。 故选:D。根据已有的保护水资源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掌握保护水资源的措施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3.【答案】D【解析】解:A锰元素的汉字名称偏旁是“金”字,所以锰属于金属元素,故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内的数字为:25-2-8-2=13,故正确; C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该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故正确; D锰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