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第1节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8609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PPT 页数:105 大小:2.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第1节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5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第1节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5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第1节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5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第1节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5页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第1节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第1节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课件:第1节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高考 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新课标版 高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十一,第一节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专题十一,考 情 汇 锦,考 情 解 读,考 点 攻 略,巩 固 提 升,2,3,4,1,答案A解析悼:为哀伤。,一、考纲解读2016年高考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二、考情特点1考查形式(1)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要么是对某个实词提供四个备选项,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要么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后者是近几年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2)要求考生辨别词义差异。要么是比较不同句子

2、中字形相同的实词的意义,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的情况;要么是要求找出与现代汉语在意义上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即比较词语古今义的异同。2考情变化本考点在2015年之前一直是考查重点,但2015全国新课标卷并没有考查此考点,不过,此考点仍作为重点去备考。,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要包括考纲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生尚未接触到的文化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重点。,1一词多义“一词

3、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词的意义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来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容”是多义词,有名词和动词两种意思,此题中“以为容”即“以(之)为容”,据此推断“容”是名词,根据它有“容貌”的义项,可引申为“表象”的意思。故解释为“容纳”动词意错误。答案B,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

4、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这种情况容易给人造成错觉,望文生义,把它当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去理解,从而造成失误。如“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中的“形成”,“形”是名词,作主语,形势的意思;而“成”是动词,作谓语,形成的意思。但是现代汉语中“形成”是一个词。,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中的“次”应是“临时驻扎”的意思,犯了“以今义释古义”的典型错误。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确定并能够还原到原文中去。答案C,3通假字通假字主要有两种类型:(1)音近相通类:同音通假字,如“蚤”通“早”; 双声通假字,如“胡”通“何”; 叠韵

5、通假字,如“欲信大义于天下”的“信”通“伸”。(2)形近相通类:形声字与声旁通假,如“禽”通“擒”; 同声旁的形声字通假,如“拒”通“距”。,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禀”的意思应是“秉性、天性”,现代汉语中有“禀赋”一词;B、“娴”字意思与“娴熟”的“娴”相同,解作“熟习”;C、“直”同“值”,解作“价格、报酬”;D、“爨”,灶,烧火做饭。如“迨祖父异爨”(项脊轩志)。答案C,4偏义复词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只有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陪衬。例如:“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园”是种树的地方;“圃”是种菜的地方

6、。在此句中,只有“园”这个语素的意义,没有“圃”这个语素的意义,“园圃”是偏义复词。,偏义复词的类型有以下两种: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中的“异同”就是偏义复词,意义在“异”上,译为“不同”。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如“勤心事公姥,夜断不能寐”中的“公姥”,意义偏在“姥”上,译为“婆婆”。,解析本题考查偏义复词。A项的“奸”是求取,与“利”构成动宾关系,不是偏义复词。B项的“宴飨”都是宴请的意思,是同义复词。D项的“利病”是“利益和危害”,两个语素都有表义作用,也不是偏义复词。只有C项的“刺短长”,“刺”是指责,其宾语只能是“短”,不能是“长”,所以“短长”

7、是偏义复词。答案C,技巧攻略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常用方法:1代入检验法把解释的意思代入原文,联系上下文看其是否恰当,也不失为推断词义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此方法简单易操作,是推断文言实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2识别、推断通假法首先,当遇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如“欲信大义于天下”(隆中对)中的“信”就只能解释为通假字“伸”,文意才畅通。再如“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中的“取”字,解释为“拿取,夺取”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娶”。,3课文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的解释,

8、其实课文中已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例如,“扬州辟从事吏”同课文的“连辟公府不就”中的“辟”,“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同课文的“沛公不胜杯杓”中的“胜”。4语法分析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5语境推断法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义我们可借助这些语境推断。例如:“项伯许诺,谓沛公

9、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鸿门宴)句联系前面语境可知,项羽对刘邦的做法不满,要攻打他,这里是项伯对刘邦的劝告之语,可知“谢”是“道谦,谢罪”之意。句联系上文可知项羽赐给樊哙斗卮酒,因此这里的“谢”应是“感谢”之意。,6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势拔五岳掩赤城”(出类拔萃,超出)、“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接近)。括号内词语加点字的意义是我们平时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语句中加点的词义。,7语言结构推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

10、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据此进行判断。例如:追亡逐北(“亡”、“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腰”与“戴”对应,动词,佩戴),8修辞推断法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表达意思,有些词语因修辞而词义有变化,在理解词义时,要考虑到修辞的因素。例如,“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这里触龙两次说到死,一处说自己的死,叫做“填沟壑”,一处说太后的死,叫做“山陵崩”。“死”,是人所厌恶的,故不直言,而是委婉地说出“死”的意思。这里用了委婉的修

11、辞,理解时应注意。以上方法做题时需要灵活地加以综合运用。,答案A解析根本,基础。B版本,文本;奏章。C本来,原来;根本,主要。D推究,考查;课本,教材。,A相同,相同B不同,相同C相同,不同D不同,不同答案B解析考虑;精明;趁着;趁着。,答案B解析向学习。A跟随;听从,采纳。C依傍;参与。D官名;办事。,答案B解析本来。A坚持,坚决。C固然,诚然。D坚守。,答案A解析怜悯,同情。B可爱;C可惜;D可爱。,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论斥权幸大臣 论斥:论述斥责B愿置之坐右,以为龟鉴龟鉴:借鉴前事C请裁抑内侍,减节冗费冗费:不必要的开支D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 科率

12、:官府定额征购答案A论斥:论罪驱逐。,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B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C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D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答案D,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包拯洞悉犯罪心理,办案机制灵活。

13、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包拯使用“引蛇出洞”之计,引诱割牛舌者前来告状,抓住罪犯。B包拯清正廉洁,生活简朴。在端州为官没拿一块端砚回家。虽然地位高贵,但吃穿用度跟百姓一样。他对子孙也要求严格,警戒他们不许贪赃枉法。,C包拯关注民生,兴利除弊。他请求把用来牧马的民田还给百姓耕种;改革解州危害百姓的盐法,请求进行通行贸易;设置榷场进行买卖,减轻百姓负担。D包拯刚毅正直,不畏权贵。他改变旧制,透明办案,官吏不敢舞弊;他上奏罢免了三司使张方平,又判了继任者宋祁的罪,罢免了他,于是贵戚宦官都为之收敛。答案D解析“贵戚宦官都为之收敛”是包拯“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时候的事,与他“权御史中丞”时判罪罢免

14、张方平和宋祁无关。,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端州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_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_,答案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太守(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上贡朝廷的数目。按旧规矩,凡是告状不能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他跟前陈述是非曲直,办事官吏因此不敢欺瞒。,参考译文: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接受调遣,管理天长县。有个盗贼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牛主人来到(县衙)告状。包拯说:“(你)只

15、管回家去,杀了牛卖了它。”不久又有一人来到(县衙)告别人私自宰杀耕牛,包拯说:“(你)为什么割了别人家耕牛的舌头,又来告他的状?”这个盗贼感到很震惊,也很服气。(包拯)转到端州当知府,升为殿中丞。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趁着进贡大都敛取贡数几十倍的砚台,来赠送给当朝权贵。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当政满一年没拿一方砚台回家。,契丹在邻近边塞地区集结军队,边境州郡渐加戒备,命令包拯去河北调发军粮。包拯说:“漳河地区肥沃的土壤,百姓不能耕种,邢、沼、赵三州农田一万五千顷,一概用来牧马,请求把这些全都分给百姓。”听从他的意见。解州盐法规定使百姓困竭,包拯前去加以经营管理,请求一概与商贩流通交换

16、。包拯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多次论罪驱逐权贵得宠大臣,请求免去一切由内廷施予的不正当恩赐。又依次递上唐魏郑公的三条奏疏,希望放在座位右侧,作为借鉴。,召令暂时代理开封府尹,升为右司郎中。包拯在朝廷为人刚强坚毅,贵戚宦官因此而大为收敛,听说的人都很害怕他。按旧规矩,凡是诉讼都不能直接到官署(递交状子)。包拯打开官署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到跟前陈述是非,办事小吏因此不敢欺瞒。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榭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契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升任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包拯请求裁减内廷侍臣的人数,减损和节约浩大的开支,责成各路行政机构尽职尽业,御史府可以自行推荐属官,减少每年的休假日期,这些事情都得到了实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