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31文学综合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50540 上传时间:2020-03-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31文学综合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31文学综合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31文学综合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631文学综合之中国文学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填空题1 喻世明言的书名也称为_。【答案】古今小说【解析】明代冯梦龙在通俗文学方面最大的成就是“三言”的编著。“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又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三言”包容了旧本的汇辑和新著的创作,是我国白话短篇小说在说唱艺术的基础上,经过文人的整理加工到文人进行独立创作的开始。它是宋元明三代最重要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的总集。它的出现,标志着古代白话短篇小说整理和创作高潮的到来。 2 “春秋三传”指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

2、和_。【答案】春秋谷梁传【解析】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即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三书。 3 宋元小说话本文本大体由“入话_、“结尾”几个部分构成。【答案】“正话”【解析】宋元小说话本有一定的体制。其文本大体由入话(头回)、正话、结尾几个部分构成。入话是小说话本的开端部分。正话是话本的主体,情节曲折,细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正话之后,往往以一首诗总结故事主题,作为结尾。 4 明末“姑苏抱瓮老人”从“三言二拍”选取四十篇作品编成话本小说选集_。【答案】今古奇观【解析】明末,有署“姑苏抱瓮老人夕者,见“与“二拍”共200种,故从中选取40种成今古奇观。后三百年中,它就成为

3、一部流传最广的白话短篇小说的选本。 5 剪灯新话是_代的文言小说。【答案】明【解析】剪灯新话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共载传奇小说四卷二十篇,附录一篇。作者瞿佑。剪灯新话在洪武十一年就已编订成帙,以抄本流行。 6 白朴的墙头马上故事源自白居易诗_。【答案】井底引银瓶【解析】白朴的墙头马上是一部具有浓厚喜剧色彩的爱情戏。此剧的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一诗。白诗主要记述了一个婚姻悲剧: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了五六年,但被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逐出家门。在“始乱终弃”的社会风气中,白居易对这不幸的女子给予同情,并对世人提出“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的告诫。白朴在戏中所写的内容,大致

4、与井底引银瓶一诗相同,但它表现的思想倾向,则与原诗迥异。整个剧本,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它描绘女子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家长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 7 “七子之冠冕”是_。【答案】王粲【解析】王粲,字仲宣。他与孔融、徐幹、陈琳、阮瑀、应玚、刘祯并称“建安七子”。王粲善属文,代表作有登楼赋七哀诗等,被刘腮许为“七子之冠冕”(文心雕龙才略); 方东树评之为“苍凉悲慨,才力豪健,陈思而下,一人而己”(昭昧詹言卷二)。他的诗对后世也颇有影响,锺嵘诗品指出,潘岳、张协、张华、刘馄、卢谌等著名诗人皆源出于王案,连魏文帝曹丕也“颇有仲宣之体”。 8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是南戏作家_提出的

5、创作主张。【答案】高明【解析】元末高明提出“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强调作品的社会教育作用,努力尝试把戏剧“小道”提升到教育工具的地位。 二、简答题9 九歌的创作特点。【答案】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的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情怀的抒情诗。九歌的艺术特点主要有:(1)具有明显的表演性九歌是歌、乐、舞三者合一的,从九歌中人们能看到不少对舞乐的描述,如东皇太一:“扬袍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即是对当时歌、乐、舞同时表演的记录。九歌中既有独唱,又有对唱和合唱,如湘君湘夫人,男女双方互表心迹,对唱的痕迹

6、十分明显。无论是歌、乐、舞三者一体,还是巫与神分角色演唱,都具有一定的戏曲因素,是后世戏曲艺术的萌芽。(2)描写人物心理细腻深入九歌在描写人物心理方面十分细腻深入,除了那些一往情深的倾诉外,还叙写了一些细节,如湘君言:“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 ”由爱之深、思之切,而生焦虑疑惑之心,对痴情心态的描述可谓入木三分。此外,诗人善于用景物来衬托人物的心理状态。湘夫人云:“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凄清杳茫的秋景,构成了一个优美而惆怅的意境,成功地点染了抒情主人公的心境,被后人称为“干古言秋之祖”。山鬼中众多的景物描写:林深杳冥,白日昏暗,浮雨连绵,猿啾狖鸣,风

7、木悲号,那种压抑低沉的气氛,真切地表现了山鬼的孤独和绝望之情。(3)语言极富表现力九歌的语言自然清丽,优美而富有韵味,节奏舒缓深沉,不论是写情还是摹景,都能曲尽其态,有极强的表现力。在传达悲剧性的意境中,尤能低徊婉转,韵致悠长。后人赞曰:“激楚扬阿,声音凄楚,所以能动人而感神也。” 10简述宋元话本的艺术特色。【答案】宋元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次将白话作为小说的语言进行创作。宋元话本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1)注重趣味性和虚构“说话”是“说话人”赖以养家糊口的职业,所以必须尽一切可能来吸引听众。而听众听“说话”是为了娱乐,“说话人”要讲得有趣味才能吸引他们。因此,趣

8、味性就成了“说话”的第一原则。“说话”主要是叙述故事,而事实不一定有趣味。“讲史”所说,有许多都出于虚构,其故即在于此。所以,“说话”的追求趣味性是以虚构为基础的。(2)思想感情与市井民众相通由于要使听众市井民众感到有趣,“说话人”不但不能采取说教的态度,而且不能使话本中人物的感情、言行“高雅”得让市井民众无法理解和接受,而必须使听众对话本里的人物产生深刻共鸣,感同身受地关注其命运,从而兴味盎然地倾听“说话人”的演述。因此,话本中人物的感情、言行也正是市井民众在类似情况下所可能产生或向往的。(3)叙事描写趋于细腻现在所见元代刊印或编定的话本,有的叙事粗疏,只能勉强达意甚或词不达意; 有的则能显

9、示出大致的轮廓,偶尔也注意到细节; 有的描写则相当细腻,但可能经过了明代人的加工。11简述元杂剧兴起的原因。【答案】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等。代表作有窦娥冤汉宫秋西厢记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其结构上最显著的特色是,“四折一楔子”和“一人主唱”。元杂剧的兴起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原因:(1)市场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宋金元城市经济的发展为杂剧的兴盛准备了充裕的物质条件。城市经济的繁荣和艺术表演的社会化、商业化,是促使戏剧成熟与兴盛的必要基础。(2)农村戏剧演出的兴盛-一、填空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