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课件PPT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208499 上传时间:2017-06-03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课件PPT(9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辅导,南阳南石医院康复医学科周雨,考试内容与方式,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 随机分别抽取各站考试试题,分别完成各站考试。第一站:纸笔作答,病例分析。第二站:在体检者身上或模拟人上进行体格检查和中医、西医临床技术操作。第三站现场口述,中医、西医临床问题答辩,辅助检查结果临床判读。,考试时间与分值,考试时间与分值,第一站考试,病 例 分 析,试题内容、要点:,提供一个病例资料,要求考生完成:1、中医疾病诊断(3分)2、中医证候诊断(3分)3、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 (4分)4、中医类证鉴别(根据提示) (3分) 5、中医治法(2分)6、方剂名称(2分)7、药物

2、组成及剂量、煎服法(3分),样题示例,答题卡,评分标准,样题解析(例一),孙某,女,62岁,退休。2015年9月7日初诊。 患者二天前因误食变质不洁食物,而致腹痛阵作,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逐来就诊。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答题要求:1、要求与泄泻相鉴别 2、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 成书面分析。 考试时间:60分钟(包括2题病例分析),参考答案:,1、中医疾病诊断:痢疾(3分) 2、中医证候诊断:湿热痢(3分) 错了,全额扣分,参考答案:,3、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4分) (1)有不洁饮食史,腹痛,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多,泻下赤白脓血便属痢疾病

3、。 (2) 粪便黏稠如冻,腥臭难闻,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痢。 (3)饮食不洁,酿成湿热,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损伤。病位在肠。病性属实属热。 病的概念、该证型的特征(主症、兼症、舌脉特征)、该证型的病因病机,参考答案:,4、中医类证鉴别:(3分) 本病需与泄泻鉴别,二者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多。但泄泻无里急后重,无脓血便可资鉴别。 鉴别的理由(共同的临床表现)、鉴别要点(各自特征性的临床表现)5、中医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2分) 内容正确即可 6、方剂名称:芍药汤加减(2分) 错了,全额扣分,参考答案:,7、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黄芩12克

4、黄连9克 芍药15克 甘草9克 当归12克 木香10克 槟榔15克 大黄9克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基本正确,无原则错误即可,样题解析(例二),李某,女,48岁,已婚,干部。2015年2月15日初诊。患者以往月经尚正常,经量中等,无痛经。近半年来,月经周期紊乱,有时2、3个月一行,有时10、20天一行,或量多如崩,或淋漓量少,持续半月余不净,经色暗淡。质清稀,伴腰脊痠软.舌暗淡,苔白润,脉沉细。答题要求: 1、要求与经间期出血鉴别 2、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 面分析。,参考答案:,1、中医疾病诊断:崩漏(3分) 2、中医证候诊断:肾气虚证(3分)3、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

5、病因病机分析): (4分) (1) 以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淋漓不净为主征,故诊断为崩漏。 (2)经血量多,或淋漓不净,经色暗淡,质清稀,伴腰脊痠软,舌暗淡,苔白润,脉沉细,辨证为肾气虚证。 (3) 经断前后,肾气虚衰,封藏失司,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参考答案:,4、中医类证鉴别: (3分) 与经间期出血鉴别:崩漏与经间期出血都是非时而下。但经间期出血发生在两次月经中间,颇有规律,且出血时间仅2、3天,不超过7天左右自然停止。而崩漏是周期、经期、经量的严重失调,出血不能自止。,参考答案:,5、中医治法:补益肾气,固冲止血。 (2分)6、方剂名称:加减丛蓉吐丝子丸加党参、黄芪、阿胶。 (2分)7

6、、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3分) 熟地15g 丛蓉15g 吐丝子12g 覆盆子15g 当归12g 枸子12g 桑寄生12g 艾叶炭12g 党参12g 黄芪15g 阿胶9g(烊化)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解析(例三),钟某,男,62岁,已婚,矿工。2016年1月25日初诊。患者长期从事井下工作,十年来反复咳嗽,咯吐涎沫,动则气短。现症:咳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口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动则喘甚,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数。舌质淡,脉虚弱。答题要求: 1、要求与肺痈鉴别。 2、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 分析。,参考答案:,1、中医疾病诊断:肺痿(3分) 2 、中

7、医证候诊断:虚寒证(3分)3、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4分) (1)以咳吐涎沫,短气不足以息为主症,故诊断为肺痿。 (2)咳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口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动则喘甚,头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数。舌质淡,脉虚弱。辨证为虚寒证。 (3)长期接触职业粉尘,损伤肺气,肺气虚寒,气不化津,津反为涎,停聚娇脏,而引发本病。,参考答案:,4、中医类证鉴别: (3分) 肺痿与肺痈均可出现咳嗽咳痰,肺痿以长期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多数虚症。肺痈以咳则胸痛、咳痰腥臭,甚则咳吐脓血为主症,属于实证。肺痈失治久延。可转化为肺痿。,参考答案:,5、中医治法:温肺益气。 (2分)6、方剂

8、名称:甘草干姜汤或甘草生姜汤加减。 (2分) 7、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3分) 甘草9g 干姜6g 人参9g 白术12g 茯苓12g 桔梗12g大枣5枚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解析(例四),王某,男,32岁,未婚,工人。2015年11月18日初诊。患者十天前出现右下肢大腿外侧刺痛,继而局部出现红斑丘疱疹,经治疼痛稍减。现症:右大腿外侧轻度刺痛,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查体:右大腿外侧成簇水泡,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皮损色淡,疱壁松弛;舌质淡,苔白,脉沉缓。答题要求: 1、要求与热疮鉴别。 2、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 分析。,参考答案:,1、中医疾病诊断:蛇串

9、疮 (3分) 2、 中医证候诊断:脾虚湿蕴证(3分) 3、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4分) 患者右大腿外侧刺痛,继而出现成簇水泡,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诊断为蛇串疮 。 皮损色淡,疱壁松弛,伴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脉沉缓。辨证为脾虚湿蕴证。 本病由于脾虚运化失司,湿浊内蕴,蕴久化热,外泛肌肤,阻于经络所致。,参考答案:,4、中医类证鉴别: (3分) 本病好发于腰肋部、胸部或头面部,皮损为簇集成群的红色斑丘疹,继而出现粟米至黄豆大小水泡,累累如串珠,集集一处或数处,排列成带状,多发于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热疮多发生于皮肤黏膜交界处,皮疹为针头大小到绿豆大小的水泡,

10、常为一群,一周左右痊愈,但易复发。,参考答案:,5、中医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2分)6、方剂名称:除湿胃苓汤加减(2分)7、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3分) 苍术9g 厚朴9g 陈皮9g 猪苓9g 茯苓9g 泽泻9g 白术9g 防风9g 山栀子9g 肉桂9g 牛膝9g 黄柏9g 卑薢9g 车前草9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解析(例五),汪某,男,65岁,已婚,退休。2015年8月7日初诊。患者2天前因长途骑车劳累受风而出现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伴有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关节酸痛,无发热,无意识丧失,舌苔薄白,脉浮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2年。答题要求: 1、要求与痉证

11、相鉴别。 2、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 分析。,参考答案:,1、中医疾病诊断:中风 (3分) 2、 中医证候诊断:风痰入络证(3分) 3、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4分) 以口角歪斜,言语不利为主症,故诊断为中风,无神志改变,故属中经络。 口角歪斜,言语不利,口角流涎,肌肤不仁,手足麻木,关节酸痛,舌苔薄白,脉浮数,辨证为风痰入络证。 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参考答案:,4、中医类证鉴别: (3分) 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但痉证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昏,而后可以出现抽

12、搐。痉证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痉证患者无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等症状。5、中医治法:祛风化痰通络(2分)6、方剂名称:真方白丸子加减 (2分),参考答案:,7、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3分) 半夏9g 南星9g 白附子6g 天麻9g 全蝎3g 川乌9g 木香15g 枳壳15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解析(例六),朱某,女,32岁,已婚,农民。2015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从小体质较差,加之经常从事体力劳动,2月前出现咳嗽少痰,痰中带血,于今日来诊。症见呛咳气急,痰少质粘,时咳鲜血,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夜眠盗汗。舌干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答题要求: 1、

13、要求与虚劳鉴别。 2、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 分析。,参考答案:,1、中医疾病诊断:肺痨(3分) 2 、中医证候诊断:虚火灼肺证(3分)3、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 (4分) (1)以咳嗽少痰,痰中带血,潮热,盗汗为特征,故诊断为肺痨。 (2)痰少质粘,时咳鲜血,口干咽燥,午后潮热,五心烦热,骨蒸,夜眠盗汗,形体消瘦,舌干红,苔薄黄而剥,脉细数,辨证为虚火灼肺证。 (3)素体虚弱,肺肾阴虚,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参考答案:,4、中医类证鉴别: (3分) 与虚劳鉴别:肺痨具有传染性,是一个独立疾病,有其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虚劳病缘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症

14、侯的总称。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病理主要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参考答案:,5、中医治法:滋阴降火。 (2分)6、方剂名称:百合固经汤合秦艽鳖甲散加减。 (2分) 7、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3分) 沙参15g 麦冬15g 生地9g 玉竹15g 白及12g 百部12g 百茅根9g 贝母12g 五味子9g 鳖甲10g 甘草6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样题解析(例七),朱某,女,48岁,已婚,职员。2016年2月23日初诊。患者昨天外出未注意保暖,回家后即出现头痛,连及项背,有拘急收紧感,伴有恶风畏寒,遇风头痛尤剧,口不渴,无发热,无咳嗽流涕,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答题要求: 1、要求与眩晕相鉴别。 2、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 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