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668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4810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668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668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668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668文学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大众文学【答案】大众文学是现代文学中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或通俗性的文学的总称。大众文学和“纯文学”相对应,在商品经济流通过程中,侧重于追求群众趣味,注意消遣性和娱乐性。现代题材小说、传奇小说、剑侠小说、冒险小说、侦探小说、打斗小说、政治小说、言情小说、推理小说、科学幻想小说等,在广义上都可以列为大众文学。 2 创作动机【答案】创作动机是指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活动的一股内在动力。创作动机作为文学创造活动的内驱力,它的产生和运动是作家极为复杂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在文学创造过程中的表现。文学创造是一种艰苦的行

2、为活动,因而文学创作动机的产生,和作家相对强烈的内在需要分不开。文学创作动机可以分为远景动机、近景动机; 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高尚动机、卑下动机; 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等多种类型。 3 S/Z【答案】S/Z是法国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家罗兰。巴尔特的重要著作。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一定程度上抛弃了他原来所奉行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方法,不再把文本看作封闭的静态结构,而视其为能够给读者以再创造的想象的、开放的、动态的意象,这在方法论上开始了后结构主义潮流。巴尔特认为,文学作品是山五种信码构成的:释义信码、寓意信码、象征信码、选择信码、文化信码。这些信码组成一种多义性网络。 4 滋味说【答案】滋味说是中国古

3、典美学关于艺术美感的理论,语出南朝齐梁时钟嵘诗品序:“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滋味”就是“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即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去创造鲜明的艺术形象。钟嵘认为诗歌是否具有美感魅力是艺术品评的标准,主张从美感辨味进行作品赏析,要求诗歌创作应“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具有艺术的感染力。 5 陌生化【答案】陌生化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是西方“陌生化”诗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西方“陌生化”诗学的成熟标志。陌生化理论强调的是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陌生化的基本构成原则是表面互不相关

4、而内里存在联系的诸种因素的对立和冲突,正是这种对立和冲突造成了陌生化的表象,给人以感官的刺激或情感的震动。 二、简答题6 怎样理解“真、善、美”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答案】(1)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以内在尺度创造艺术真实,要义是求“真”,体现为“历史理性”。作为实践活动,文学创作探索伦理问题,其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并激发、美即文学创造的价值原则。(2)真善美是文学创造活动中“三位一体”的价值结构,它们相互融通,属于人类三个根本的精神世界:认识、伦理和世界。(3)“真”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的基础,是与“善”“美”共生共存的审美化的真实; “善”是高尚的品格和利他的取向

5、,求真是尚善的基础,没有真,善就流于无历史内容的虚伪的“爱的吃语”; 真和善的表现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在追求真和善的同时,还要完成美的创造; 作为文学创造的审美追求,“善”是其价值结构的核心,不是善的就不可能是“美”的,并且“善”与“美”的存在和呈现都要以“真”为根据和基础。因此,真善美及其统一便构成了文学创造审美追求的价值追求。 7 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 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答案】(1)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鲜明的特征性鲜明的特征性主要指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其鲜明性来自两个层面:a. 具有一种别人不具备惟他才有的、能贯穿其全部活动和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b. 表现和形成总

6、特征的局部特征,如特征性的人物语言、特征性的生活细节、特征性的场景等等。富于艺术魅力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就是人物性格所显示的生命魅力。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a. 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侧面的丰富与多彩。b. 典型人物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这是艺术魅力的内在实质,即一个典型所寄托的人性深度、历史真实的深度、作家的人格深度和理想的深度。从这里辐射出无穷的艺术魅力,每点都有它深刻的道理。(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环境是指形成人物性格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客观条件,人物性格往往是环绕着他的典型环境的产物。典型环境不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基础,而且还逼迫着人物的行动,制约着

7、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典型人物在环境面前也并非永远处于被动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对环境发生反作用。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是一个互相依存的关系,失去一方,另一方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同“环境”也是一个相对性范畴,例如,对于贾宝玉来说,包括林黛玉在内的所以人物都属于他所生存的环境; 而环绕林黛玉的环境,亦应自贾宝玉始。 8 怎样理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性质?【答案】文学批评是以文学作品为中心而兼及一切文学活动和各种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表明了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那种普遍社会属性。这种社会属性从根本上说是由批评对象的性质和批评本身的效能决定的。(1)从批评对象来说作为主要对象的文学作品,不管诗歌

8、、散文,还是小说、剧本,都是精神创造的产物,都是一种意识形态话语。正是文学作品的这种规定性,决定着文学批评必须对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作出评价,从而也决定了文学批评必然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方一式而对文学及社会生活特别是社会意识形态产生深刻的影响。尽管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并不是惟一的价值,还有其他如美学的、历史的、文化的价值等,但这些价值都与意识形态价值密切相关,或者自己本身也就是一种意识形态。(2)从文学批评的效能来说文学批评也表现为一种意识形态评价,这种效能性的表现可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文学批评是一种与一定社会意识形态深刻联系的批评话语,它运用这种话语来判断文学作品的意识形态价值,从而决

9、定其相应的态度。这种话语的运用,除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依据外,还总是与政治、道德、法律、宗教等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不能不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文学批评通过对文学思潮、文学运动的评估,对文学批评自身的检讨,以及对其他文学现象的衡定,也表现出它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效能。对文学现象的这种评价,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论争,是主张什么、反对什么的交锋,具有一种尖锐的对抗性。这种尖锐的对抗性往往是社会政治斗争、思想斗争在文学批评活动中的反映。这种反映在涉及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时特别明显。纯艺术、纯科学或纯客观的文学批评是没有的。文学批评作为意识形态评价的效用,还表现在它通过这种评价所肯定的价值取向影响和造就文学新人,挟持有利于确立一定意识形态领导地位的创作和批评队伍,特别要使批评者成为具有一定权威的人,以尽可能发挥其在意识形态评价上的作用。 三、论述题9 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何在?【答案】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造中的意义:(1)意识和无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意识是指作家以清晰的理智有意地调动、分析、综合材料,使之成为有机的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