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633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41891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633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633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633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633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简答题1 简述洛克的绅士教育论。【答案】洛克是英国著名的实科教育和绅士教育的倡导者,认为一国之中绅士教育是最应该注意的。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很快就都上正轨了。(1)绅士教育论的观点:绅士教育是指贵族子弟的教育,主张把他们培养成为身体强健、举止优雅、有德行、智慧和才十的事业家;每个绅士的身体必须适应一个事业家在对外开拓活动中可能遇到的艰苦环境,身体强健的主要标准是能忍耐劳苦,而学会忍耐劳苦的原则是要从小逐步养成习惯;道德观念来自教育私生活环境,“善行”就是能带来幸福和利益、能达到个人目的的行为。德行比知识更重要

2、;理性的指导、克制自己的欲望是一切道德与价值的重要标准及其基础;具体论述了诚实、智慧、勇敢、仁爱等美德,但尤其重视“礼仪”。讲究礼仪就是整个外表和举止要优雅有礼,并视社交对象与环境灵活自如地表现自己。(2)评价:洛克的教育思想以其世俗化、功利性为显著特点,他的思想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对英国以及西欧教育的规范化作出了贡献,但他的教育思想局限于绅士教育而缺乏民主性。2 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著名的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的作品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人。(1)个性全

3、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提出针对当时苏联学校教育的弊端,提出了和谐教育的思想。(2)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要求和谐教育要求不要以分数取人,不要只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内容。(3)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的内容学校教育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地提出了普通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他的学校教育的理想,即:“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全面和谐的发展。意味着劳动与人在各类活动中的丰富精神的统一,意味着人在品行上以及同他人相互关系上的道德纯洁,意味着体魄的完美、审美需求和趣味的丰富及社会和个人兴趣的多样。和谐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为

4、了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就必须深入地改善整个教育过程,实施和谐的教育。学校要创造一些条件和相应的环境,使学生的天赋才能和业己形成的内在的精神财富得以充分表现,要把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与他参加改造客观世界的表现和自我教育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观点出发进行教育。要实现全面发展,就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相互交织使这几个方面的教育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过程。(4)影响苏霍姆林斯基曾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的教育理论对70年代和80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例如,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就接受了苏霍姆林斯基关

5、于教育和教学工作整体性的观点,将全面和谐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学校理想的观点。70年代和80年代在苏联出现的一批紧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教育理论探讨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师,像阿莫纳什维利等人,也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间的良好合作、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强烈影响。 3 简述在教学方法方面,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缺陷和合理因素。【答案】(1)在教学方法上面,杜威提出了思维与教学方法的教育思想。他的思维是反省思维,意指对某个经验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思考,其功能在于求得一个新情境,把困难解决、疑虑排除、问题解答。由十思维起于不确定的、有问题的情境,培养思

6、维能力首先要提供合适的情境,他认为经验、活动性的课程恰恰能提供这种情境的条件,由此,他把思维五步法直接运用到教学方法上,形成了教学的五个步骤:学生要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一一要有一个对活动本身感兴趣的连续的活动;在这个情境内部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思维的刺激物;他要占有知识资料,从事必要的观察,对付这个问题;他必须负责有条不紊地展开他所想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要有机会和需要通过应用检验他的观念,使这个观念意义明确,并让他自己发现它们是否有效。(2)杜威教育思想的主要缺陷有:知识的地位问题。他强调知识的重要性,但将知识的获得、发展从属于智慧的培养,从属于探究的过程。而他又讲探究、思维要以知识为

7、基础,对这个知识来源的解释,让他陷入了矛盾之中。同时对于怎样获得系统知识问题,杜威也一直没有解决好。认识的途径问题。认识途径过于单一,只强调科学的方法,并没有证明依靠科学方法可以解决认识方面所有的问题。解决问题与获取知识二者也并不总是一致的。问题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杜威将思维过程、经验改造过程、知识获得过程皆与解决问题相联系,但问题并不是无处不在,并且不一定都能找到答案; 同时,教育的任务有很多,不能只限制在问题的解决上。(3)杜威教育思想的合理因素:他认为科学思维的方法是革除社会弊端、实现社会理想的重要手段,拥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可以逐步减少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批评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机械呆板,

8、要求教学方法适应儿童特点,注意创造条件引导儿童主动地探索和思考。 4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教育改革。【答案】(1)“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大规模的学校改革,颁布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教育基本法的主要内容有:a. 确定教育必须以陶冶人格为目标,培养和平的公民及社会的建设者;b. 全体国民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尊重学术自由,培养国民的理智;c. 公立学校禁止宗教教育;d. 教育机会均等,男女同校;e. 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等。学校教育法是教育基本法的具体化。其主要内容有:a. 废除中央集权制,实行地方分权;b. 采取“六三三四”单轨学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c. 高中以实施普通教育和

9、专门教育为目的;d. 将原来的多种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统一成为单一类型的大学等。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的颁布,否定了战时军国主义教育政策,为战后日本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2)进入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1971年,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综合扩充、整顿的基本措施的咨询报告,对于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的改革影响较大,成为日本20世纪7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是日本继明治初期和战后初期两次重大改革之后的“第三次教育改革”的主要依据。1977年,日本文部省颁布了关于改善中小学教学计划的标准和小学初中教学大纲。1978年,又颁布了高中教学大纲。(3)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教育改革。1984年,日本成立了“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教育改革推进本部”,二者成为推进日本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领导机构。其中“临时教育审议会”1987年的咨询报告最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提出教育改革应重视个性的原则、国际化的原则、信息化的原则和向终身教育体制过渡的原则。“临时教育审议会”还提出了具体的改革建议,其中主要有完善终身教育体制; 改革中小学教育体制,强调按照灵活、多样、柔性化的观点改革学制; 加强道德教育和体育; 推进高等教育和师资培训等内容。 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