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40744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传播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概念题1 刻板印象【答案】刻板印象是李普曼在他的代表作舆论中提出的概念,又称刻板成见,这个概念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所持的固定化,简单化的观念和印象,这种观念或印象通常伴随着对该事物的价值评价和好恶的感情。刻版印象可以为人们判断事物提供简便的参考标准,但也阻碍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个人有个人的刻板印象,一个社会也有其社会成员广泛接受的通行的刻板印象,因此,它也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手段。 2 噪音【答案】噪音原为无线电通信领域的用语,指电波载传输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物理干扰,在引入到传播学研究中后,它指在传播

2、过程中对讯息以及传达、反馈过程中各个环节产生干扰的障碍因素。噪音的概念最早由香农提出,后由德弗勒做了进一步扩展。噪音的存在会使传播的信息发生衰减或失真现象,如电视节目信号播出后发生图像扭曲、声音断续等现象。社会传播的过程中也有噪音干扰现象,如虚假、捏造、歪曲的信息等,社会传播中消除噪音干扰的主要做法有加大正面信息的传播量和传播次数、揭露虚假信息等。 3 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答案】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是指选择采用陈述的方法,通过或真或假、清晰的或糊涂的、合法的或者不合法的叙述,对一个观念、计划、人或者产品做尽可能好或者尽可

3、能坏的说明。例如引用电影评论的电影广告,引语都经过小心选择,只用最有利最好听的语言。这种宣传方法与语义学上的偏向技巧基本上是一样的。“洗牌作弊法”也是把关人概念的雏形。 4 G .H. 米德、乔治赫伯特米德【答案】乔治赫伯特米德(GeorgeHerbertMead , 1863-1931)是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其主要成就是符号互动论和“主我与客我”理论。米德认为,人类传播通过符号及其意义的交流而发生,因此可以通过认识人们用于交流的符号及人们如何赋予这些符号以意义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米德在研究人的内省活动时发现,自我意识对人的行为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

4、作用的两个方面: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 ); 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 )。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5 反馈【答案】反馈是指受传者对接收到的讯息的反应或回应,也是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反作用。获得反馈讯息是传播者的意图和目的,发出反馈讯息是受传者能动性的体现。反馈是体现社会传播的双向陛和互动性的重要机制,其速度和质量依媒介渠道的性质而有不同,但它总是传播过程不可或缺的要素。 6 传播学经验学派【答案】传播学经验学派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学派,一也称传统学派。主要代表学者有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克拉帕、施拉姆

5、等。这个学派主要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经验性实证方法研究传播现象,因而被称为经验学派。主要研究领域和理论有:传播过程模式研究、说服与态度改变研究、“传播流”研究、先有倾向理论、选择性接触理论、补强理论、意义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等。由于该学派的主要理论观点强调大众传播效果和影响的有限性,又被称为“有限效果理论”。20世纪70年代以后该学派受到了批判学派的激烈批评,研究视角有所改变,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等较强调传媒影响力的理论。 7 媒介即信息【答案】“媒介即讯息”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其含义是: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

6、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麦克卢汉曾说:“正是传播媒介在形式上的特性一一它在多种多样的物质条件下一再重现一一而不是特定的讯息内容,构成了传播媒介的历史行为功效。” 8 沉默的螺旋【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最早是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一一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通

7、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几个要点: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一一舆论的诞生。 9 大众传媒的麻醉功能【答案】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认为,现代大众传播具有明显的负面功能。它将现代人淹没在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的滔滔洪水当中,人们每天在接触媒介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8、和精力,降低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他们在读、在听、在看、在思考,但是,他们却把这些活动当做行动的代替物。他们有知识、有兴趣,也有关于今后的各种打算,但是,当他们吃完晚饭、听完广播、读完晚报以后,也就到f 睡觉的时间了。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把这种现象称为大众传播的“麻醉作用”,认为过度沉溺于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地失去社会行动力,而满足于“被动的知识积累”。 10李普曼【答案】李普曼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和新闻工作者,同时也是一位在传播学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学者。由于长期从事新闻活动,他很早就注意到了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舆论、自由与新闻等论著中,李普曼不仅对新闻的性质及

9、其选择过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提出了两个重要概念,即“拟态环境”和“刻板印象”。“拟态环境”的概念阐述了现代社会“环境的双重性”和大众传播对现代人行为的影响,开创了今天被称为议程设置的早期思想。李普曼特别强调大众传播的力量,认为大众传播不仅是“拟态环境”的主要营造者,而且在形成、维护和改变一个社会的刻版成见方面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李普曼是较早探讨了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的学者之一。 二、简答题11说说传媒社会学中,“破碎的镜子”的本质意义。【答案】传媒社会学中,“破碎的镜子”的本质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传媒对世界的反映是选择性告知的。(2)传媒只讲述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并不一定是

10、最重要的。这些选择性意味着传媒塑造并控制着受众的知识和对问题的理解。(3)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来源于传媒传递给他们的信息,如果这些信息是不完全的,是具选择性的,那么人们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也就是不完整的。所以传媒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够界定人们对社会现实的认知。传媒通过控制人们接收的信息来达成这一结果。 12传播过程具有哪些特征?【答案】传播过程具有以下特征:(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传播过程的运动特点在形式上体现为有意义的符号组合(讯息)在特定渠道中的流动,在实质上则是传播者与受传者的意义或精神内容的双向互动,即作用与反作用。(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传播过程的序列性表现为传播过程中各环节和因素的作用备有先后次序,按照讯息的流向依一、概念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