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32386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7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长期菲利普斯曲【答案】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垂直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此时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货币主义者)提出,在工资谈判中,工人们关心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货币工资。当通胀率不太高,工人没有形成通胀预期的话,那么,通胀与失业确实会有替代关系,但物价变动和就业变动(从而失业率变动)的替代关系只会是短期内存在。随着时间推移,工人们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以补偿通胀给自己造成的损失。于是,用通胀换取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就没有效果,政府如果要降低失业率,就必须采取超过预期的

2、通胀率的政策,使工资增长再次滞后于物价上涨,使厂商因实际工资下降而愿增雇工人,这样,更高的通胀率与失业率产生一定交替关系,这在菲利普斯曲线图形上表现为曲线向右上移动。这样的过程不断继续下去,即工人不断形成新的通胀预期,使换取一定失业率的通胀率越来越高,一条条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上移动,最终演变成1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这条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它之所以叫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由于它表示,在长期内,失业与通胀间不存在相互交替的关系,这种替代关系只存在于短期。 2 新凯恩斯主义【答案】新凯恩斯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的共同特征是继承凯恩斯主义传统,把失业

3、问题作为研究主题; 与凯恩斯主义不同的是,他们力图从微观层面上,即从工资、价格和利率豁性上去寻找劳动市场、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不能出清的原因。一般来说,新凯恩斯主义者都接受以下四个命题:(1)私人经济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经济由失衡走向均衡的自动调整过程是缓慢的;(2)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3)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是存在的;(4)政府为稳定经济进行干预的政策是有效的。 3 均衡产出【答案】均衡产出是指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也就是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在两部门经济中,总需求由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构成,于是均衡产出可用公式表示为:y=c+i。c 、i 分别代表计划消费、计划投资

4、数量,而不是国民收入构成公式中实际发生的消费和投资。对均衡产出这一概念可以用图来表示。 图 均衡产出的决定在图中,纵轴表示支出,横轴表示收入,从原点出发的45线上的各点都表示支出和收入相等。当总收入大于总支出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大于零,企业会削减生产。反之,当总收入小于总支出时,非意愿存货投资就小于零,企业会扩大生产。上图中,B 点对应的产出水平即为均衡产出。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时经济社会达到均衡。在这个模型中,存货在调整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上图可以看出,非计划存货投资是一种产量调节机制,不是价格调节机制。 4 滞胀与通货紧缩【答案】(1)滞胀指经济处于高通货膨

5、胀率、高失业率和低经济增长率同时并存情况下的状态。滞胀最初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状态超出了凯恩斯主义和菲利普斯曲线所能解释的范围。菲利普斯曲线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是并存的,但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相互交替的关系。滞胀现象表明通货膨胀和失业不旱交替关系,因此凯恩斯主义政策不能调整滞胀状态。(2)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负担加重、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使总需求下降,从而出现供给大于需求,于是物价水平显著、持续地下降。 5 棘轮效应【答案】棘轮效应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J.S

6、.Duesenberry )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杜森贝利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不易随收入的降低而减少,即卜去容易下来难。 消费,以致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主张消费是可逆的,即绝对收入水平变动必然立即引起消费水平的变化。针对这一观点,杜森贝利认为这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消费决策不可能是一种理想的计划,它还取决十消费习惯。这种消费习惯受许多因素影响,如生理和社会需要、个人的经历、个人经历的后果等。特别是个人在收入最高期所达到的消费标准对消费习惯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 二、简述题6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

7、主要差异何在?【答案】(1)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简介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欧文费雪提出了交易方程式,也被称之为费雪方程式。费雪认为,假设M 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V 为货币的流通速度,P 为价格总水平或价格指数,Y 为一国的实际国民收入,则有:Py=MV或。从这个方程看,P 的取值取决于M 、V 和y 这二个变量的相互作用。费雪分析,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 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 V 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 实际国民收入Y 取决于资源、技术条件,在充分就业的状态下,不可能发生大的变化。因此,P 的值特别取决于M 数量的变化。费雪虽然更多地注意了M

8、对P 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也就是说,由于Py=MV,则。这说明,从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考察,全社会一定时期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交易量与所需要的名义货币量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这个比例是。以马歇尔和庇古为代表的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问题时,重视微观主体的行为。他们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决定人们持有货币多少的,有个人的财富水平、名义收入、利率变动,以及持有货币可能拥有的便利等诸多因素。但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对每个人来说,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保持着一个较稳定的比例关系;

9、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M=kPy,式中,Y 表示实际总收入,P 表示价格水平,k 为经常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需求总量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M 为名义货币需求,该式就是有名的剑桥方程式。(2)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的主要差异费雪方程式和剑桥方程式有相同的公式,而且它们所企图说明的内容也是相同的,即: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数量关系,物价水平的高低,取决于货币数量的多少,二者成正向关系。实际上,两个方程式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对货币需求分析的侧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而剑桥方程式侧重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和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拥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这个存量占收入的比例。所以,对费雪方程式也有人称之为现金交易说,而剑桥方程式则被称为现金余额说。两个方程式所强调的货币需求决定因素有所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反过来,在交易商品量给定和价格水平给定时,也能在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下得出一定的货币需求结论。而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进行分析的产物。出于种种经济考虑,人们对于拥有货币存在满足程度的问题; 拥有货币要付出代价,比如不能带来收益的特点,就是对拥有货币数量的制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