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710汉语言基础(含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30590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710汉语言基础(含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710汉语言基础(含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710汉语言基础(含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710汉语言基础(含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之语言学纲要考研强化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仿译词【答案】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其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 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语素和组合方式)也移植过来。例如,“黑板”(英:black board)“铁路”(英:railway ,法:Ferroviaire ) 2 腭化【答案】腭化是语音同化现象的一种,指舌面音以外的辅音发音时因受高元音影响,舌位抬高,舌面靠近硬腭使发出的音成为舌面音或具有舌面音色彩的现象。腭化使气流通道变窄,增加擦音成份,塞音腭化后常带有塞擦音色彩。如北京话n、l等声

2、母在高元音i之前时,就会产生愕化现象。在历时平面,普通话的3个舌面音声母两套声母受高元音iy的影响而腭化演变来的。 3 舌尖音【答案】舌尖音指舌尖顶住或者接近门齿、齿龈、硬腭而发出的辅音,包括舌尖前音、舌尖中音和舌尖后音。舌尖前音有z 、c 、s ,舌尖中音有d 、t 、n 、l ,舌尖后音有zh 、ch 、sh 、r 。4 亲属语言【答案】亲属语言是指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处于完全分化的社会条件下的,且使用者人同为不同语言的几种独立的语言。亲属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有一定的共同特点和对应关系。语系、语族、语支都是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建立的,称为亲属语言。例如,汉语和藏语、壮语、苗语,它们

3、同出一源,是亲属语言。单一社会在地域上的分化如果进一步加剧而形成完全的分化,则方言就进一步发展为亲属语言。 5 语素【答案】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也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根据语音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例如,“马”是单音节语素,“葡萄”和“歇斯底里”是多音节语素。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和词缀,例如,“石头”中“石”是词根,“头”是词缀。就是古汉语和二、简答题6 举例说明什么是指示语。【答案】指示语是话语中跟语境相联系的表示指承信息的词语,也就是说涉及到话语所谈论的事物、事件以及它们在时空中的存在方式、运动方式等问题。主

4、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人称指示语人称指示语在语言中表现为一、二、三人称。在话轮中,有若干语用表现第一话轮开始时,发话人可通过使用人称指示中的呼语为下一话轮选定对话人,而且话语本身会表达出一个或多个言语行为。有时,当发话人的话轮由对话人接过去时,如果发话人的话语中有指示语,则该指示语在第二话轮中要作相应的改变。(2)时间空间指示语这类指示语表承话语中关于时间或者空间的信息。空间指示语是话语中关于方位、处所的指示,又称地点指示。(3)社交指示语社交指不是用来指明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或发话人和所谈及的人(第三方)之间的社会关系的。社交指不体现在交际双方所使用的语言形式之中,凡是能表明发话人和受话

5、人或第三方之间社会关系的语言形式,都是社交指示语。从中可以判别出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来:是平等关系还是权势关系; 是关系亲近还是关系疏远; 是异性关系还是同性关系,等等。如第二人称单数通称形式“你”和尊称形式“您”的运用就反映出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关系。 7 举例分析汉语和英语中表达“时”的语法手段。【答案】(1)汉语表达中“时”的语法手段汉语表达“时”的语法范畴主要采用词汇手段。“来着”、“了”、“过”表示过去时,如“四点的时候我正吃饭来着”、“他去了北京了”、“我去过天安门”。“着”表示进行时,如“我正吃着饭呢”。“将”表示将来时,如“他将回北京”。(2)英语表达中“时”的语法手段附加在词上

6、附着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词尾。最常见的词形变化如英语动词worked 即是在work 后附加词尾一ed 表示过去时。内部屈折通过词根内部的语音形式变化来构成语法形式,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手段。如元音代替sing/sang。异根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如,went 即是通过异根表示go 的过去时。零形式即词形变化的原形,不改变词的语音形式,但却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beat 通过零形式表示beat 的过去 8 辨析下列两组同义词。(1)安静、宁静(2)反应、反映【答案】(1)安静、宁静相同点a. 从词性上来讲,二者都是形容词,都表示可以表

7、示“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b. 从语法功能上来讲,二者都可以作定语,都可以修饰名词,构成偏正结构。还可以充当谓语。不同点a. 从词义上来讲第一,从理性义来看,“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比如说“大家安静一下”。“宁静”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和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比如说“公园里十分宁静”。第二,从色彩义来看,“安静”是一个中性描述的词,既可以用于褒义语境,例如,“这安静,又可以用在贬义语境中,例如,的环境让人舒服”“他安静的吓人的脸,让我不寒而栗”; 而“宁静”则多用在褒义的语境中,形容静态美的状态。例如,“这宁静的湖面让人一下子就柔软下来。”第

8、三,从语义轻重来看,“宁静”比“安静”的语义程度更深,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 b. 从用法上来讲“宁静”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安静”的使用范围比“宁静”大一些。c. 从语法功能上来讲,而“宁静”则没有此用法。“安静”除了可以充当定语,后面还可以接宾语,如“安静一下”(2)反应、反映相同点a. “反应”同“反映”都是有表示对某一刺激的回应的意义。b. 二者都可作动词,都能作谓语中心语。不同点a. 从理性义来讲二者在意义上是有严格区别的。“反应”指的是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引申为对一事物的发生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为。例如,“他还没反应过来。”“反映”是指光的反射、反照。比喻从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映”常构成“反映情况”“反映问题”“群众的反映”等。“反应”的范围没有“反映”大,“反应”多用在有机体受到刺激而引起的相应活动和化学反应方面,而“反映”除去“反应”所用的范围外,都可应用。b. 从语法义来讲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