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30264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一、简答题1 简述中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发展的特点?【答案】(1)认知发展特点: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2)情感发展特点: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自相矛盾的情感; 少年的热情与冲动; 选择性友谊的建立; 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3)社会性发展特点:中学生的心理比小学生有更大的社会性,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

2、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中学生的思想比较敏感,易走向极端。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 2 论述影响个体社会规范学习的一般因素。【答案】社会规范学习作为学习的种类型,必然服从十学习的一般规律。同时,它作为一种特殊学习,又有其特殊性。从学习过程的内部因素来看,个体是否在学习中产生与社会规范相一致的认知与体验,是决定社会规范接受程度的关键因素。从学习过程的外部因素来看,个体社会行为的反馈效应,又反过来影响学习动机。影响社会规范学习的一般因素如下。(1)交往需要学习活动作为一种受意识控制的随意性活动,是受一定的需要驱使的。人的需要是复

3、杂多样的,交往需要是最基本的社会性需要,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交往需要构成社会规范学习的直接动因,又可分为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2)规范本身的类型特点任何学习都要受学习内容的影响,社会规范学习客观上要受规范本身特点的制约。根据规范的性质,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有禁止性规范与倡导性规范两类。这两类规范要求不同,难度一也不同。(3)规范行为的社会反馈人是一种由高级心理机能调控的自组织系统。这种调控机制的实现是以行为的社会反馈信息的获得为前题的。班杜拉将社会学习分为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与动机过程四个环节,其中动机过程指的就是个体通过对行为的社会反馈信息的回收,决

4、定是否将所学得的行为模式付之实施。在教育系统中行为的社会反馈作用是可以得到控制的,从而达到对规范行为的积极导向作用。(4)认识与体验的一致性社会规范学习是知、情、行的整合,即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方式的综合。通过认知学习形成对社会规范必要性的认识。通过情感学习产生与规范相一致的情感体验。这是规范学习的核心,存在以下三种情况:认识与体验不一致,表明有意义障碍或情感障碍存在,社会规范的接受程度就表现为依从性水平; 认识与体验相一致,表明个体学习过程中不存在意义障碍或情感障碍,社会规范的接受便处于认同性水平; 认识与体验紧密结合,并得到巩固和发展,这为信念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信念是情感与认知的结晶。

5、社会规范学习便进入信奉性水平。 3 如何从知识应用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环节入手来促进知识应用?【答案】知识的应用是通过具体化来实现的。具体化过程主要包含审题、联想、解析与类化四个彼此相连而又有相对独立意义的基本环节。(1)审题审题是丁解题意,搞清问题中所给子的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心理学的观点,即分析间题的基本结构,在头脑中建立起该问题的最初表征。审题是知识应用过程的首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重视审题,同时要使学生善于审题,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掌握审题技能。善于审题必须先善于读题,其次要有合理的程序。此外,要使学生学会善于改造问题,如把抽象的复杂关系形象化; 或省掉无关的情节,把问题简约化

6、; 或把简缩的语言加以扩展,确切把握题意。(2)联想联想即山一种心理过程而引起另一种与之相连的心理过程的现象。知识掌握过程中的联想即以所形成的问题的表征为提取线索,去激活头脑中有关的知识结构。联想是使抽象化或概括化的知识得以具体化的必要环节。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联想活动的进行将因问题的复杂程度和学生对所用知识的掌握程度的不同,而有扩展与压缩、直接与间接、意识到知识的重现与意识不到知识的重现的分别。(3)解析解析即分析事物的矛盾,分析已知和未知双方的内部联系,寻找解决矛盾的条件和方法。知识掌握过程中的解析即统一分析问题中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分析问题的结构,将问题结构的各部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有关部分

7、进行匹配。解析是具体化过程的核心环节,决定着具体化的水平。在教学中应对解析技能的培养予以高度的重视。教师可以遵循心智技能形成和培训的规律,来教授、提高学生的解析能力。(4)类化类化也称为归类,即概括出眼前的问题与原有知识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并将这一具体的问题归入原有的同类的知识结构中去,以便理解当前问题的性质。类化是抽象知识具体化的最终环节,是在审题、联想与解析的基础上,揭示出当前的问题与过去的知识经验所具有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类化的进程将因课题的难易、同例题的差别程度以及己有抽象知识的领会水平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熟练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那些难度较低、同例题和样例的差别较小的问题时,类化的

8、进程是高度缩减的、直接的。如果是初次应用刚刚习得的知识,或眼前的问题同例题差别较大,一时难以辨认其本质特征时,类化通常是展开的、间接的。审题、联想、解析与类化是知识应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四个环节,且彼此之间相互联系。这四个成分的执行有一定的顺序,且每一成分是下一成分执行的前提。同时,它们有时并不是经过一次执行即可成功的,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以及外界的帮助。 4 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答案】(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并不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口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己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看法。(2)这种在没有现成知识经验前提下的解释,并不是都是胡猜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

9、验背景出发而推出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真正地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作为学习新的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知识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3)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的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就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4)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们看到那些与他们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 5 什么是难度和区分度? 如何计算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答案】(1)难度和区分度的含义难度,指测验题目的难易程度,通常以答对或通过该项目的人数占应试总人数的百分比来表示。即用通过率来表示难度,通过率越高,难度越小。区分度,又称鉴别力,是指试题对所要测量的心理特征的识别程度,也就是项目的效度。因此项目效度越高,其区分度越人,鉴别力越强。但对于不同的测验题型,其计算也有所区别。(2)难度与区分度的计算对于不同的测验题型,其计算有所不同。难度的计算a. 是非题:当只有正确或错误两种答案时,可以用通过该题人数的百分比代表难度P:难一、简答题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