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617社会学通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doc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120830260 上传时间:2020-03-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617社会学通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617社会学通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617社会学通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617社会学通论之社会学教程考研强化模拟题一、名词解释1 戏剧论(戈夫曼)【答案】戏剧论是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用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因而,是社会互动理论中的一种观点。其倡导者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他把社会比作舞台,把社会成员比作演员来解释人们的日常生活。戏剧论研究的是人们运用哪些技巧在别人的心目中创造印象,戈夫曼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称为“印象管理”。戏剧论认为,互动的一力总想控制对方的行为,使对方通过对自己行为的理解做出符合自己计划中的行为反应。戏剧论强调了对互

2、动情景的定义及人们互动行为的复杂性、随机变动性,加深了对互动现象的认识,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前台行为并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他们的正常生活的一部分。 2 城市化【答案】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小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亦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推动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趋势必将改变农村社区的固有特点,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城市文明不断向

3、农村地区传播,也是导致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原因。 3 标签理论【答案】标签理论又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社会问题或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即某种社会现象之所以成为问题就是因为社会给它贴上了这样的标签。在研究社会问题与越轨行为时,这些问题或行为本身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如何评价和对待它们。那此凭借权力占据了统治地位的集团可以通过贴标签、宣布被统治者为“有越轨行为者”,来歧视、控制和镇压被统治者。因此,这种贴标签通常是不公正的。 4 社会不平等【答案】社会不平等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

4、上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社会不平等的考察,就是关注各种社会资源、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不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 5 依附理论【答案】依附理论认为,造成不发达国家之“不发达”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附以及由这种依附所导致的发达国家对不发达国家的剥削和掠夺。 6 贫困文化理论【答案】贫困文化理论是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贫困现象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在社会中,穷人因为

5、贫困而在居住等方面具有独特性,产生出一种脱离社会主流文化的贫困亚文化。贫困文化塑造着在贫困中长大的人的基本特点和人格,使得他们即使遇到摆脱贫困的机会也难以利用它走出贫困。 7 单位制【答案】单位制度是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实行的、以企事业组织为单位,承担政府的社会分工目标并对其成员进行全面管理,执行这种制度的企事业组织被称为单位组织,简称单位。单位制度是国家通过具有特殊功能的科层组织来对各种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再分配,并通过这种再分配实现有效的政治控制的一种体制。靠着这一制度,全国成为一个以中央政府为最高权威的特大的组织体系。 8 功能主义【答案】功能主义又称结构功能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学中

6、的一个理论流派,也代表着一种社会学研究的思想潮流,在20世纪的社会研究领域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孔德、帕森斯、默顿等人。结构功能主义者是把社会看作一个类似于有机生命体的一个整体系统,它由各个子系统和具体部分组成,而每个系统和部分又承担着整体社会的一部分功能,正是以这些功能的发挥,使得社会整体得以存在,因此,他们从社会整体存在的必要性出发来分析个体行为和社会制度、社会现象,认为所有社会现象必然是某种功能性的体现,功能主义由此得名。9 社会指标【答案】社会指标是对受规范约束的直接利害关系所作的一种统计,它便于人们对社会主要方面的状况做出简明的、综合的和公平的判断。 10舒茨(AIf

7、red Schutz)【答案】舒茨是美国社会学家,现象学社会学的主要创始人。经典著作社会世界的意义构造。他反对实证主义社会学把“社会世界”与“自然世界”等同和按照自然科学模式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做法。他关注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观因素,认为社会学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实证主义所说的“社会事实”,而是社会事实的意义。他主张社会学应置身于生活世界中,对互为主体性的人们的微观互动过程进行研究,认识社会的结构、变化和性质。故他也把自己的现象学社会学称为“生活世界构成的现象学”。 二、简答题11试述社会学产生的背景。【答案】社会学产生的背景是:(1)19世纪30年代,孔德连续出版了多卷本哲学名著实证哲学教程。他在

8、该书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的名词以及关于建立这门新科学的大体设想。后来的社会学家们大多将此作为社会学诞生的标志(2)孔德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社会学的大体设想,并不是偶然的,而是由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科学发展的进程决定的。从社会历史条件看,孔德生活在资本主义大发展,同时也是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开始逐步暴露的时代。在这错综复杂、变化多端的社会中,人们急切地要求搞清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地位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影响。这是催生社会学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学术发展的背景上看,在中世纪的神学统治下,自然科学曾长期被压制,之后,文艺复兴带来了自然科学繁荣发展的春天。到了孔德的时代,许多自然科学

9、的学科都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孔德提出的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主张,为以后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社会学学科的诞生,既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深受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启发。 12简述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答案】(1)帕森斯提出了一种关于社会行动的概念构架,称为“手段一目的”框架。用来说明这一框架的基本概念,帕森斯称为“单元行动”,是社会行动最基本的单位。每一个单元行动包括下列要素:行动者,是指作为行动主体的个人;目的,是行动者所要达到的未来目标;情景,是目标实现的环境因素,它又分为两个方面,行动的条件和手段。其中前者是行动者小能控制、难以改变的,而后者是可控制的;规范限定:帕森斯认为这是一个复杂力一面,但对行动过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涉及思想、观念、行为取向等,这些都制约着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目标中手段的选择。(2)帕森斯指出,这一行动理论有如下几个推论:行动是一个时间过程,时间范畴是最基本的。行动存在着错误的可能性,因为行动者对目标的确定、手段的选择是随机的。在特殊意义上,行动是主观的,即这里所说的主观,是对行动者而言的。行动的情景涉及自然环境、生物有机体等方面,但其具体内容不是行动理论所研究的。一、名词解释考研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